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是我国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软实力输出的切入点,作为中国梦的一部分,来华留学一直是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14年12月在北京刚刚召开了全国留学工作会,为来华留学做出了新的部署。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来华留学也经历了10余年的高速发展阶段,截止2014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了37.7万,创下了历史纪录。但随着近年中国经济回归新常态,加工业向东南亚转移,以及美国经济的强劲反弹,造成了传统来华留学强国增长停滞,甚至下降。但随着产业转移,中国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一代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来华留学的新生力量也开始崛起,非洲与东南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来华留学生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与来源渠道区别巨大。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更偏重语言学习,而不是学位课程。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相比,发达国家学生更偏重网络上查询信息并完成在线申请。 面对这个复杂的局面,如何加快来华留学发展步伐?来华留学网联合中国教育在线,组织专家历时2个月完成了2014年来华留学调查报告。希望为我国广大来华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与指导,我们第一次撰写此类报告,疏漏在所难免,也恳请业界老师专家不吝赐教,为推动来华留学工作贡献力量。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整理显示,2014年来华留学人数为377,054万人,同比2013年增长了5.77%,连续两年增速放缓,来华留学面临新变化。本报告通过全面分析2005 - 2014年10年间的来华留学数据和申请特性,总结出如下特点:
1.总量方面,来华留学人数近两年来增速放缓,连续两年增速下滑。
2.来源地方面,发达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呈现增速下降、停滞或者负增长局面,发展中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占比增加。
3.学历类型方面,学历生人数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其中硕博生人数增速明显高于本科生;非学历生人数增速总体保持震荡下滑趋势。
4.生源流向方面,一线城市人数开始增长停滞或增长放缓,二三线城市逐渐后来居上。
5.资金来源方面,政府奖学金资助人数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自费生人数占比仍然保持90%以上,但增速下滑明显。
随着中国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信息手段的发展和创新,来华留学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网络成为获取信息重要渠道,高校招生信息系统建设问题显现。
2.高校学历课程招生标准两极分化,普通高校招生仍然困难。
3.英文授课学历课程受自费学生青睐,私立汉语学校关注度不高。
4.高校国际化程度,生活学习成本提升等因素将影响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长。
据美国全美比较国际教育学会(CIES)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大国,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从图表一也可以看出,过去的10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一直持续增长,2014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377,054人。
上图表二所示,来华留学生源排名前十的国家中,7个来自亚洲,1个来自美洲,2个来自欧洲,非洲国家与榜单无缘。其中,韩国仍然占据来华留学生源国榜首,美国位居第二,俄罗斯超越日本位列第四,法国超越越南排名第十。前十生源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占总来华学习人数的54.05%,超过半数。
图表三所示,2005-2014年间,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速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通道上,年平均增速为13.19%。
与此同时,来华留学人数增速出现放缓趋势。其中,2013年和2014年增速分别为8.58%和5.77%,连续两年增速下降。
截至2014年,招收留学生的中国高校数量增加至775所,10年累计增加311所,且持续保持正的增长率。
根据图表四显示,中国招收留学生高校的10年平均增速为6.37%,其中2010年增速跌入谷底,仅为0.16%,2014年增速为3.89%,是10年第二低水平。
2014年7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数量,共计2542所,招收留学生高校数只占比30.49%,可挖掘潜力巨大。
