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

异地高考与教育公平

因为历史原因,各地在大学入学机会上的不公平是客观的,巨大的。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优越条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不满。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公安部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截止目前,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上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从目前已有的部分异地高考报名人数来看,异地高考报名有些“遇冷”。2013年,在辽宁就读且符合异地高考报名条件有5000人左右,最终报名的考生只有552人。在安徽,理论上有500多名考生可以就地参加高考,实际只有300多人报名。而江苏、武汉也有不少符合条件的考生均选择了返回户籍地参加高考。江苏只有347人报名,武汉109人报名。

图3 多方因素致异地高考报名“遇冷”

3-1、异地高考准入条件一览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为“异地高考”指出了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考生父母在当地的就业。第二,考生有当地的学籍。第三,城市的条件。

从30个省(区、市)抽样分析后发现,考生学籍要求、父母职业要求以及住所要求是异地高考的三大重要门槛。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的异地高考准入门槛最为“苛刻”;新疆、贵州、云南等教育基础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准入门槛也偏高;而只有安徽、山东、福建、江西的异地高考方案仅对考生的学籍做了相应要求。

图3-1大部分省(区、市)异地高考准入门槛偏高

注:此次抽样为该省(区、市)第一年异地高考准入条件

3-2、流动人口呈现区域性、集中性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31个省(区、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亿6千万人之多。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也成了开放异地高考最大困难。

图3-2流动人口各地差异明显,北上广津最为集中。

结合目前已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和31省(区、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数量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

3-2-1、京津广沪门槛极高

流动人口输入地异地高考门槛普遍偏高。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核心区域最具代表性,也是目前异地高考问题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两大共同点,外来人口众多和录取率高,主要矛盾是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对利益的争取以及开放后带来的教育资源紧张和城市压力。

图3-2-1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使得异地高考推进陷入困境

从四地的高考录取率来看,除了广东本科录取率在34%左右外,京津沪三地的本科录取率均超过50%。其中,上海2012年本科录取率更是达到72.76%,基本上每录取10个人,就有8个是本科生。

从流动人口数量来看,北上广津的流动人口总和占全国流动人口近四分之一。占本地区常住人口也超过了20%。

3-2-2、人口输入地门槛低有玄机

图3-2-2低门槛的背后另有玄机

江苏、浙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地的外来人口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地,高考录取率也排在全国前列,但异地高考门槛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教育整体水平高,生源质量也高,过去考大学就很不容易,并不惧外地生源的竞争,开放外地生源到当地考试,反而对中学与高校的生源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

3-2-3、人口输出地门槛低

图3-2-3如何留住生源将是它们下一步面临的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安徽、江西、河南等是典型的流动人口输出地。本地的户籍人口数大于常住人口数。这些地区异地高考门槛低要归结于外来人口普遍较少,当地基础教育质量相对较好,高考竞争激烈,不用担心高考移民。

3-2-4、西部省份门槛较高

图3-2-4高考移民成开放异地高考的致命要素

西部省份的异地高考方案普遍门槛较高,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高考移民的大量涌入。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些地区流动人口相对较少。但它们普遍存在一个共性,自身的基础教育水平不高,生源质量不高,高考竞争相对低于江苏、山东等发达地区。一旦以低门槛开放异地高考,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对本地高考入学率将产生较大冲击,迎来大量高考移民。

3-3、异地高考声音两极分化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立刻引发了各界人士热烈关注。由于异地高考将直接影响本地考生的权益,北京、上海等地居民中,已经出现了有组织的反对异地高考的人士与组织,并公开与支持异地高考的人士、团体发生了多次冲突。中国教育在线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问题集中区,对本(外)地人用户进行了相关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本(外)地人中,本地人反对异地高考超过了90%,外地人支持异地高考同样也超过了90%,各方对该政策的对立态度非常鲜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难度。

图3-3-1

在接受调查的本(外)地人中,对现行的北京、上海、广东异地高考方案持不满意态度的超过了80%。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调查的本地人当中,也有不少本地人对现行的异地高考方案不满意,北京、上海均超过了30%。

图3-3-2异地高考方案未能得到本(外)人满意

3-4、流动人口给异地高考带来压力

3-4-1、上海市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万人,占39%,同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46.4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51.2万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图3-4-1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增长过快

3-4-1、上海市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万人,占39%,同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46.4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51.2万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图3-4-1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增长过快

3-4-2、广东省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流动人口已达3667万,约占全省实有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其中,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有794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长19.76%,常住的非广州户籍人口有476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43.81%。常住广州的外来人口中,来自省外的有300万人。

图3-4-2庞大的外来人口给广东异地高考方案的制定带来了压力

3-4-3、北京市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04.3万人,增长44.5%、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3.8%。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图3-4-3过大的人口基数给北京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压力

3-5、国外教育不公平现象

异地高考本质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但公平不是一个绝对问题,是一个相对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平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但也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1961年,美国曾通过平权法案,以保护少数族裔上大学的权利,但在1974年,一个白人在两次被拒后,状告加州大学,认为相比较少数族裔,自己受到了歧视。

图3-5-1

在美国,高校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学费标准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本科阶段,加州居民学费为14010.13美元/年,非加州居民需要支付补充学费22878美元,因此总金额为36888.13美元/年。国际学生学费与非加州本地居民学费相同,但是不可申请任何形式的奖学金或者贷款,必须全额支付。

图3-5-2知名高校的高额学费迫使大部分人选择放弃报考

美国高校学费不仅针对各个地区的人群有所不同。对不同社会阶层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最顶尖三强(Big3),即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三所学校。这三所学校平均的本科学费每年超过35000美元,全美只有10%左右的家庭能负担得起如此花销。

2012年9月12日,美国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家庭收入中线为50,054美元,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2011年年收入超过186000美元。 而事实上,所谓最顶尖三强所招收的也多是来自富裕家庭或是较高社会阶层的学生:普林斯顿大学是常春藤名校中提供学生资助最多的院校,但属于最不富裕的50%的美国人口中的学生居然只占该校新生的一成不到。哈佛大学2004年的统计则表明,该校当年所有入学新生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高达15万美元,而同期美国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不过5万美元左右。在耶鲁大学2001年的入学数据中,也只有8%的新生来自父母两人都没有上过大学的群体。 这种不公平现象不仅体现在学费上,不同种族、社会阶层和性别的学生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杜克大学经济学家阿西堤亚克诺在一份研究中得到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和2002年考取杜克大学的亚裔学生,SAT数学和阅读部分的成绩中位数为1457分(满分1600分),白人1416分,拉丁裔1347分,非裔1275 分。

图3-5-3亚裔学生的大学入学申请SAT成绩要求明显偏高

很明显,相比非裔学生和拉丁裔学生,白人学生和亚裔学生均受到了歧视。这种现象在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十分常见,而且一些最顶尖高校的招生程序中,亚裔学生比白人学生更受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