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召开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建设研讨会
2023-10-19 16:06:00
作者:
  为贯彻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文件精神,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的落实,应对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发展新动态、新形势,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发展,10月18日下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在综合楼1210会议室举行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建设研讨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教委创新团队带头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刘建宾,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执行院长、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数据科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叶志伟,百度湖北教育总监季清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工程博士、科大讯飞机器人及无人系统技术平台经理、人工智能职教集团嵌入式专委会副主任张鹏等专家应邀参加会议。燕京理工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南宁理工学院、上海立达学院相关领导、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通过线上参会。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蔡之华,副院长黎丽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望超主持。
  会议伊始,蔡之华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和兄弟院校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现代产业学院是通过资源整合模式的创新,共建共治,构建多元主体命运共同体。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要适应社会需求,既要主动适应,也要多维适应。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建设以计算机类专业群为主轴,与产业链内多企业行业对接,与不同企业的优势领域合作,谋求专业群与相应产业中主导企业的合作,通过主导企业或多企业的参与,最大限度调动产业链资源,构建校校、校企协同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运行结果的共赢共享。最后,他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制定出符合国家标准、适应时代需求、满足学校特色、注重个性化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
  刘建宾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状况与发展》为题,就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痛点和问题、改革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四大方面作报告分享。他首先展示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重要事件节点以及人工智能人才类型与培养模式等,提出要培养多维度、多层次、复合型人工智能人才。他强调,校企合作培养趋势明显,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愈发重要。同时,他通过分析七所高校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目标,总结出高校培养目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的特点。他指出,要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产教科教深度融合来解决数据科学教育的痛点和问题。最后,他分享了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多类型融合的学习生态、多样的融合学习方式等。
  张鹏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状况与发展》为题,就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Al产业生态和Al产业及其上下游的人才需求做了介绍,从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应用能力三个方面总结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模型。他通过分析参会高校的教学大纲,列出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地图,并表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课程设置合理,非常符合他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型。他还总结了在培养方案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建议加强专业综合实践和职业素养类课程。最后,他补充介绍了讯飞产教融合方案建设框架、讯飞“以赛促教”、创业孵化等内容。
  叶志伟主要分享了当前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变化和专业面向的岗位应具备的技能、知识和素养等要求。他表示,计算机系统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基础系统能力、计算机领域系统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力。最后他希望各高校可以加强和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武汉市相关企业以及湖北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专委会等相关部门的交流。
  季清爽以《新人才、新生态,助力产业拥抱智能化》为题,讲解了百度AI新基建窥探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他利用江夏区特色的汽车产业,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智能化趋势。他通过产业AI人才现状、缺少什么类型的AI人才两个问题,提出了三位一体化AI人才培养是必由之路。他还详细讲解了人才培养的整体路径、区域产业发展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分析、培养实战AI技术开发应用人才等内容。他建议高校研究并发展“AI+X”模式,更好地提升高校专业竞争力,并为建设示范产业学院提出意见。
  本次研讨会就数字智能信息技术的当前发展状况、未来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及行业头部企业当前研究重点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对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问诊把脉,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大数据类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进行了新探索,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奠定了基础。(通讯员:黄玟鑫 张婷 隆珺羽 郭家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