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于2011年正式批准成立,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0余名,其中4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授20名。

  本学科建设已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是我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多个具 有丰硕成果的研究方向,如:智能系统与模式识别,非线性随机网络系统分析、综合与优化,智能检测与纺织测控系统集成,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生物系统 建模与分析等。

  智能系统与模式识别研究方向在国内较早地开展生物智能研究,研究开拓新型智能技术并应用于智能控制、智能服 装与机器视觉;非线性随机网络系统分析、综合与优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非线性随机网络系统的分析、综合与优化,及其在工业控制、动态供应链、无线传感网络的 建模、调控、优化及系统工程中的应用;智能检测与纺织测控系统集成研究方向在国内率先开展纺织测控系统集成研究,并开展国家与地方需要的重要诊断仪器研 究;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非线性演化系统、无穷维动力系统分析及控制、非线性随机控制系统以及基于泛函分析方法的非线性控制理论;生 物系统建模与分析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不确定环境下功能生命系统中组成成分的系统行为、相互联系以及动力学特性,面向生物系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等。

  本学科毕业研究生能适应在工商企业、公司、通讯、金融、经贸部门及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事以计算机和应用电子、电气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和装置的设计、研究、开发、维护与运行方面的工作。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081101

  东华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于1990年批准成立。本博士点主要围绕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智能信息检测加工与通信工程、新型电气传动与 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生产过程仿真建模与控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数据仓库系统集成等研究方向,努力开展学科前沿领域的探索研究,及时跟踪国际最新自动 化与计算机技术,特别注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已形成若干个有特色,并处于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领域:(1)以智能控制理论为基础,应用集 成CAD/CAM、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的智能自动化。研究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自组织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神经控制,和非线性系统智能控 制等);新型智能控制算法(遗传算法、进化算法、DNA计算、基于细胞生长机理的算法等)等课题;(2)以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力觉、工业数据测取、传输、 处理和显示相关的智能信息检测、加工与传输。研制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系统及智能化通信仪器、设备,研究软测量技术及工业过程数据的智能传输、变换、 存储和处理,计算机视觉体系结构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3)融微电子、功率电子、传感器、信息传输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于一体,为提高纺织等机械的机电一体 化水平的新型电力传动与纺织机械自动化。研究工业生产过程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工业生产集成系统、电气设备经济运行等应用科学课题;(4) 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微型计算机和工业通信为手段,密切联系生产工艺的生产过程建模、仿真与控制。研究自动化仪表、高级过程控制、数字控制系统、预测 控制器、自适应和自整定控制器的工业应用以及纺织、化纤工艺过程计算机仿真技术。⑸ 在信息学科中以最前沿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网络计算模型理论、各类网络计算软件、网络工具软件、基于网 络与数据库的网络应用软件、数据库及数据仓库、联机事务分析与数据挖掘等的理论和应用。在这些研究方向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治车智能控制研 究”、“环境模型表示及自动获取”、“智能自组织模糊控制研究”、“采用神经元和基因组合的自组织模糊控制”等多项,并经上海市科委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喷气织机计算机监控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合金扁电阻丝微机测控系统──采用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控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计算机辅 助人体测量系统”已通过鉴定并获国内同行专家一致好评;高速纺丝机电控制系统、花色纱纺纱机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已在纺织化纤行业成功应用;“面向对象多媒体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和应用研究”,在2000年初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向Internet的中国服装文化多媒体数 据库”亦在1999年通过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上海市重大工程、信息港IP宽带网选为重点应用上网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智能系统与计算机控制•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应用电子技术与装置•信息智能处理与传输•网络智能自动化。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二级学科代码: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点于2003年正式批准成立,并于201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有一支作风严谨、学术水平高,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

  本硕士点的主要研究围绕:(1) 智能检测与融合技术及系统,研究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DNA计算、生物免疫算法及其在智能检测、故障诊断、模式识别上的工业应用,实现工业过程 及参数检测的智能化、自组织性、自学习性、高精度;研究能进行在线测量、自动校准、修正误差、自动诊断并且能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的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研 究采用光耦合、磁耦合、高频发射、频率合成、锁相环等技术的非接触测量传感器。(2)信号检测处理与智能测控网络,将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与智能 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信号的获取与处理。(3)纺织过程智能检测技术与虚拟仪器,研究智能技术在纺织服装测控中的应用;研究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 数字化纺织服装过程检测虚拟仪器。本学科点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及上海市产学研重点攻关项目优等奖;产业化成果获 全国优秀发明银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等。并获得了若干发明专利。

  (3)系统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081103

  系统工程硕士点于2005年正式批准成立,有一支作风严谨、学术水平高,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

  本硕士点的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研究移动计算环境下 的理论、方法与应用问题,如对服务器端,根据用户的移动数据,进行规则提取、位置预测,获取用户的移动模式,以便进行移动管理;对移动客户端,借鉴移动计 算形式理论、动态规划理论、随机过程理论等研究思想与方法,描述移动客户怎样决策、怎样移动,何时决策、何时移动以及决策移动带来的系统重构问题,建立移 动决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系统智能优化与应用,特色在于研究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在复杂系统优化与决策中的应用,如研究遗传算法、DNA计算、生物免疫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方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城市系统、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预测与优化,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商务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方法等传统 优化技术难于处理的高非线性、不可微、高维、复杂约束条件场合下的优化问题。本硕士点已完成了若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用成果得到了个方面的好评。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二级学科代码:081104

  东华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点于2000年正式批准成立,但自80年代初起即着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面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已形成一支富有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并具有相当规模的实验设备。

  现有教学研究人员30余名,其中1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授5名。本硕士点目前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 智能技术及其系统实现,主要研究新型智能计算理论与技术(模糊逻辑、神经网络、进化算法、DNA模型等)及其在工业、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和系统实现;(2) 智能信息识别与处理,主要研究模式识别、数字信号处理等理论与技术及其在在工业、生物医学上的应用;(3)网络信息智能处理,主要研究网络信息(音频、视 频等)处理的智能算法与实现,包括自适应滤波、自适应语音识别与增强等;(4)图象处理与分析,主要研究图象变换、图象增强、图象恢复、图象压缩编码、图 象分割、特征提取等理论与技术。在这些研究方向上,我们自70年代起,最先在国内开展自组织模糊控制的研究,其成果发表于《Fuzzy Sets and Systems》、《自动化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在控制中的应用及机器人的智能控制。90年代初研究将人工神 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应用于自组织模糊控制系统。主要成果有: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模型表示及自动获取”、“自治车智能控制研究”等二项,获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的“喷气织机计算机监控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平稳序列谱分析及其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产学研优等奖的“扁丝 在线检测控制系统”,获上海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通用随机分析和通用随机模型软件系统”等。在用相关技术来估计和识别长征三号、红旗等型号导弹的动力 学性质,研究识别条干均匀度,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棉纱疵点,纺纱过程中的机械故障性质及人体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分布等方面都取得了有关行业高度评价的成果

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