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 中国教育在线编制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 招生出现缺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研究生招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招生考试领域的综合改革,而招生结构多元发展是提高人才选拔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在招生考试上,非全日制改革正式落地实施,全国研究生招生形势发生变化,大面积高校招生计划出现缺额。在专业类型发展上,我国已逐步实现从以学术学位为主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转变,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接近硕士招生总量的一半。

 

2.1 高校非全日制招生缺额较大 专业热度两极分化
  2017年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第一年,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划线、非全日制学费昂贵等多重因素影响,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专业热度分化严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招生计划超额完成,而工程类硕士招生出现较大空缺。
2.1.1 高校非全日制招生缺额较大
2.1.1.1 高校招生缺额现象普遍

 

  从图中看出,“双一流”高校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差距较大,山东大学、南京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仅完成60% 左右。
“双一流”高校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完成比例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名校由于录取难度导致大量非全日制招生缺额的同时,普通高校同样面临招生困难。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30名,拟录取68名,完成30%。
非“双一流”高校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完成比例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为完成招生计划,普通高校纷纷采取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向非全日制考生提供住宿、奖助学金等激励措施。例如,长江大学在2017年招生政策中提出,“为鼓励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给予资助(工商管理硕士MBA除外)。被我校录取并脱产在学校学习课程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就业除外),给予6000元/年的学业奖学金;被我校录取不脱产学习课程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就业除外),给予3000元/年的学业奖学金。”

 

2.1.1.2 多数考生支持非全日制纳入统考

 

  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实施一年后,多数考生对改革的相关政策有新的认知。近日,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联合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考生支持非全日制纳入统考,认为该政策体现公平正义。另外,从调查来看超过半数考生在支持该政策同时认为应该分开划线录取。
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你对这项政策的态度是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微博教育联合调查

  对于是否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52%考生选择“不接受”,超过半数。
你是否接受“从全日制研究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微博教育联合调查

  目前,不愿意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比例为67%,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和学习时间也是导致考生存在顾虑的重要原因,分别占到59%、55%。 对于社会及招生单位来讲,积极调整相关人才政策、完善培养制度,才能更快缓解非全日制招生困境。
你不接受“从全日制研究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理由是”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1.2 专业热度不均凸显
  近年,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显著特点是院校及专业选择分布不均,工商管理、会计、公共管理、金融等专业是考生首选专业。相比之下,工程类硕士专业招生不容乐观,甚至出现多个专业零录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非全日制招生中被进一步放大。

 

2.1.2.1 管理类受热捧 多数高校超额完成计划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计划录取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200人,实际录取320人,完成率达到160%。大连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非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均超过招生计划10%左右。
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工商管理专业招生人数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2017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200人,实际录取231人,完成率115.5%。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录取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359人,超过招生计划80%。
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公共管理专业招生人数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2.1.2.2 工程类硕士招生难 部分高校出现零录取

 

  从高校发布的录取数据上看,部分重点高校多个专业没有招满或招不到人。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录取人数为零的的专业分别有7个、11个、12个、36个。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划线录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非全日制录取难度,出现大量专业有报名但无人上线情况。另外,从报名热度上看,工程类专业报名在逐年减少,向经济管理类专业转移。
2017年各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零录取专业数量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山东大学2017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1640人,实际录取997人,约40%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在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中,有36个专业没有招到人,其中包括化学工程、软件工程在内的 26个工程类硕士专业。
山东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专业录取人数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云南大学2017年非全日招生专业中,会计、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均未完成招生计划,其中软件工程专业完成率仅为25%。
云南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专业录取人数

数据来源:云南大学研究生院

  中山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共录取1362人,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录取数量为零,环境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完成率不到一半。
中山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专业录取人数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2.1.3 2018年高校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减少
  统计发现,在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首次招生录取的基础上,各高校都不同程度的调减了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其中工程类专业遭大面积缩减,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渐趋理性。

 

  相比2017年,湖南大学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减少700人,降幅达到29%,其中,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程专业招生计划降幅达60%。武汉大学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减少2200多名,降幅达到56%。
“双一流”高校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公布的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是440人,2018年减少到350人,降幅20%。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计划招生230人,2018年减少到180人,降幅21.7%。
非“双一流”高校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2.2 专硕招生比例持续增加 接近招生总数50%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我国从2009年开始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逐渐成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在继续增加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和追求学科类型优化等更高层次的内涵式发展。
2.2.1 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将持续扩大
  近5年来我国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达到279617人,占硕士招生总额的47.41%。与2011年156295人相比,增幅达到79%。
2011-2016年专业硕士招生比例

数据来源:教育部

  与此同时,学术型硕士不断调减招生计划,2016年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为310195人,与2011年相比减少5%。
2012-2016年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招生趋势

数据来源:教育部

  自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硕士的占比仍然较低。近年来,英国、澳大利亚的非学术学位在学研究生数达到学术学位在学研究生数的4倍左右。我国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在学研究生数之比为1:0.4。

数据来源: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传毅等 《十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核心指标的比较研究》

  在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和要求下,2017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31个省市共拟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30个。排在前五位的专业硕士点是艺术、新闻与传播、会计、工程硕士、社会工作/体育(并列)。
2.2.2 近6成考生报考专业硕士
  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的一项关于专业硕士的调查显示,近6成考生计划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意向调查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从湖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数据看,从2015年开始,专业硕士比例迅速提升,在2017年已经超过50%,2018年甚至接近60%,增长至57%。专业硕士越来越受考生青睐。
2015-2018年湖北省考研报名专业硕士占比

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2.3 深化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
  自2015年起,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含中医、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

 

  在深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强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拓宽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的知识基础;构建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先将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学生安排在附属医院进行临床通科实习和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此外,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招生结构,对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分阶段颁发学历、学位证书。

 

2.4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质量提升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自2006年首届招生以来,已为民族地区培养了3.7万余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随着近几年报考“骨干计划”的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起各高校录取的“骨干计划”新生将直接进入招生学校进行基础强化学习,不再单独安排强化基础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