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科技大学新增四个本科专业
2024-03-30 09:25:00
作者: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武汉科技大学获批“运动训练”“智能车辆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

  专业介绍

  储能科学与工程

  门类、专业类:工学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

  修业年限:4年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是涉及材料、能源、化学、物理、电子、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性专业。专业依托材料学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聚焦太阳能、电化学能、压缩空气能、氢能、热能等能量的存储与转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实行深度产教融合的培养方针,使学生系统掌握电能、热能、氢能、势能、化学能的存储和转换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储能技术基础理论、高性能储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储能系统设计与控制及运维、储能系统安全管理、能源互联网等专业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是材料学部面向“双碳”和能源革命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学部加快材料学“双一流”的建设步伐的重要体现。以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为契机,材料学部将加快推进学科交叉和学科内涵建设,夯实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培养,推动创造储能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和区域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智能科学与技术

  门类、专业类:工学、计算机类学位授予门类:工学修业年限:4年

  就业方向: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数据科学、互联网、信息产业、钢铁冶金等相关领域从事人工智能、智能系统、虚拟现实、游戏、智能信息处理等相关的产品创新研发、系统测试、技术支持与咨询、产品销售等工作,就业前景广泛,适应性强。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针对当前智能时代的需求而设立的。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其涉及的领域广泛且充满挑战。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同时具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

  计算机学院长期致力于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以及完善的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系统的智能科学与智能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推动智能科技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智能车辆工程

  门类、专业类:工学、机械类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

  修业年限:4年

  为应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助力克服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人才紧缺的问题,围绕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学科专业设置布局要求,学校增设智能车辆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横跨车辆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学科,将为国家培养满足汽车行业、企业快速发展亟需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国家和湖北省汽车产业的“新四化”发展。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智能驾驶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主要从事智能车辆整车及零部件、智能驾驶系统(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及决策、导航与定位、执行与控制等)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及产品测试等工作,就业前景好,需求量大。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长期开展车辆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拥有车辆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且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汽车设计与动力学、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智能车辆环境感知与决策控制、汽车智能传感器、汽车结构与轻量化等方向形成了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平台,为开设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该专业的获批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学科专业办学实力与人才培养成效。

  运动训练

  门类、专业类:体育学类学位授予门类:教育学修业年限:4年

  就业方向: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竞技运动领域、教育领域、体育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健身机构、体育类公司。

  “运动训练”专业属于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学校将于2025年起启动招生。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竞技体育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与竞技运动相关的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从事竞技运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此次获批的四个专业是学校主动适应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适应智能化数字化等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建设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