2005 - 2014年间美洲累计来华求学人数接近27万,2014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36,140,首次被非洲超越。
图表六所示,美洲来华学习人数增速波动较大,10年间增速顶峰出现在2008年,为35%,两次负增长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4年,为- 4.04% 和 - 2.45。而美国是左右这一切数据的核心国家。
美国长期作为来华留学生的第二大生源国,从2005-2014年的10年间,累计来华求学人数接近20万,2014年来华求学人数为24,203人,增速为 -4.38%,是继2009年后第2次出现负增长。
从增速表现来看,近10年间的前4年为高速增长期,平均增速为24.02%,后6年为调整期,平均增速为3.61%。
很明显,经济因素影响美国来华留学生数量,2008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2009年来华留学人数的大幅萎缩。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也是负面因素之一。
大洋洲来华留学生人数在全球大洲中最少,近10年间累计来华学习人数为34,209人,但2014年增速大幅提升,来华学习人数达到6,272人,增速高达32.24%。
图表八所示,相比较美洲,大洋洲的来华求学人数增速波动更大,最高可达2008年的58.63%,最低可至2009的 -4.69%,且基本为逐年交替变化,来华留学人数影响因素不可控。
2014年,欧洲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67,475人,增速9.64%。2005-2014年,10年累计来华留学生人数接近41万。
欧洲来华留学人数增速一直强劲,数年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水平,平均增速19.71%。2009年起,增速虽然也出现下滑,但总体水平仍然维持在10%左右。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加强,中欧之间的经贸水平和文化交流深入,欧洲继美国之后掀起中国热。欧洲来华留学人数进入稳定增长期。
俄罗斯作为来华留学人数TOP10的国家,来华学习人数持续保持增长,2014年来华学生数为17,202人,2005-2014年10年总来华人数接近11万。
如图表十所示,近10年俄罗斯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速总体下滑,2013年增速为10年最低,仅为6.33%。这与俄罗斯近年经济下滑,人民币坚挺和卢布贬值有直接关系。
2014年,非洲来华留学生人数为41,677人,10年累计人数接近18万。
近年非洲来华留学人数增长势头迅猛,平均增速为34.69%,其中2005年为增速最低年份,为26.12%,2007年为增速最高年份,为58.28%。
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提升,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放大,传统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非洲再次掀起一场中国热,来华留学生人数快速增长。
亚洲是全球大洲中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大洲,2014年共有225,490位留学生进入中国学习,近10年累计来华学生数超过170万。
与此同时,亚洲来华留学生增速在最近两年连续出现下滑,2014年仅为2.58%,是10年最低水平。
但好的消息是,随着传统来华留学生源大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来华学习人数增长停滞,进入调整期后,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东南亚国家异军突起,为来华留学市场注入了活力。
韩国作为输送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2005-2014年间,每年来华求学人数均不低于5万,最近7年平均每年来华求学人数不低于6万,10年间累计来华学生数量为621,941人。
2009年至2014年间,韩国来华求学人数多为负增长,仅2012年反弹,增速为1.68%。
从2007年韩国来华留学生超过6万人,到连续7年人数保持在62,000人左右;从占据来华留学生人数1/3,到现在不足20%,韩国来华留学明显进入饱和调整阶段。
日本作为曾经排名第三的来华留学生输送大国,10年间来华学习人数平均增速为 -1.78%。仅有2007,2010,2011,2012四年实现正增长,2013年出现大幅跌落,增速为 -18.46%,同时被泰国超越,跌出前3。2014年再次负增长,增速为 -12.59%,被俄罗斯超越,排名仅为第五。
日本来华留学人数的下滑,显然和中日关系交恶有直接关系。同时有数据表明,日本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留学人数也在持续下降,这和日本人口下降,文化自信提高都有明显关系。
2014年,越南来华留学生人数为10,658人,增速大幅下滑,为-16.73。来华留学人数被法国超越,跌出前十生源国。
从图表十五可以看出,2005-2014年间,后半段越南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速明显回落,2012年至2014年为负增长,进入明显的平台期,这和中越关系因为南海问题出现风波有直接关系。
2014年,泰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为21,296人,继2013年超越日本位列来华留学生源第三大国后,继续保持这一位置。从图表十六可以看出,泰国来华留学人数10年间增速平稳,相比2005年,2014年来华学习人数增加近6倍。这与中国和泰国一直保持平稳友好的关系有直接关联。
