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聚焦红色工业遗产开发保护
老厂房变身国际艺术中心,钢铁基地改造为遗址公园……7月上旬,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寻访武汉工业遗迹,深度体验工业旅游,同时拜访相关典型人物,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探寻红色工业旅游资源高效利用新路径。
武重老厂门成为红色研学打卡地
乘公交在青鱼嘴站下车,一眼就看见一座苏式大门,大门顶端用朱漆书写“武重”二字,大门虽重新粉刷,但仍难掩沧桑……团队一行五人来到武汉重型机床厂旧址参观。
武重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由国家投资兴建的最早的一座制造重型机床的专业工厂,为我国多个重工业领域提供了2万多台(套)重大型关键技术设备,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武重整体搬迁,全部厂房被拆除,仅保留一座苏式老厂门、一座冲天炉烟囱和少量异地集中复建的老火车头、老铁路等景观。武重原址上则兴建了高端住宅。
团队依次参观了老厂门、烟囱、火车头、桁车等工业遗迹。据武重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武重旧址的参观旅游主要以红色主题研学、党建为主题,每年都有不少单位和学校自发组织前来参观学习,武重老厂门、火车头都是重要的打卡地。“几处遗迹属于城市公共区域,市民均可前来参观,对遗迹的保护和管理已经融入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之中。”工作人员说。
团队成员于君在参观后感叹:“武重旧址虽然只剩下分散的几处遗迹,但仍然能让我们感受到武重的过去的辉煌!”
工业“老人”获得新生
7月,武钢一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正式揭幕,向公众开放。团队一行五人走进遗址公园,参观展览馆,感受这位钢铁“老人”的新生。
团队在现场看到,新修缮的一号高炉通体刷上了红色油漆,脚下的展览馆依炉体而建,将高炉的炉台部分包裹进建筑内部,工业遗址的内外部形态得到很好的保存。
展览馆一楼为史料陈列展览馆,展现中国钢铁发展沧桑巨变。二楼则运用声光影像技术,除了可以走近一号高炉的炉身,还复原了1958年9月13日高炉首次出铁的历史场景。在毛主席当年观看铁水流出的眺台下方,一个触摸屏仿佛隐藏着时光暗门,将手放在上面,屏幕上立即重现当年的情景:只见一条火龙从高炉出铁口奔涌而来,顺着出铁沟滔滔流注,铁水和铁渣自动分离,蔚为壮观。
展览馆对面,以李凤恩命名的凤恩广场还在不断提醒“炼铁又炼人”的高炉精神。周边,仍在运输原料的小火车还在穿行,给人以历史和现实交错之感。
据悉,2021年底,武钢一号高炉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后。武钢有限按照“修旧如旧、传承历史”的原则,总计投入8000万元对一号高炉周边区域和高炉本体进行改造,才有了今天的国家工业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很壮观,内部修旧如旧,很有历史感!”团队成员蔡文惠认为,该遗址公园运用现代技术的同时保留着过去工业记忆,让游客可以较为真实和全面地感受和了解“新中国的钢铁长子”,对于红色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此外,团队还走进在原824厂旧址上修建的“汉阳造”文化产业园、武汉锅炉厂旧址基础上改造的403国际艺术中心,了解工业遗产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成员们均表示收获满满。
武汉摄影师用相机记录远去的轰鸣声
已经消失的车间、厂门及废墟,空旷无人又有序运转的现代化车间,曾经的厂房变身为书店、创意园、博物馆……2014年至今,武汉老工厂的各种形态被摄影家周国献用镜头记录。团队成员采访了周国献,这位用相机为武汉老工厂“画像”的摄影师。
2014年,在武汉工作、生活40余年的周国献,决定为“第二故乡”留下工业记忆,开始有计划地拍摄武汉工业遗产。8年来,他整理武汉市1500余家工厂资料,拍摄近300处工业遗产遗址和厂房,留下约4万张有文献价值的照片。
“很多老工厂藏在城市里,很不好找。”周国献在一些历史文献里,把这些老工厂从犄角旮旯里挖出来。为了呈现准确的信息,周国献诚恳地从工业书籍资料里整理出一个工厂的历史,并向专家虚心请教。
8年来,武汉也迎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许多工业遗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周国献便坚持对这些老厂进行复拍,先后前往武汉化工厂拍摄17次,前往汉阳钢铁厂拍摄16次。每个周末和节假日,他不是在拍摄老厂房,就是在拍摄老厂房的路上。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保护工业遗产,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周国献多次开办摄影展,出版摄影作品集,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他放在展览现场的留言簿足足写满了九本。
“拍多了老工厂,才发现大武汉大在何处。”周国献认为,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要复兴‘大武汉’,离不开对优秀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 张若扬)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