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打好系列“组合拳” 全力以赴促就业
2024-05-11 13:23:00
作者: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学毕业生群体又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人才竞争,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党委和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和要求,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工作思路打好系列“组合拳”,深入开展促就业行动,为广大学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用心改革,“校部联动”工作机制搭好促就业新平台
  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改革,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搭建更加完善的就业工作新平台。通过实施“校部联动”工作机制,落实一把手工程,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平台建设,优化联系机制,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
  提高站位,制度建设有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教育部教育工作要点及湖北省就业创业工作要点等要求,学校按照《湖北省202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点》的要求,制定年度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实施路径等。“我们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务实的态度,精准的方式,全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执行校长邓茂林说。
  瞄准定位,平台建设夯基础。大力推进“征兵工作站”“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等平台建设,为推动学校毕业生就业向高质量就业和就业创业融合方向转变提供了基地抓手。招生就业处负责人戴俊才表示,依托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平台,不断加强校园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全力保障学校2024届毕业生充分就业。
  立足岗位,联系机制保帮扶。为加强校部之间的就业联系网络,建立了“校领导联系学部、部领导联系专业、班导师联系班级、辅导员联系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依托该联系机制,与学部之间形成了实时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发布就业政策、企业招聘信息、行业动态等,使毕业生能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同时建立共享共助的跨校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就业平台。
  (二)暖心服务,“五大行动”专项举措把稳促就业新航舵
  学校始终秉持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们提供全方位、暖心的就业服务。坚持以“四大行动”专项举措为依托,牢牢把稳严峻就业形势下促就业新航向,从职业规划、就业平台、多方支持等多方面助力学生就业。
  促就业专项行动明规划。学校积极开展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课,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和行业专家授课;举办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锻炼自己的求职能力和职业素养。“我是竞赛小组的小队长,既要推进项目还要协调关系,我感到‘身负重任’。”会计学专业学生徐卉笑着说,“通过参加这些比赛,我对职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逐渐明确了就业意向。”
  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扩平台。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开发区以及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包干划片”责任制,明确校领导、各学部领导的责任区域,通过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将岗位“打包”回来,将学生推荐出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成效,充分拓宽大学生实习、就业渠道。目前,共建立了192家实习基地,获批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百日冲刺专项行动聚合力。通过组织企业进校园、导师下一线、学子树典型、党员带头就业、校友助就业等活动凝聚多方合力,助力学生就业。4月11日,学校成功举办2024年“湖北百校联动”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专场招聘会,吸引114家优质企业到现场招聘,提供岗位8000余个。机械专业学生段建文高兴地说:“学校招聘会上有很多相关信息,让我有机会被邮政储蓄银行录取。”
  统计核查专项行动严标准。辅导员冯泽亚正在核对毕业生信息,并将就业情况统计表进行分层分类,“这个寝室都找到工作了……这个学生还没有就业意向……”他说:“我带了4个班,一共有160多人,为了一一摸清他们的就业情况,我们建立了就业统计核查工作台账,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分析、反馈,严格遵循“四不准三不得”要求,确保学生真实就业。”
  创新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模式。学校通过武汉外经贸就业、就业信息网等线上就业平台,围绕招聘、职业规划、榜样典型以及心理疏导等内容设计专栏。实现线上信息发布、线下活动组织、线上咨询指导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机电专业学生李霄刚参加完一场线上直播招聘会,他说:“这种方式拉近了我与招聘企业之间的距离,让我充分感受到学校便捷有效的就业服务体验。”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百刚说:“我们持续践行‘用心、暖心、同心’三心模式,通过校部联动、专项行动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与支持,助力每一位学子从校园的‘小空间’走向社会的‘大天地’。”(通讯员:刘诗言 苏祖安 戴俊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