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总体趋势

1、出国留学人员持续增长,但增速减缓。
1.1 2016年度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人员达54.45万人。

  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4.45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万人,单位公派1.63万人,自费留学49.82万人。

  

数据来源:教育部统计数据

  如图1所示,从结构上看,自2001年后,自费出国人员一直占出国留学人员总人数的90%以上。

1.2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总人数增速放缓,增幅回落至个位数。

  从总体趋势上看,近十年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人数总体上呈高速上升趋势,但是其增长率经历了几次起伏。

  

数据来源:教育部统计数据

  如图2所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近十年间一直呈正增长,除2007、2013和2016年,其余每年增长人数均超过3万人。增长率在2009年达到近十年的最高值27.53%,之后每年都有小幅度的下降,2013年的增长率的下降幅度较大,跌至3.6%,这两年又回升到10%以上。2015年度为历史上出国留学人员增加数量最多的一年,较2014年增加6.39万人,比上一年度增长13.9%。而2016年度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又回落至个位数,收缩至3.97%。

2、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目的地多元化,主要选择英语国家及东亚。
2.1 中国为世界第一大国际学生生源国,美、加、英、澳等英语国家和日、韩为主要留学目的地。

  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发布的《ProjectAtlas,2016》显示2016年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共有410万国际学生,前八大国主要留学目的国为美国、英国、中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及德国,这八个国家接收了全世界81%的国际学生。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

表1. 中国留学生在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国人数情况
国家 该国留学生占世
界国际学生比例
中国留学生在该
国人数
中国留学生占该
国国际学生比例
中国留学生在该
国国际学生中的排名
美国 25% 328,547 31.50% 1
英国 12% 94,995 19.1% 1
中国 10% -- -- --
法国 8% 28,043 9.1% 2
澳大利亚 7% 97,984 27.3% 1
俄罗斯 7% 20,209 13.4% 4
加拿大 6% 83,990 31.8% 1
德国 6% 30,259 10.1% 1
日本 -- 74,921 41.6% 1
韩国 -- 66,672 62% 1
新西兰 -- 16,520 32.7% 1

数据来源:美国国际教育协会,Project Atlas ,2016

  如表1所示,综合各国政府移民或教育部门发布的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在除中国以外的其余七大留学目的国中的五个国家都位居第一。如果排除前苏联国家,中国也是俄罗斯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在主要留学目的国日本和新西兰也位居第一。

  

数据来源: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加拿大移民局(CIC)、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及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澳大利亚移民局、日本学生支援机构,韩国法务部

  如图3所示,2015/16学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为中国留学人员选择的主要目的国,在这些国家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数量都超过5万。综合图表1,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留学生在韩国、日本的国际学生中所占比极高,接近或超过半数,反映了国际学生因为地缘、文化等因素而产生的区域内流动特点。其次在美、加、英、澳、新等英语国家国际学生中占比都接近或超过20%,在移民国家比例更接近或超过30%。而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因为地缘、语言等因素,中国留学人员在国际学生中占比远低于英语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2.2 中国赴美留学趋势
2.2.1 美国为中国留学生首选目的地,增长率收缩至个位数。

  2015/2016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保持平稳增长,达328,547人,相较2014/2015学年增长7.20%,增长率收缩至个位数。

  

数据来源:美国《门户开放报告》

  根据图4所示,中国赴美留学生增长率在2008/2009学年接近30%,之后缓慢下降,在2014/2015学年降至10.79%,而每年净增长人数在2012/2013学年达到41,568人,之后缓慢下降,预计近几年净增长人数约为2万人上下。从数字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赴美留学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进入平缓增长期。

2.2.2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国际学生中所占比例持续攀升,连续6年成为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

  

数据来源:美国《门户开放报告》

  如图5所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在美留学生占美国国际学生比例一直超过10%,自2003/2004年起,更是连续13年持续攀升,从10.79%增长到31.5%,增长近3倍。在2009/2010学年度,中国在美留学生达到127,628人,占美国国际学生比例达到18.47%,首次超过印度。之后,连续七年都为最大美国国际学生来源国。

2.2.3 中国在美留学生就读非STEM专业学生多于就读STEM专业学生,商业与管理为首选。

  

数据来源: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16)

  

数据来源:《门户开放报告》(2016)

