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口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单位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单位代码:10031 培养单位:阿语系

  邮政编码:1000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电话:(010)65778541

专业学位类别 名称/代码 专业领域 名称/代码 导师 招生 人数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外国语 业务课考试 科目一 业务课考试 科目二 备注
翻译硕士 0551 阿拉伯语 口译 055116 导师组 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18翻译硕士阿拉伯语 364阿拉伯语翻译基础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全日制,学制2年。 复试形式为笔试(笔译)和口试(视译或交传)。

  参考书目:

  218翻译硕士阿语:

  无指定参考书。

  364阿语翻译基础:

  无指定参考书。

  

  复试参考书:

  无指定参考书。

  

  备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注意事项

  1. 报考条件、报名手续、考试安排

  以上三项均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规定、安排相同。

  2.该专业统考科目不含第二外语,但复试过程中将有第二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考试形式为对话问答。我校二外语测试的科目为二外英语、二外俄语、二外日语、二外法语、二外德语和二外西班牙语,考生可任选一门参加考试,入学后考生按照选定的二外语科目参加二外语学习。

  3. 学制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限为脱产2年。

阿拉伯语口译

  专业概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创建于1964年,2000年独立建系。该专业是教育部最早确定的高等院校7个阿拉伯语专业教学单位之一, 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 "4211工程"中获得北京市品牌专业称号,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3年,开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6年开设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成为全国拥有本、硕两个教学层次的阿语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至今共招收本科学生35届,每届15至48名;研究生12届,每届2至7名。毕业生1000余名活跃在中国与阿拉伯各国各个领域交流的岗位上。阿语系除了招收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之外,自2015年起将新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旨在培养应用型、实践性的阿汉高级口译人才。翻译硕士学制为2年,目前计划2015年度招收阿拉伯语口译方向。

  培养目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阿拉伯语口译)旨在培养具备熟练的阿汉双语驾驭能力、同时具备专业的翻译技能技巧和宽广的背景知识、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高层次、应用性、专业性强的口译任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与此同时,该专业学位在注重培养高水平专业技能的职业化人才的同时,强调外交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为国家新时代发展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以专业化、职业化以及应用型为核心理念,理论结合实践,重视实践教学?

  培养方式和特色

  阿语系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翻译硕士的培养完全按照实际翻译过程的能力要求,注重联系翻译实践展开翻译技能强化训练。另外,在翻译硕士的培养过程中,采取校内导师和业界专家共同讲授的方式,培养符合翻译人才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口笔译人才。

  师资力量

  阿拉伯语系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目前有教师12人,其中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助教2名,外籍教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6名。学科带头人周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拉伯语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会副会长、中国沙特友好协会理事。系主任肖凌副教授任教育部外指委阿语分委会秘书长。近五年来,研究生指导教师共发表论文 50余篇,出版专著5部,编写教材、工具书10余部,译著30余部。2015年,阿语系教师获批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指向性课题项目。

  实践活动、对外交流及其他综合素质教育平台

  本学科自身建有研究基地,同时在宁夏大学等国内4所高校建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与创新研究基地,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等 8所阿拉伯国家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摩洛哥创建了孔子学院,在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设立了阿拉伯研究中心摩洛哥研究室,研究生可以通过各类基地实习、完成科研项目、出国深造、进行国际国内交流、阿拉伯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社会服务等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情况与前景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国家公务员、新闻媒体、高校教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和大型国有企业等工作。

  0551翻译硕士(阿拉伯语口译)

   专业概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创建于1964年,2000年独立建系。该专业是教育部最早确定的高等院校7个阿拉伯语专业教学单位之一, 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 “4211工程”中获得北京市品牌专业称号,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3年,开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6年开设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成为全国拥有本、硕两个教学层次的阿语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至今共招收本科学生35届,每届15至48名;研究生12届,每届2至7名。毕业生1000余名活跃在中国与阿拉伯各国各个领域交流的岗位上。阿语系除了招收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之外,自2015年起将新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旨在培养应用型、实践性的阿汉高级口译人才。翻译硕士学制为2年,目前计划2015年度招收阿拉伯语口译方向。

   培养目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阿拉伯语口译)旨在培养具备熟练的阿汉双语驾驭能力、同时具备专业的翻译技能技巧和宽广的背景知识、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高层次、应用性、专业性强的口译任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与此同时,该专业学位在注重培养高水平专业技能的职业化人才的同时,强调外交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为国家新时代发展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以专业化、职业化以及应用型为核心理念,理论结合实践,重视实践教学。

   培养方式和特色

   阿语系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翻译硕士的培养完全按照实际翻译过程的能力要求,注重联系翻译实践展开翻译技能强化训练。另外,在翻译硕士的培养过程中,采取校内导师和业界专家共同讲授的方式,培养符合翻译人才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口笔译人才。

   师资力量

  阿拉伯语系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目前有教师12人,其中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助教2名,外籍教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6名。学科带头人周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拉伯语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会副会长、中国沙特友好协会理事。系主任肖凌副教授任教育部外指委阿语分委会秘书长。近五年来,研究生指导教师共发表论文 50余篇,出版专著5部,编写教材、工具书10余部,译著30余部。2015年,阿语系教师获批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指向性课题项目。

  

  实践活动、对外交流及其他综合素质教育平台

  本学科自身建有研究基地,同时在宁夏大学等国内4所高校建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与创新研究基地,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等 8所阿拉伯国家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摩洛哥创建了孔子学院,在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设立了阿拉伯研究中心摩洛哥研究室,研究生可以通过各类基地实习、完成科研项目、出国深造、进行国际国内交流、阿拉伯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社会服务等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情况与前景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国家公务员、新闻媒体、高校教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和大型国有企业等工作。

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