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寄语2020级本科生:在磨砺中成长!

      2020-09-30    

在磨砺中成长
--在武汉科技大学2020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武汉科技大学校长  倪红卫
(2020年9月30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对于同学们和武汉科技大学来说,都是一个特殊而又难忘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见证2020级6262名本科生新同学加入武汉科技大学。首先,我代表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向2020级本科生新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学校学习,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陪伴你们成长的父母和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幸运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同学们出生于"非典"、高考于"新冠",是在磨砺中成长的一代人。同学们为梦想执着坚守、不懈追求,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受住了种种考验,从五湖四海来到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来到了武汉科技大学这所百年老校,江城武汉欢迎你!沁水青山拥抱你!
  如果说,经历疫情、感悟生死是一种磨砺,线上学习、居家备考是一种磨砺,独立生活、异地求学是一种磨砺。那么,在人生的征程中,我们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砺。今天,开学典礼的第一课,作为校长,我想以"在磨砺中成长"为题,与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定义磨砺: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磨砺始终与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相伴相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从1937年的抗日战争,到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不伴随着艰难曲折。在这伟大历程中,武科大人从未缺席:标志着辛亥革命胜利的铁血十八星旗,由我们的校友赵师梅、赵学诗和陈磊三人共同绘制;98岁的退休老教师赵德欣、丁岩在抗日战争的纷飞战火中敢打敢拼,是共和国的"功臣";我校附属天佑医院刘莉敏,校友冯永文、魏兆勇、罗光伟等8名武科大人,不惧生死、主动战疫,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武科大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为国家民族分忧解难的责任担当。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是在一次次磨砺中,得以凝练和升华,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磨砺见证了武汉科技大学122年育人初心的矢志不渝。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工艺学堂,开启了武汉科技大学的办学育人之路。学校历经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武汉钢铁学院。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等三所学校合并组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曾经颠沛流离、几经更名、几度搬迁,可谓经历了重重磨砺。从为实现工业救国、兴学强国而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到如今的武汉科技大学,学校立德树人初心矢志不渝、崇实理念一以贯之。1964届校友刘玠院士,在任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期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提供了宝贵经验;1976届校友苏义脑院士,创造性地把工程控制论和航天制导技术引入钻井工程,有效攻克了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我校首席教授李楠老师,五十年如一日,在耐火材料原料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是我国在国际耐火材料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22年来,武科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同频共振,始终与时代社会的发展同向同行。今天,武汉科技大学已经成为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位列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名,成为首个入围全国百强的湖北省属高校。我们有理由为成为一名武科大人而骄傲自豪!
  磨砺会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需要大家去勇敢面对。在武科大校园里,有许许多多不惧风雨、逆风而行的同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袁鑫同学,因为车祸失去了右臂,但他用自强不息、积极向上,书写励志传奇,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入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强。文法与经济学院的黄雅慧同学,把每一次经历都当作最好的历练,担任学生干部、组织志愿活动、参加学科竞赛,在一次次紧张忙碌中充实自己,2020年7月,她成功入选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成为湖北省属高校首次入选的学子。还有,就在我们身边的2020级新生,恒大管理学院的关淑婧同学,因为患有脆骨病,只能坐在轮椅上求学,然而她用坚毅和刚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地成为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为她鼓掌!同学们,经历了生活的磨砺,我们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如何看待磨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磨砺。不少同学在面对高考时可以踌躇满志,在面对大学生活时却容易陷入迷茫:普通话似乎不够标准,发表演讲时还有点胆怯,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才艺,不像学长学姐那样阳光自信,甚至不太好意思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同学们,五个手指头伸出来,长短胖瘦不一,但每一个指头都不可或缺。差异客观存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自身、对他人、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磨砺。人生是一场长跑,获胜的关键不在于一时的成败,而是看谁能抵达最后的终点。同学们,不管你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有着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和爱好特长,希望大家把成长与发展看得更远一些。在武科大这个宽广的舞台上,我们将用心呵护每一位学子,将你培养、伴你成长、助你远航。
  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磨砺。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你说是考研好,还是就业好?我通常这样回答,你考了哪个学校的研究生,签约了哪个工作单位?只有考上了研究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书,我们才真正面临选择。我们常常会站在十字路口,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你还在为没有录取到心仪的专业而耿耿于怀,可能你会因为现实与理想大学的差距而暗自神伤,可能你还会为暂时没能适应大学生活而心烦焦虑……但是,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任何选择都存在得与失。选择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需要建立在能力基础之上。我们要做的,唯有加倍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三、如何在磨砺中成长: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定民族复兴的理想,心中永远有信仰。希望同学们怀揣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把自己的成长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锻炼云淡风轻的心智,眼里永远有远方。在专业学习的焦头烂额中,我们会感受掌握方法的乐趣;在人际交往的磕磕绊绊中,我们会收获珍贵的同窗情谊。同学们,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关键要看心境。我们要坚定信心,在磨砺中淬炼心智。
  涵养舍我其谁的气魄,肩上永远有责任。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学们今年十八九岁;2035年,你们三十三四岁;2050年,你们四十八九岁。届时,大家正是年富力强的一代!同学们要认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非我莫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功"必定有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厚植为国为民的情怀,胸中永远有激情。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时是什么心情。他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是习近平主席无私忘我、无愧真我的为国为民情怀。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里面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希望同学们始终拥有家国情怀,做"还是从前那个少年"的侠客,做"激情满满"的侠客,做"建设社会主义"的侠客。
  铸就锲而不舍的坚持,脚下永远有力量。歌曲《我是一条小河》中唱到,"绕过高山,穿越大漠,征途上还有无尽的跋涉,不要说道路坎坎坷坷,酸甜苦辣都是歌……"小河奔流不息,不是因为小河自身的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停地奔流,产生了强大的力量,方能抵达大海。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风雨、更大的风浪。然而,经历了磨砺,我们会更好地成长。
  同学们,不知道曾经"为热干面加油"的你们,吃上了南北苑食堂的热干面没有?曾经"相约武汉赏樱"的你们,明年三月会在黄家湖畔见到樱花的烂漫缤纷。相信经历了磨砺的你们,一定能够用优异的成绩续写武科大新的辉煌,用奋斗的青春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彩乐章!
  最后,祝愿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谢谢大家!
(中国教育在线)
湖北分站二维码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扫一扫 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