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探索、实践 、发展”,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模式日臻成熟!
2022-10-25 15:20:00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作的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华学院过去的十年,也是探索的十年、实践的十年、发展的十年。个性化教育虽然在此前已经起步,但个性化教育模式的逐步发展,日臻成熟,也是在这十年。文华学院曾在创办初期提出:“办学要有特色,特色需要创建”,开展个性化教育是文华实现办学宗旨、创建办学特色的一种选择。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共同探索、共同创造的过程。
  个性化教育的探索---源起于偶然
  2005年,文华学院召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暑期工作研讨会。会上提出,有160多名学生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根本不想学习”的学生,怎么办?经过会议讨论决定,组织领导和教师对160多名学生逐一访谈,了解他们不想学习的原因及学习中的困难。访谈后,针对每一个人的不同状态,分别制订课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结果这些学生不仅顺利毕业,而且有3人考上了研究生。这件事触发了文华学院开展个性化教育的设想。
  潜能导师制---个性化教育的突破口
  个性化教育十分复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找到突破口。在2009年7月以“个性化教育”为主题的暑期研讨会上,一致赞成“创设潜能导师,帮助学生发掘优势潜能”,从此起步,以此为突破口。会后,组织实施潜能导师制,并明确潜能导师的职责、任务、工作方法等。这次会议将探索和实践个性化教育提升至学校“质量立校”和“特色兴校”的战略高度。
  此后,提出在个性化教育中要抓住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并开始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同时,提出针对“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三类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
(潜能导师制使学生得到有效指导)
  “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调动全体师生
  个性化教育进行了一个阶段以后,2013年5月开始,文华学院组织全校了解和总结个性化教育。调查发现,个性化教育得到师生认同,形成了影响,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师、学生普遍参与不够。在此基础上,为使全校师生参与个性化教育,提出了“三个一行动”,即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并在全体学生、教师中实行。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即三个关键点:潜能、立志、空间;三类型学生: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三个一行动: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至此,个性化教育开始深入到每一个学生、教师、职员。
(学生根据个人学习兴趣自由发展)
  个性化教育走向深化---规范化、制度化
  2019年6月,文华学院邀请瞿振元、张德祥、马陆亭、别敦荣等一批高等教育专家来校,召开“深化高校个性化教育研究”高端研讨会。研讨认为,个性化教育的深化必须规范化、制度化。会后,学校对“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中的九个要素,在原来探索的基础上,提出要回到“基本”(基本理论),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个性化教育体系
  抓住三个关键点---遵循教育规律
  从教育理论看,影响人的发展的三个因素是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 因而个性化教育中要抓住“潜能、立志、空间”关键点。
  潜能:以发掘优势潜能为起点。明确潜能的内涵,把握优势潜能发掘的方法;构建潜能导师体系,即班级潜能导师(一年级)、项目潜能导师(二、三年级)、设计潜能导师(四年级),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指导。
  (校长刘献君深入课堂指导大学生规划)
  立志:以立志为内动力。在专业教育、课堂教学、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周日晚点评及制定规划中,贯穿立志教育。通过立志教育,认识自我、确立目标、制定规划并坚持不懈地去实现目标。
  空间:以空间为支点。教育通过空间来实现,个性化教育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空间。在个性化教育中,注重创新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的教学空间、“学习无处不在”的校园空间、可供选择的制度空间、广阔的精神空间、开放和共享的网络空间。
  学生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分类指导自由发展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思想指导下,文华学院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发展目标等将学生大体分为“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三类,分别占文华学院本科生的25%、70%和5%左右。“三类学生”,不是将每个学生划分到三个类别之中,而是学校创设广阔的空间,让不同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如能力型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大量应用能力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适度的理论课程供学生选择;提供创新创业、生产实践项目,紧密结合实践的毕业设计项目供参与。 “三个一”行动---催促师生奋进
  一人一规划。每一位学生在入校及学年初根据“立志目标”,在潜能导师指导下对个人学习发展提出“一人一规划”,将规划设计落实到一生一课表选择和各课内外学习与实践活动环节。每一位专任教师根据自身科研方向和教学发展目标提出“一人一规划”,并将其落实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各环节。
  一生一课表。从2014级新生开始,文华学院实施“一人一课表”。学生根据一人一规划,专门订制“个性化课表”,扩大学生课程选择空间,使在学术和技能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具体做法,一是为学生开设可供选择的大量课程:通识和基础课分层、分类开设课程;专业课开设不同专业方向课程;全校专业课逐步向每个学生开放;各类任选课程。二是指导学生选择。三是制定相关制度:选专业制、专业分流制、学分置换制、学位条件选择等。 一师一优课。为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文华学院出台《“一师一优课”质量评价标准与认定办法(试行)》,从课程规范、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强化课程应用型目标定位,使每一位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中拥有一门教学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文华学院分期、分类推进“一师一优课”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周期,每一周期大体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每个学部以核心课程为主,建设一批优课“样板”;第二阶段优课覆盖全部专业核心课;第三阶段力争达到教 师任期五年内均有一门优课的目标。
  截止到2022年7月,文华学院共建成188门“优课”,根据“优课”建设标准有针对性的推进课程建设,有效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检验个性化教育成效---赢得校内外赞誉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一是有效激发了学生内生动力。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实现“一人一规划”全覆盖;自主空间不断拓展,转专业满足率达96%;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到课率、评教优良率、图书馆上座率、实践活动参与率不断上升。二是学生潜能得到尊重和发掘。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考研升学、四六级考试、就业创业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三是涌现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培育出百余名“武汉市创业十佳”“长江学子”等典型就业创业人物,3人获评全国及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0%以上,评价文华学院学生“学得快、用得好、留得住”。
  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科专业特色创建。个性化教育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建学科专业特色提供了重要资源。全校188名教师在所授课程中打造了一门优课,部分教师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内在教学理念。获批国家级“双创”基地,“通信工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一流课程14门,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等。
  全校上下共同创造,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每一位师生都是个性化教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由校长刘献君教授主持的“高校个性化教育行动研究”项目先后于2017年、2020年获田家炳基金共200万元资助,形成有较强实践指导价值的系列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产生较强示范效应,获得广泛积极的社会评价。近年来,刘献君校长应邀在国内国际论坛做经验推广20余次;相关成果入选湖北《初中思品》教材(2013);吸引93所高校到访学习。杨叔子、黄旭华等30多位院士先后到校指导,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特色得到了潘懋元、周远清、顾明远、叶澜、王英杰、瞿振元、钟秉林等数十位著名教育家的肯定。潘懋元教授评价:“文华学院提出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很好的创新之举。” 叶澜教授认为:“个性化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精神,让他们思想独立、人格独立,学会了自己去发现、探索、创造,这是很好的。个性化教育将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
  文华学院的个性化教育虽已开展了十几年,但个性化模式的形成是在近十年,在探索、实践 、发展中,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模式日臻成熟,然而理论探索是无止境的,实践与发展也永远在路上。文华人必定会让个性化教育,更好地为培养新时代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讯员:王承新 刘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