注:STEM专业包括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四大类。

表2.中国在美留学生就读部分专业比例
商业/管理 工程学 数学/计算机科学 物理/生命科学 STEM专业
2009/10 24.3% 20.2% 10.7% 12.6% 45.6%
2010/11 27.5% 19.2% 10.6% 11.5% 43.3%
2011/12 28.7% 19.6% 11.2% 9.9% 42.2%
2012/13 29.0% 19.2% 11.2% 8.8% 40.5%
2013/14 28.0% 19.8% 11.5% 8.9% 41.6%
2014/15 26.5% 19.7% 12.4% 8.9% 42.4%
2015/16 24.3% 18.6% 14.1% 8.7% 42.7%

数据来源:《门户开放报告》(2016)

  如图6、7及表2所示,自2009/2010学年以来,中国在美留学生选择非STEM专业学生多于选择STEM专业学生,但是自2013/2014学年后,选择非STEM专业学生的增长率开始低于选择STEM专业的学生,选择STEM专业学生所占比例也逐步回升。这受到美国国土安全部2016年面向STEM专业学生推出的“选择性实习培训”(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OPT)新规定的影响,对想留美工作的中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产生变化。

  其中就读商业/管理的学生近些年一直位居第一,自2012/13年比例达到最高点29%,之后逐年降低,在2015/16年下降至24.3%。就读工程学和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学生紧随其后。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迅猛发展,选择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学生迅速增加,从2010/11年的10.7%增长到2015/16年的14.1%。

2.2.4 中国赴美选择艺术与应用艺术的留学生增长率最为迅猛,就读商业/管理的学生首次下降。

  

数据来源:《门户开放报告》(2016)

  如图8所示,自2009/2010学年以来,赴美就读艺术与应用艺术专业的学生增长比例最高,7年间从3574人增加到21,356人,增加了6倍。随着这一趋势,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专门的艺考留学辅导机构,就作品集的准备及艺术院校和艺术类专业的申请对艺考留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而赴美就读商业/管理的学生的人数增长数量最大,但在2015/16年首次出现下降趋势。选择数学/计算机科学的人数则一直持续稳定增长。

2.2.5 申请美国名校竞争越来越激烈,录取要求高。
表3. 美国常春藤高校录取情况
2011录取率 2016录取率 2017录取率 2018入学要求
整体 国际生 托福 GPA SAT
哈佛大学 6.17% 5.22% 5.20% 0.59% -- 3.66 1480-1600
哥伦比亚大学 6.93% 6.04% 5.84% -- 100 3.5 1460-1580
普林斯顿大学 8.50% 6.46% 8.4% 0.73% -- -- 1460-1600
布朗大学 8.70% 9.01% 8.32% 0.90% 100 -- 1440-1580
达特茅斯学院 10.10% 10.52% 10.4% 1.20% 100 3.52 1410-1580
宾夕法尼亚大学 12.26% 9.41% 9.15% -- 100 3.56 1450-1580
耶鲁大学 7.35% 6.27% 6.91% -- 100 3.52 1480-1600
康奈尔大学 17.96% 13.96% 12.52% 1.10% 100 3.29 1410-1570

数据来源:根据各高校官网公布数据整理

注:TOFEL满分120分,SAT满分1600分

  2017年美国名校的录取率继续走低,表3中列出的八所美国常春藤高校,除普林斯顿和耶鲁录取率略有提升外,其它六所的录取率都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而公布了国际学生录取率更低,公布了国际学校录取率的藤校中录取率最高的为达特茅斯学院,仅为1.20%最低的哈佛仅为0.59%。真算得上是百里挑一。

  美国高校的录取标准也在逐年提高,从3可以看出,常春藤学校对于国际学生的托福考试成绩最低要求为100分。对于SAT成绩的最低要求多在1440分以上,最低GPA要求也多在3.5分以上,在实际录取学生中,这些藤校85%以上学生的GPA都在3.75以上。而对于亚裔学生,由于优秀学生集中,分数更是水涨船高。

  根据ETS托福考试官方发布的2016年全球托福考生成绩数据报告,全世界托福考生托福平均分82分,而中国考生2016年的托福平均分为79分,位列全球77位,属于中等靠后位置。这意味着实际只有少数中国优秀学生才能达到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跻身藤校大门。

2.2.6 美国签证政策调整,就读STEM专业学生留美机会增加。

  

数据来源:《门户开放报告》(2016)

