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专访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立足民族特色 放眼全球揽才
2018-08-01 15:19: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作为国家民委直属的一所高等院校,中南民族大学在67年的历程中迅速发展,从建校之初的一所培养少数民族的干部的学校,成长为现在具有12大学科门类、84个本科专业、100多个硕士点、10多个博士点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内的十几所民族大学中排名位列前茅,同时在教育部举行的近3次学科评估中,中南民族大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中南民族大学有哪些发展经验和办学经验,近年来学校人才引进工作如何开展,在该校首届青年学者南湖论坛间隙,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学术桥执行总编辑王世新对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进行了专访。

  建校67年高速发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均有建树

  王世新:李校长,中南民族大学目前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又有哪些标志性的成就?

  李金林:我们学校是国家民委直属的一所普通的高等院校。中南民族大学是1951年建校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有67年的历史了,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全校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首先在办学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建校之初主要是培养少数民族的干部,目前成长为具有12大学科门类、84个本科专业、100多个硕士点、10来个博士点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涉及到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学科门类,21个学院,在校学生涉及预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层次全覆盖,学生总数达到了270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2010年招生实现了56个民族的大团圆。

  教师规模从建校之初的几十名教师发展到现在教职工人有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有1300多人,教师层次有很大的变化,高级职称的人数占到了57.9%,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人数达到53.2%,还有一部分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老师。

  其次,我们的办学层次有比较大的提升,从当初只有民族干部的培训发展成为集预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与其他普通高校比较起来我们还有预科,预科是少数民族高校的一个特色。

  最后,我们的办学水平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考生家长的高度认可。这个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第一个是近些年我们参加了三次教育部的评估,第一次是2001年的教育部随机性评估,第二次是2006年的教育部的水平评估,第三次是2016年的教育部的审核评估。这三次评估我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年我们的招生分数也在逐年提升,并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一本招生。

  王世新:在中南民族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一直坚持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相结合,那么如何来理解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呢?

  李金林:和其他高校不一样的是,中南民族大学所招收的学生6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地域、文化方面都比较多元,有一些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与发达地区的学生比较起来还是有一些差距,因此预科是我们少数民族大学的一个特色,同时我们还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方面实行分级分层的教学,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在他们的学习上也给予更多的帮扶,这样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之后,用同样的一把尺子进行衡量,最终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

  王世新:您已经在中南民族大学工作了20多年,后来走上领导岗位成为该校的校长,你觉得近些年来学校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李金林:我们的就业率一直都是比较高的,近年来都是保持在90%以上,这些学生在各行各业都干得非常不错,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一个民族院校,我们还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政治表现比较好、业务能力比较强、踏实肯干的毕业生。

  同时,我们在科学研究上瞄准国家的需求、民族地区的需求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在科研方面我们主要是做一些应用性的、还有社会需求度比较高的一些项目。在人文社科方面,我们主要是在民族地区做一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帮助的政策咨询,其中有很多建议及咨询报告被上级领导批示并且被地方政府所采用。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我们瞄准民族地区的需求,在生物技术、能源环保、通讯电子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实用性项目。另外在基础研究方面近几年也取得的一些成绩,我们每一年基本上能够拿到六七十项国家级的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000多篇,出版的学术专著每年有接近100部。

  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

  王世新:对于国内的高校来说近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双一流”,您认为我们中南民族大学在“双一流”的浪潮中会有什么作为?

  李金林:虽然我们学校没有进入国家“双一流”,但我们进入了湖北省“建设国内一流高校”的序列,同时我们的民族学、化学和药学三个学科也进入到湖北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的行列,可以说,我们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和开始。相比于之前固态的985、211,现在国家“双一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动态化,我认为中南民族大学在特色学科方面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尤其是我们的民族学要加大努力,争取在下一轮的学科评估中能够更上层次。

  王世新:中南民族大学有三个学科进入了湖北省一流学科的建设的行列,其中有一个化学学科,我注意到2015年我们的化学还进入到了ESI全球排名的前1%,这对一个民族大学来说非常不寻常,那么我们在化学学科的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秘诀吗?

  李金林:我们学校和其他的民族高校相比,我们的理工科相对来说要起步要稍微早一点,化学是我们中南民族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我们的起点就比较高。通过这些年学校的重点支持,化学学科这几年在催化材料、能源、环保等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也取得了不少有显示度的成果,因此在2015年我们的化学学科进入了全球ESI排名的前1%的行列,这两年化学学科也是在ESI排名稳步地上升。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关键在于人才。

  这几年我们持续从国内外引入一些学术背景比较好的青年人才。他们的到来对于整体学科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加强了团队的建设。目前化学学科里面有那么七八个方向比较稳定的科研团队。这其中的逻辑在于,像我们这样的学校里面每一个人单打独斗可能跟“双一流”高校的研究人员水平有所差距,但我们将这些人抱成团了进行团队作战,在某一个方向集中力量突破,这样我们在这个方向就能做出自己的成果。

  王世新:除了人才之外,很多海外学者都反映我们中南民族大学的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也是非常先进的,并不逊于国外的实验设施。

  李金林:因为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不一样,它除了具体的研究人才之外,还必须要创造基本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指的就是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实验器材,学校近些年持续加大对理工科实验室以及实验室的投入,基本上每年都是在5千万到8千万之间。

  重视人才程度前所未有,首届人才论坛群英荟萃

  王世新:现在一谈到“双一流”就离不开人才这个话题,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中南民族大学的人才理念吧。

  李金林:我们学校这几年对于人才的重视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实行了人才强校的战略,并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人才,第二是对我们现有的师资队伍的能力进行提升。总结来说是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人才的政策。

  王世新:现在一个高层次人才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个学科的起落,但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则是一个高校发展的基石,对于我们中南民族大学来说,更看重哪一个层次人才的引进?

  李校长:现在不光是在我们国内,在国际上对于顶级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其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有些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我们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同时我们是把重点集中在海外杰出青年人才和优秀人才的引进上,为此我们做了这个青年学者南湖论坛,就是想借助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为我校搭建一个桥梁和平台,为我们引进更多的优秀的青年人才。

  王世新:既然谈到青年学者南湖论坛,请您也评价下参会的这些青年学者。

  李金林:在这里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通过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这个平台,我们将你们推荐的人才基本情况拿来分析了一下,都是非常不错的,他们基本都在国际知名的院校学习或者工作,而且我们是从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上报名的600多人中又根据学校和我们学科发展情况筛选出了56名海外青年学者,可以说是优中选优,你想这些人能不优秀吗?因此对于这些参会的青年人才我们非常满意。

  王世新:李校长还是非常认可我们的工作的,也希望在李校长的带领下,中南民族大学会越来越好。我们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是国内外接英才,内联名校的高端海内外学术引才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活跃着大量的海内外学者,在采访的最后,请您代表中南民族大学对他们说点什么吧。

  李金林:海外的青年学者们,你们好,现在国内的发展是非常好的,现在回国发展是正逢其时,欢迎你们回国来发展,欢迎你们到中南民族大学来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