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斗中成长:通过电大,他从大山里的中专生蜕变为高校的教授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读书娃”,家里兄弟姊妹九个,我排行老九。由于父亲去世得早,1987年“老八”因借不到几百元学费而终止了学业,别无选择地外出打工。1989年我初中毕业,由哥嫂、姐姐姐夫们商定让我读中专,一是弥补“老八”的缺憾,二是上中专可以转户口、包分配、每月还有三十四斤粮票和十几元的生活费等众多“诱惑”……而那年恰逢郧阳地区工业学校招收“首届三年制初中生中专班”,预录时分数高竞争激烈自不必说,关键是那3600元钱学费要一次性交清的“硬杠杠”着实让我们犯了难。哥哥、姐姐们都是连夜找人借钱,几乎借遍了各自所有的亲朋好友,才勉强抢凑齐了学费,并商定我三年学习期间学费以三个哥哥家为主、学习生活用度不足部分由五个姐姐共同接济。
1992年中专毕业,本应分配到工厂上班,却因在校期间学习尚好、又爱劳动、老实本分而意外地分配到郧阳地区广播电视大学从事管理及打杂工作……摆在面前的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面对困难怎么办?我想“抬头是山,路在脚下”,只要不断学习、提高,苦干、巧干,动脑筋,下力气,就没有翻越不了的高山和克服不了的困难……经29年持续的努力坚持、学习提高、教书育人、教学科研、传道受业、服务社会等全方位历练,我不仅在学习中提升了能力,在服务中获得了幸福,在习惯中形成了品质。同时还赢得了学生、家长、学校,同行、社会的普遍认可,初步展现了我的存在价值,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回顾过去,感触颇多,能从一个山里娃、一名中专生,蜕变转身成为一名高校教授,非常不易又非常幸运!我感谢遇上了国泰民安、科教兴国的好时代,我感谢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给我提供了锻炼成长、学习提高的好平台!感谢我的努力与付出及时得到了回报!就个人而言,从29年前一个难以胜任的“教员”,逐步为“教务处、校办、培训部、开放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院”负责人和讲台上称职的教授,其根本还是受益于我的不懈努力。
一是在学习中提升能力。入职的惊喜、学历的反差、能力的欠缺常常令我焦头烂额,面对“赶鸭子上架”的囧境,只能是边学边干、边摸索边成长……为适应电大远程教学,2000年下狠心买了昂贵的笔记本电脑、手写板和便携式投影仪,率先尝试PPT教学,自掏腰包参加“学术论文写作、课题申报、编写教材与撰写专著以及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等培训班,随时将所见所闻及感兴趣的知识点和灵感记到卡片上,抽空思考、梳理、整合、修改、形成自己的观点主张、发表或运用。制作了《现代金融业务》CAI、《资本经营》音视频IP和《金融学》大型网络课件。或许是“清晨读书、傍晚蹭课、夜晚做题”等超负荷的“运行”,“而立之年”的我就“未老先衰”成了头发稀疏的“糟老头”;但我在学习中克服了恐惧、找到了自信、提高了能力、尝到了甜头……至今我依旧保留着“每天额外看书一小时,每周写一篇小文章、每月看一本书、每季搞一次调研、每年完成一个小课题、每届开辟一门新课程”的小目标。我循序渐进地讲授了《资本运筹学》《货币银行学》《教育研究方法》等十几门课程,不仅成为湖北开放大学学术骨干和金融基础知识等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还率先将《个人理财》和《小企业管理》课程学员预约到企业“先观摩体悟职场氛围,后模拟推演现场操练”,成为我校“导学预约制”改革的先行者。
二是在服务中收获幸福。我认为教育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服务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老师是一份职业,教书是一种工作,上课是一种责任,以学生为中心是服务宗旨,传道受业,答疑解惑是目标。而提高了课堂活力,激发了学习主动性,推动课堂革命,传播文化、服务社会是老师之本分。在学校我为学生传道受业,是为学生服务,是我的工作,学生受益我收获幸福。到社区搞讲座是服务,民众受益,我发挥所长,答疑解惑、对症下药。民众欢迎,我收获幸福。因此经常到社区开展《个人理财》《如何创办小微企业》《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讲座,并提前找受众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力争做到不虚此行和学有所获。精准扶贫工作更是如此,能发挥自己优势,帮助别人摆脱脱贫困,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是一种幸福。我在精准扶贫中不仅给“结对户”资助钱物、帮其卖特产,还为陈力辉家挖掘资源,量身定制致富规划,并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技术,分析市场。如在清明前茶叶最贵时采摘牙尖到村合作社卖个好价钱,在保本前提下规避个人制茶工艺和贵茶难卖等不足;谷雨后采嫩芽在白马山景区自制自销获利;五一后用机器加工鲜叶批零兼营以扩大收益,市教育局幼儿园冷静院长、湖北电大蔡晓彦主任、我的恩师尹友光先生成了“扶贫茶”长期客户。再如利用房后林地和景区优势发展散养鸡,通过春夏季卖蛋,秋冬季添农作物催肥后卖土鸡,年前再酿制包谷酒售卖。就这样,通过“每季有重点,季季有收入”的帮扶,陈力辉家成为第一批脱贫致富家庭……
三是在平台上协作共赢。借力国开系统优势结识了很多专家学者,在学习借鉴中我的教学也变得更加鲜活了;通过课程教学和讲座间隙主动与学员沟通交流,从中认识了很多爱学习者到我校报读专科、本科学历,进而成为良师益友。借助薛志荣、冉庆华、孟锐等同学和学生关系把“亲家”的茶叶、土鸡、白酒卖到了武汉、重庆、上海等大都市,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优势宣传党和国家好政策、传播正能量,将新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为农民工和返乡创业人员传授技能,如推介老家学校与市直名校“结对子”以提升教学质量,再如联络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易雄院长在革命老区南化塘镇关帝庙村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又如协助村委撰写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美丽关帝村建设构想》。通过新冠疫情期间父女共做志愿者,小区及邻里关系更为融洽了,姑娘陈晟洁也更加勇敢和担当了。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举手之劳的琐事,大家对我更加认可和信任,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作者简介:陈富坤,男,汉族,1973年出生,湖北十堰人,中共党员,在职大学毕业、研究生结业。1992年至今,先后在郧阳地区及十堰广播电视大学、十堰教育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1994年考取“工业经济”初级职称,2001年评为讲师,2009年评为副教授,2017年评为教授。(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