  2016年5月10日,“选择性实习培训”(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OPT)新规正式生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即STEM)专业领域内的毕业生,除了标准12个月的OPT外,都将直接享有额外24个月的就业实习期。每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还可以有两次机会获得OPT,而此前为一次。这一政策为STEM专业学生增加了H1B抽签机会,中国在美留学生中有42.7%选择了STEM领域,因此OPT延期对中国留学生影响面较广。如图9所示,中国OPT阶段留学生数量自2008年STEM专业毕业生OPT延期17个月后呈高速增长状态,增长率一直超过20%,2015/16年度选择OPT学生首次超过5万人,达52,193人。这一政策对未来中国赴美留学生专业的选择必将产生影响。

2.3 中国赴加留学趋势。
2.3.1 中国赴加留学生平稳增长,增幅收缩为个位数。

  2016年,中国在加留学生达到118,915人,但增长率下降到7.21%。

  

数据来源:加拿大移民局

  如图10所示,自2007年以来,中国赴加留学生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后,增长率一直稳定在12%以上。而在2015年,增长率下降至个位数。

  

数据来源:加拿大移民局

  随着中国成为加拿大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2010年后加拿大陆续推出了学生合作计划(SPP)、学习直入计划(SDS)等举措,吸引英语成绩较好的中国优秀学生赴加读书。如图12所示,这些政策的成效直接反应就是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国际学生中的比例不断提升,从2011年的1/4提升到2015年的1/3。

  

数据来源:加拿大移民局

  如图12所示,中国在加留学生主要就读大学,占比56%,就读学院的比例为10%,而就读中学的比例高达到了21%,低龄化趋势明显。

2.3.2 加拿大签证政策调整,开放新类型学生签证。

  2015年3月9日,中加两国政府正式实施互发长期多次签证,为赴对方国家从事商务、旅游、探亲活动的对方公民颁发多次入境、每次停留期最长不超过180天、有效期最长可达10年但不超过护照有效期的相应种类签证。

  2016年5月,加拿大移民局(CIC)开放了新类型学习签证项目:加拿大中学实验项目(Secondary Pilot Program)。该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在华就读加拿大中学课程并计划申请去加拿大读10、11、12年级的中学生,提供更为简单的学生签证申请程序,同时简化了资金要求。

2.4 中国赴英留学趋势
2.4.1 中国仍为英国国际学生第一大来源国,主要分布在英格兰。

  2015/2016学年,中国在英高等教育阶段留学生人数达到91,215人,仍为英国国际学生第一大来源国。

  

数据来源: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

  

  但如图13、14所示,中国在英高等教育阶段留学生人数远超排名第二的马来西亚(2015/2016学年马来西亚在英高等教育阶段留学生人数为17,405),预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会继续保持英国国际学生第一大来源国的位置。而这些学生中,有85%选择在英格兰高校就读。

2.4.2 中国在英高等教育阶段留学生增长率大幅下降,进入平台期。

  

  2015/2016学年中国在英高等教育阶段留学生增长比例仅为1.87%。如图14所示,自2010/2011学年开始,中国在英高等教育阶段留学生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至2015/2016学年收缩至1.87%。而近五年第一年入册人数增长率一直不到6%,最低年份仅为0.06%。可以明显看出,赴英留学人数进入平台期。

2.4.3 英国签证条件收窄,留学签证存在缩紧可能。

  2017年4月6日起,英国签证条件收窄,有经验人士工签起薪门槛升高,另外增加千镑的移民技能费,所有非欧盟国籍人士都受影响。此外,各项签证费用上涨高达23%,其中访问签证、全日制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申请费用,涨幅被限制在与通货膨胀率同等水平,为2%。

  据英国《卫报》8月份报道,英国移民谘询委员会将被要求评估来自欧洲和非欧洲的国际留学生对英国就业市场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留学生在英国经济增长和英国本土学生教育质量中起到何种作用。尽管国际留学生为英国带来了种种益处,英国政府未来的签证政策是否会更严苛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从此次的评估报告命令的下达来看,未来英国政府可能会加大对国际留学生签证的把控。

2.5 中国在澳大利亚留学生趋势
2.5.1 中国在澳大利亚留学生人数稳步回升。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移民局学生签证数据

