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最美辅导员”祝鑫来武汉学院畅谈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2024-06-03 17:15:00
作者:
  5月31日,武汉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专家论坛第三期在马化腾教学楼2104报告厅开讲。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祝鑫应邀作《当前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及案例分析》专题报告。
  活动由学校顾问冯永平主持,教务处、学工处、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各学院(部)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副书记以及全体辅导员共同聆听报告。
  冯永平介绍,祝鑫自15年前担任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以来,坚持以书信形式和同学们交流,开通“鑫曰心语”博客,聚焦同学们的关注点,通过博文为大家答疑解惑。后来成立了网络育人工作室,开辟“鑫巴同学”系列网络思政平台,孵化出一批网络思政IP,网络育人逐渐覆盖各媒体全平台,逐渐构建起大学生可亲可信、可知可感的思想空间和精神家园,引起校内外广泛关注,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亲临华农实地考察。她先后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曾两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祝鑫为大家介绍了辅导员工作室的整体建设历程,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了“为建设教育强国,辅导员和思政工作者应如何作为”的重要议题,并基于这个话题作出解答。
  祝鑫说,建设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的需要,也是解决大学生成长发展难题的需要。辅导员工作室的模式以协作为主,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的工作模式助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是“有组织的思政”。辅导员工作室是一个“共同体”,即学习、实践、成长、职业共同体,这需要成员们有共同的目标愿景、共同的价值理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对集体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上,祝鑫从主题方向、举措模式、特色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讲述。她强调,时代在发展,育人模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网络对话,到现在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跨地域式”栏目共建、“聚主体式”共育、“讲故事式”育人新模式。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一是要真正做到拓宽思路,不拘于一域、不限于一时、不孤身一人;二是要提高辅导员格局,拓展辅导员视野;三是要利用社交网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四是要开展学生与辅导员一体的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做网络思政,但不仅仅是做网上思政,在工作室的特色发展上,应注重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促进网上教育动员与网下实践锻炼无缝衔接,力争让学生把想法变成说法,再把说法变成做法。让网络成为思政工作的最大增量,让工作室成为辅导员工作的最强创新支撑。
  专题报告结束后,学生工作处处长李世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辅导员要有所为,每天都要有不一样的想法和不一样的思考。武汉学院十分支持辅导员工作,开展了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跟上年轻人的思维,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讯员:杨楠 李宏柳青 曹珈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24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