上图表所示,2014年,印尼来华留学生人数为13,689人,位列来华留学生源国第六,但增速出现回调。相比2005年,2014年印尼来华求学人数增加3倍。10年间平均增速为14.08%。
2014年,印度来华留学生人数为13,578人,位列来华留学生源国第七。从图表十八可以看出,2005 - 2014年间,印度来华求学人数总体增速平稳,相比2005年,2014年来华人数增加4.2倍。
印度来华留学生基本以攻读医学,工程类专业为主,这是南亚国家的典型特征。
2014年,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人数为11,764人,在来华生源国中排名第九。2005-2014的10年间,哈萨克斯坦来华求学人数持续稳定增长,相比2005年,2014年来华学习人数增加15.1倍,在来华留学生源大国中跨度最大。
2014年,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人数为13,360人,在来华留学生源国中排名第八。从图表二十可以看出,巴基斯坦来华求学人数增速稳健,相比2005年,2014年来华学习人数增加7.1倍。
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公派比例较高,这是和其他生源国区别较大之处。
根据图表二十一可知,2005年到2014年间,来华留学自费生人数占比一直保持高于90%,但比例逐年下滑。
2005 - 2014年间,来华留学自费生是来华留学生的绝对主力,累计数量可达2,375,828人次,但在经历了2005 - 2007年的高速增长期后,逐渐下滑趋稳,保持在10%上下。2014年,来华留学自费生增速出现大幅下滑,至5.24%,是10年间倒数第二水平。
上图所示,2005年-2014年间,来华留学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数量呈现增加趋势。相比2005年,2014年资助名额增加29,725个。
2005 - 2014年,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来华学生名额的增速经历了2次抛物线式的变化。由2005年的7.49%到2009年34.99%,增速达至顶峰后回落。至2012年11.99%的第二低谷出现后,2013年再度出现增速上扬,2014年回落至10.87%。
总体来看,中国政府奖学金针对来华学生资助名额增速回落。
图表二十五所示,从2005年到2014年,来华留学学历生人数占比总人数从31.79%提升至43.60%,增幅接近12个百分点,且逐年稳步提升。
10年间,来华学习的学历生人数从44,851人增长至164,394人,增量接近12万,这说明中国高校学历教育正在逐步得到全球各国学生认同,也必将逐渐放大中国影响。
上表所示,截至2014年,来华留学生学历生中,本专科学生占比为71%,高端学历(硕士和博士)占比总和为29%。
2005年至2014年,来华留学的本科生人数由37,740增长至116,404人,同时增速也由前半段的高速增长过渡至后半段的平稳增长,平均增速为16.75%。
2014年,欧洲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67,475人,增速9.64%。2005-2014年,10年累计来华留学生人数接近41万。
2005-2014年间,来华攻读硕士学位学生数量平均增速为25.17%,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上图所示,经历2009年的增长顶峰后,来华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增速逐渐回落至2013年的11.06%,为近年最低。2014年增速又回升至16.37%。
图表二十九所示,2005 - 2014年间,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增速稳定,始终保持在17%之上。
截至2014年,来华攻读博士学位总人数达59,798人。占所有来华学历生人数的7%。
图表三十所示,2005 - 2014年,来华留学非学历生人数逐年增多,但是增速下滑,2009年来华非学历生增速降至10年最低,仅为0.86%, 2012年回升至12.11%。而后连续两年增速下降,2014年仅为1.94%,是近10年增速第二低水平。
2014年,来华留学人数TOP10省市的留学生总和为289,471,占全年来华总留学生人数的76.77%。北京,上海,天津的留学生数量仍然占据前三位,江苏和浙江超越广东分列第四和第五。
2005 - 2014年,北京在中国所有城市当中稳居来华留学生人数第一位置,10年累计接收来华留学生总数接近51万人次。但是,北京的留学生人数增速总体却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负增长,分别是-0.37%,-3.97%,形势不容乐观。
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大都市,一直在国内城市中稳居来华留学生人数第二位置。
图表三十三所示,经历了2005和2006年的高速增长后,上海来华留学生数量进入平稳增长通道,但增速呈现下滑趋势。
天津在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方面表现稳健,2014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25,720,增速为13.27%。2005 - 2014年平均增速为17.21%。
图表三十五所示,2005 - 2014年间,一线省市来华留学生人数占比由2005年的59.25%,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47.01%,累计降幅超过12%,这也意味着其他省市留学生人数总量占比上升12%,逐步缩小与一线城市差距。
1.来华留学人数还会稳定提高,但不会出现跨越式增长
2.来华学历生会逐步增加,但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
3.来华留学生源国将出现大变革,但是很难改变以亚洲为主的局面,发达国家来华人数仍将长期由美国领先 ?
4.奖学金带动作用明显,自费来华学生将长期占主流 ?