  受2009年大批澳洲私立职业院校倒闭的风波对中国赴澳留学产生了冲击,如图16所示,从2009年起,中国赴澳留学人数一直在下降。之后,澳大利亚推出一系列举措,2012年推出简化签证审理办法(SVP),2013年初又推出国际生毕业后工作签证政策(PSW)。并且从2012年开始,澳大利亚大学开始陆续承认中国高考成绩,中国学生可以凭高考成绩直接申请澳大利亚本科的学位。中国赴澳大利亚留学的学生人数在经过三年下降后,自2013/2014学年开始稳步回升,在2015/2016学年超过9万人,增长比例超过10%。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移民局

  如图17所示,赴澳大利亚留学的学生当中,以高等教育阶段为主,比例达到84%,其次是中学阶段,为7%。

2.5.2 澳洲学生签证简化类别,开放小学阶段留学市场。

  澳大利亚移民局自2016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简化学生签证框架(SSVF: Simplified Student Visa Framework),将之前的570,571,572,573,574,575等8类学生签证简化为两个类型:500学生签证和590监护人签证。所有的签证都采用电子档,不接受纸质档。约75%的学生签证申请将在1个月内完成审理。

  同时,签证要求要也简单了很多,一般需要提供资金能力声明、以及入学确认书作为英语水平证明,即能满足移民局的要求。

  并且自2015年开放初中生留学市场后, 2016年7月1日之后的SSVF新政下,澳大利亚开放了小学生留学,但要求申请人必须满6岁以上。家庭成员想要陪读,可以与孩子一起申请签证。在孩子获得学生签证的同时,获取陪读签证。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留学市场全面开放,对于低龄送孩子出国留学不放心,又有条件进行陪读的家庭多了一个选择。

2.6 中国在新西兰留学生趋势
2.6.1 中国在新西兰留学生人数持续上涨

  中国也是新西兰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在新西兰留学生人数持续上涨。

  

数据来源:新西兰教育部

  如图18所示,2016年度,中国在新西兰留学生人数达35,415人,占新西兰国际学生比例为29.09%,其中高等教育阶段人数为28,200。连续三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

2.6.2 新西兰国际学生留学体验提升
表4. 新西兰国际学生投诉情况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申诉次数 246 175 91 83 76 25 31

数据来源:新西兰教育部

  近几年,新西兰国际学生的留学体验逐步提升。根据国际学生申诉处的统计,2015年共接到投诉31起,仅为2009年的1/8;而投诉对象主要为私立培训机构,共有23起,占比74%。

2.7 中国在日本留学生趋势
2.7.1 中国在日留学生人数进入平台期,但就读语言学校人数持续上升。

  

数据来源: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

  如图19所示,中国为日本第一大国际学生生源国,中国在日留学生总人数在日本国际学生中占比高达近60%。在连续两年下降后,2016年回升至98,483,有小幅增长。其中3/4以上学生就读于高等教育阶段,但近三年就读语言学校人数的人数虽然占中国整体留学生人数比例低,但一直呈增长趋势。

2.7.2 日本对中国留学生入境审查制度收紧。

  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2017年2月向几所日本当地日语学校通报,称今后会对中国、越南、尼泊尔、缅甸、斯里兰卡5国留学生采取更加严格的入境审查制度。

  据了解,赴日留学生通常会先在日语学校进行半年以上的日语学习,再考取日本其他大学。留学生在向日语学校提交相关申请材料获得法务省批准后,方能取得留学签证。而被法务省通报的日语学校今后招生时,需要5个对象国的留学生出示家庭账户流水、存折复印件等新的财产证明资料,否则不予批准入境,以此防止留学生在日非法滞留。但此前只需提供账户存款余额证明即可。

2.8 中国在法国留学生趋势
2.8.1 中国在法留学生人数保持平稳。

  

数据来源:法国高等教育署

  如图20所示,2007/2008学年赴法留学生大幅增长,之后保持平稳,每年赴法中国学生约在3万人左。2015/2016学年在法留学生数量开始小幅下降至28,043人。

2.8.2 法国放宽留学生签证,鼓励赴法留学。

  法国政府鼓励中国学生赴法留学,希望到2020年在法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达到5万人,为此出台了许多对于中国留学生利好的举措。

  从2016年12月1日起,法国高等教育署实行两项关于在法国进行法语学习的重要调整,其目的是放宽中国学生留法签证要求,吸引更多的留学生赴法学习。一是所有成年申请者可以通过易申请的临时长期居留签证(VLST)到法国进行3-6个月的语言学习;二是若学生申请的专业能够获得国家承认的毕业文凭,则不再提交预注册证明。

返回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