学校简介
About SCU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
校舍建筑面积256.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 [详细]
四川大学对各层次引进人才采取大力度的、长期的支持培养措施。以35-50万年薪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以50-60万元年薪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以30-35万年薪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提供3万人民币/月的津贴,并在聘期内提供2万元人民币/年的差旅报销额度。
-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4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 四川大学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截至2017年底,学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14个,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
- 这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19个二级学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 国家重点学科(27个):宗教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原子与分子物理、有机化学、植物学、遗传学、固体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化学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法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儿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骨外)、外科学(普外)等。
四川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网上合作中心14个,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3个,医疗技术精湛的附属医院4所。四川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
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特种材料及制备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能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线能量传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中心(6个):现代交通管理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磷资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口腔转化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医疗信息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特种材料及制备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能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线能量传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中心(6个):现代交通管理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磷资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口腔转化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医疗信息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