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系
系部建设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是我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系,是学院的龙头专业。始于1952年京剧表演专业,由梅兰芳、郝寿臣、马连良等艺术大师艰苦创办而成。侯喜瑞、孙毓堃、李盛藻、裘盛戎、叶盛章、孙毓敏、李文敏、王志怡、李玉芙、李鸣岩等众多名家先后在校执教。2010年由戏曲系更名京剧系。现开设京剧表演、京剧音乐两个专业方向。随着学院与各大剧院团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入,京剧系还承担了与北方昆曲剧院共同合作,培养昆曲表演、昆曲音乐人才的重任。
多年来,京剧系教学成果显著,具有两门市级精品课程、市级花旦优秀教学团队。高级职称教师占30%以上,具有很强的教学实力,是学院的品牌专业。现学院为京剧系长期聘请孙毓敏、王玉珍、杨少春、关静兰、李文敏、李莉、李鸣岩、常建忠、席裕身、黄德华、燕守平、金惠武、傅谨、张艳玲等专家作为教学督导指导教学工作。
经过多年的培养,京剧系的学生分别在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全国推新人大赛、“红梅奖”、“蚁力神杯”、“文华奖”、“学京赛”、“小梅花”等全国重大赛事中夺得大奖。为北京和全国培养了以孙毓敏、张学津、燕守平、赵葆秀等为杰出代表的4000多位戏曲艺术人才,以及以张和平、吴江、王玉珍等为优秀代表的戏曲界及文化艺术界的许多领导管理人才。并多次受到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市政府、文化局的表彰,曾数次组团赴香港、台湾、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程设置
京剧系开设京剧表演、京剧音乐两个专业方向。
京剧表演(中专)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剧目课和基本功课两大类,其中剧目课教学是以舞台演出剧目作为主要教授内容;基本功教学内容包括:毯子功、腿功、身训课、把子课、出手课等。通过以上课程主要以基础、规范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提升学生在手、眼、身、法、步和武功技巧、把子身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京剧表演(高职)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剧目课、基本功课和专业理论课。高职剧目课与基本功课程的开设,是在原有中专基础上,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所学内容。此外,通过专业理论课教学更加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加强学生理解剧本、塑造人物以及对传统剧目鉴赏的能力。
京剧音乐(中专)专业课程主要分为:视唱练耳、乐理、笛子、唢呐 群曲、京音常识、唱腔、器乐主修(主课)、器乐主修(副课)、器乐合奏等课程。通过该课程的课程安排,使学生规范演奏的姿势手法,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要领,通过对基本功与剧目的教授,强化音准、节奏,力求达到技巧、技能过关,使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为今后的舞台实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京剧音乐(高职)专业课程主要分为:视唱练耳、乐理、唱腔、京音概论、器乐主修(主课)、器乐主修(副课)、器乐合奏等课程。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使具有本专业中专学历或相应业务基础的大锣、铙钹、小锣演奏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专业的演奏手法,适应不同鼓师的各种指挥习惯,提高技能,丰富剧目,加深基本功训练,系统而深入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较好结合,要求该专业学生达到有理解能力、适应能力、伴奏能力,奠定良好的社会工作基础。
创作演出实践
京剧系结合少儿戏剧场的演出平台,本着“以演促学”的教学理念,京剧系排演了众多优秀京剧专场如《梅尚程荀专场》、全本《四郎探母》、《折子戏专场》、《缅怀张学津先生艺术资料捐赠母校纪念演出》、《中华美德故事汇京剧专场演出》等,为学生打造实训、实践的演出平台,使学生学以致用,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提升自身水平,为今后走入剧院团在社会中继续演出奠定基础。
近年来京剧系还创排了许多优秀的剧目,以适应文化市场需求。其中大型儿童京剧《白雪公主》,入围了颂扬北京精神讴歌伟大时代——2012年北京市优秀剧目展演”,得到了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热情关注。《白雪公主》、《少年马连良》两出剧目还参加了北京“春苗行动”优秀少儿题材剧目展演,受到了少年儿童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开辟了北戏教学实践创新的模式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