5.来华学生流向将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上图表所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生来华学习的需求不同,发达国家学生倾向于来华学习非学历课程,而发展中国家学生倾向于来华攻读学位课程。
上图表所示,33个发达国家取样数据得出,有76%的学生求学诉求是汉语学习,只有24%的学生需要攻读学位。这也符合全球国际学生流动规律,发达国家学生去相对教育发展落后国家求学时,往往不是攻读学位课程。
上图表所示,有86%的韩国学生来华求学的目的是学习汉语,只有14%的学生需要攻读学位。韩国来华学生学习汉语比例明显比发达国家高出10%。
由于韩国与中国经济往来密切,两国地理位置临近且教育水平差别不大,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后有相当比例人数会继续选择在中国攻读学位。
上图表所示,有94%的日本学生来华求学的目的是学习汉语,仅有6%的学生攻读学位。日本来华学生学习汉语比例较发达国家的平均值高18%。
近年来,日本高校与中国高校之间的交流项目增多,日本学生在中国学成汉语之后,继续完成交换项目的人数比例在上升。
上图表所示,72%的非日韩亚洲国家来华学生的求学诉求是攻读学位课程,汉语课程受青睐度仅为28%左右。
中国在亚洲除日韩外,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教育资源,教育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从留学成本分析,相对于留学欧美国家,留学中国花费要少许多,这也是亚洲除日韩外其他国家来华攻读学位课程的重要原因。
医学,工程,经济类专业是非日韩亚洲国家来华留学生青睐的热门专业,共计占比可达71.01%。
高达84%的非洲来华学生将攻读学位定为自己的求学目标,仅有16%的学生选择非学历课程。
非洲学生来华学习学位课程,与非洲人口增长迅猛,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学生求学诉求无法在本国实现有关。
中国对非投资增长势头迅猛,2003-2013年间增长50倍,中非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同时,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进入非洲,对于既了解中国,又熟悉非洲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这些都是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在攻读学位课程的非洲来华学生中,有41.61%申请学习医学相关的专业,21.59%的学生申请工程相关专业,而经管类专业的申请占比为13.94%。TOP5专业的申请占比为98.33%。
上图表显示,接近90%攻读学位课程的学生会选择英文授课的专业。
上图表所示:发达国家学生对英文授课学位课程的青睐程度低于平均水平,为78.10%。
上图表所示,发展中国家学生对英文授课课程青睐程度高于平均水品,为92.23%。
从上表可知,汉语被评为全球最难学习的语言。此外,在来华留学网 随机调研20位来华留学生选择英文授课课程原因时,汉语难学是首要因素。
上图表所示,2014年开设英文授课课程的院校仅占总招生院校的15%。
开设英文授课学历课程将是趋势,但高校反应显然滞后。
在2014年9月 来华留学网 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申请意向摸底调查》当中,共收到1311份问卷,其中发达国家学生完成问卷585份,发展中国家学生完成问卷726份。
短期学分互认课程的调查结果如上图表所示,有81.66%认为自己会考虑参加短期学分互认课程。而发展中国家学生仅有32.45%愿意接受短期学分课程。
本次调查另有结果显示,有95%以上的发达国家学生表示无意来华学习完整的学历课程。
同样,在2014年9月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申请意向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59.18%的发达国家学生和52.45%发展中国家学生表示愿意考虑中国大学开设的在线课程,尝试使用远程授课方式来学习。远程授课方式发展值得期待。
针对非学历汉语课程的来华留学生网络申请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仍然主要选择公立高等院校,这个比例高达99%;而私立语言学校基本被忽略。这将制约私立学校在汉语教学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另根据 来华留学网 针对100位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对私立学校的不信任和知名度是学生放弃选择的主要因素。而发达国家学生对私立学校的接受程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赴英留学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其增长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图表15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在英国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率从2008/2009学年的37.29%下降到了2012/2013学年的5.62%。中国赴英留学的人数增长率下降,增长幅度渐趋缓和。
