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于1959年6月成立,是我国卫生系统中最早从事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研究的专业机构。经过老一辈科学家和几代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放射医学、辐射损伤防护与救治和实验和医学创新研究基地,是以国家、省部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教学、临床、产业化、核科学普及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所在五十多年发展和进步历史中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核事业和核行业发展以及国家辐射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7年研究所被卫生部批准为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第一临床部,2015年被授予"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技术支持分中心"及"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成为了我国核事故应急临床救治及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2003年国家教育部认定研究所"血液内科学"、"核医学与影像医学"以及"放射流行病学"为重点学科。2004年研究所被天津市认证为"天津市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2013年更名为" 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承担了全国辐射救治基地网络体系和国家级核辐射救治基地建设任务。2009年被批准卫生部放射卫生教育培训基地,2012年被批准为天津市海外人才引智项目示范基地。2013年研究所科研团队获得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创新团队"称号。研究所是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和《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的主编单位。

  研究所现在有博士导师4人,硕士导师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多名,天津市授衔专家4名,长江学者1名,杰出青年1名,天津千人计划获得者3名,国家核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4名。研究所是我国放射医学及实验核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已培养20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研究所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并与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完成研究生共同培养等。

  经过五十多年的探索和开发,放射医学研究所已经形成辐射损伤效应,核事故应急救治、辐射防护新药、辐射危险评价等重要的研究方向,并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高技术产业化与核科学普及教育的"产学研普"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良好格局。主要研究内容涵盖了辐射损伤生物效应研究、核事故等应急事件的生物基础、防护与救治研究、辐射危险评价和计量评估、天然与合成的辐射防护药物和肿瘤放射治疗增敏药物、以显像及靶向导向诊断和治疗技术为主的分子和医学研究、体外荧光免疫及放射诊断方法研究、多肽靶向药物等新药筛选以及药理学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研究所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和天津市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了科技成果奖400余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部级300多项。

  在新的科研征程上,研究所秉承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营造"自强、厚德、求是、创新"的研究所文化、创建民主和谐、环境温馨、强大科技创新、科研开发并重、有持续蓬勃发展能力的国内外知名辐射研究机构。研究所紧紧围绕国家核事业和核行业的需求、服务政府宏观决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用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我国急性辐射损伤防护和救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为核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和保驾护航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