此项问题调查中,来华留学网 问及了学生申请来华学习的最理想申请方式,结果如上图表所示,71.20%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直接网络申请,简化申请流程,为学生提供高效的申请方式。
本地中介和第三方网络平台是学生选择的第二和第三意向,相加占比为21.31%。选择中介代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
上图表所示,截至2014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为40%,发达国家高达78%;全球移动网络普及率为32%,其中发达国家高达84%;网络信息时代不可阻挡的到来了。
上图表所示,2010年到2014年5年间,通过 来华留学网 平台申请来华留学人数增加3.2倍,平均增速高达31.93%。这表明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开始使用网络完成来华留学申请。
2014年全年智能移动终端的销售量达到了12亿部,同比2013年8.6亿部增长28.6%。这预示着使用移动智能设备查询信息不再会有硬件普及障碍。
上图表所示,截至2014年,通过移动终端浏览和查询留学信息的用户比例已经上升至31.64%。
高校网站的移动设备兼容性需要引起重视。
上图表所示,通过网络渠道申请来华学习的TOP 10国家中,有8个是欧美发达国家,1个是非洲国家,1个是亚洲国家。而在所有渠道中,有美,日,韩和俄罗斯,法国5个发达国家,其余为发展中国家。
地理位置上来看,网络渠道中,5大洲国家都有上榜。所有渠道中,除美国,俄罗斯和法国之外,其余国家全部来自亚洲,非洲国家无一上榜。
8个发达国家上榜来华留学网络申请TOP10,显示出发达国家学生注重网络的使用。
上图表为2010年至2014年间,来华留学网 平台中发达国家注册用户通过网络完成整个申请流程的转化率,均高于25%。
这意味着,每100个发达国家网站注册用户,会有25个以上将会自助完成申请。
图表所示,2010-2014年间,来华留学网 平台中发展中国家用户网络申请使用平均增速为20.15%,且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但绝对数量仍小,传统申请方式在一段时期内仍占主流。
从图表五十七可知,TOP10国家中8个为欧美发达国家,且各国人数占比相差不大,可见网络渠道相比传统渠道招生具有覆盖范围更广,生源更为均衡的特点。
上图表所示,基于网络申请的TOP10省市来华学生数量占比为50.62%,实际当年TOP10省市来华学生占比为76.76%,二者相差2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传统渠道申请流向更为聚集,网络渠道学生流向会更广,有利于教育国际交流的健康发展。
2014年,来华留学网 针对100所高校进行了一次网站摸底调研,共有20位留学生随机参与其中。其中针对有无英文招生网站,能否及时更新内容,能否找到需要的信息,是否有错误出现,加载速度是否良好,体验是否良好6项常见问题进行记录。结果显示:有93%的高校网站打开时间超过10秒,注:网站打开时间超过8秒,70%的浏览者将会离开网站,有61%的网站,学生发现了没有及时更新信息情况,有86%的网站,有错误出现,有52%的网站,找不到需要的信息,有34所学校,学生无法找到英文招生网站,有73%的网站,学生认为体验不好,学生认为能满足需求的高校网站只能占比31%,高校英文招生网站建设状况不容乐观。
在2014年来华留学网《高校网站摸底调查》中,移动兼容性被列入摸底范围。结果显示被摸底高校中,无任何一个英文招生网站为移动端设备做过专门优化,移动兼容性问题凸显。
上图表所示:常规渠道来看,影响来华留学生择校的十大因素中,其中7项与学校国际化程度相关。其中教学质量,学校声誉和就业是学生关注的3个首要因素,也与学校国际化程度紧密相关联。
未来扩大来华留学生在校就读人数规模,学校自身软硬件建设是不二法门。
来华留学网 在2014年7月-9月针对网络渠道影响学生择校的21个因素进行了网络调查,共取得2431份有效问卷。
上图表所示,口碑评价位列影响网络申请因素的榜首,费用和学校知名度紧随其后,在线申请排名第十,而受关注的网站多语言意外的跌出前十。
上图表所示:TOP50高校招收留学生人数比例可以占到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比例的77%,而数量更多的普通高校仅占比23%,招生仍面临困难。
从2010年到2014年,上图表显示申请拒绝率升高接近15个百分点。TOP高校择优录取学生将逐渐成为趋势。
上图表所示:只有20%左右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招收到20人以上的留学生,而占比51.98%的学校只能招收到不足5名留学生。
上图表所示,2010年到2014年间,普通高校学历专业录取率平均可达91.50%,仍处于追逐招生数量阶段。
上图表所示,2010年到2014年,通过网络申请多所学校的来华留学生比例增加7%。学生申请多所学校后择优入学,这将影响普通高校的入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