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马玉辉:我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3D打印中心做科研助理
2024-06-04 11:49:00
作者:
  “前方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宽阔的面。”
  马玉辉一直认为,侯高雁老师对他有知遇之恩。即便是离开学校去单位实习,他始终记得老师的话。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3D打印中心”)担任科研助理的两年时间,马玉辉创作了很多作品,始终坚定地向前“面”奔跑。
  没有面试的选拔赛
  在习以为常的专业课上,增材制造技术专业2021级学生马玉辉通过了专业考察,在读大二时期被选为学校3D打印中心科研助理。
  回忆加入3D打印中心科研团队的前后经历,马玉辉一时拿捏不准是从何时起与团队建立了联系。他曾在3D测量技术课上分享了测量软件的安装方法,在3D打印技术概论课上讲述了洗衣机的减速机结构制作过程,还曾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上用仿真形式展示作业。
  一次又一次的分享与展示,这个来自北方的大男孩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侯高雁老师是3D打印中心的负责人,也是第一个推荐马玉辉进科研团队的人。在他看来,“研究是一种常态”,在平时课堂上进行考察更有利于选拔学生。
  事实证明,以常态看状态的法子很准。马玉辉喜欢盯着疑点琢磨,爱挑战困难,就是一个喜爱研究的人。刚学了建模课程,马玉辉就找来了建筑图样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主体结构,尝试从整体到局部开始搭建模型。尽管建筑的硬表面结构对初学者比较友好,但初次尝试,总不会那么顺利。画到一半模型还立不起来,马玉辉并没有气馁,反复尝试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他说,不太记得画了多久,只记得除了上课、吃饭、睡觉之外,都在画。
  千锤百炼出利器,模型终于建成。然而,马玉辉并没有过于沉浸在喜悦中。他又有了新目标,开始琢磨把模型打印出来。
  “马玉辉是个好苗子,勤于思考、爱钻研技术。”基于老师们一致的好评,马玉辉到学校3D打印中心做科研助理的事儿很快就定下了。
  暂把质疑当设问
  进组后的马玉辉遇到了很多同道中人,他们都是上一年被选定的科研助理。和马玉辉一样,这些小助理们也爱冥思苦想,刻苦钻研。和马玉辉不一样的是,这些小助理们已经在科研助理的岗位上,跟着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团队教师工作一年多了。
  创设“科研助理”岗位为人才“培养皿”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朱红教授于2016年提出来的。“这就类似于合并同类项。”朱红说,将有着同样研究兴趣、志向的学生集中提来进行培养,能提高教育的效度。
  集中一批高职学生做科研,这能行吗?
  面对这种质疑,朱红显得十分从容,以专业为例表达见解。她认为,高职院校师生科研团队的主攻方向是寻找已发现、已应用的新规律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并由此实现新的发现和应用。在朱红看来,拓展往往与发现同等重要,它可能会找到更加更便宜、更便捷的材料,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实用。而增材制造技术专业正好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拓展。
  面对这种质疑,马玉辉心中也有主意。“暂且把质疑当作一个设问,我有信心能给出答案。”他说。
  当上科研助理后的马玉辉如鱼得水。他很快就掌握建模设计、常规打印设备操作。尽管这些只是初级科研助理的标准,但已经大大超出了普通课堂教学的一般培养目标。
  在3D打印中心,他跟着团队里的老师,什么都学。渐渐承担了基础打印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工作,负责确保基础打印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很快,他就能够熟练处理三维数据,包括局部结构改进、支撑设计等。这意味着,他能上讲台做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了。
  马玉辉为小学生科普3D打印知识
  2023年职教周期间,马玉辉为小学生科普3D打印知识。“我们先通过计算机建模软件建立模型,再将建成的三维模型切成逐层的截面,然后就可以‘’打印机逐层打印出实物。”马玉辉一字一句地讲述打印的过程,盯着小听众的眼睛,仔细观察他们是否听明白。如果他们表现出疑惑,马玉辉就会再讲一遍。
  马玉辉非常热爱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熟悉3D打印技术。在他看来,这种利用光固化和熔融层积等技术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方式很特别。他说,这也是认识世界的方式,更是构建世界的方式。
  就这样,顺着3D打印技术这条线,马玉辉开启了由单纯面向知识本身,转向知识应用与拓展的实践之路,构建他心之向往充满探究的宽广世界。
  作品就是答案
  一有空,马玉辉总是缠着侯高雁老师给他讲前几届科研助理的故事。
  从那些故事里,马玉辉“结识”了不少人。曹琳博、石根成、张奥曾于2018年参与了横向科研项目-TPU粉末材料测试项目,在这项研究中,他们通过SLS烧结技术开发TPU粉末的成形工艺;王龙、李洪浒在2019年参与省级纵向科研项目-SLS成形参数对成形件性能影响的研究等;2020年,邵权、宁欢、穆杰等参与校级纵向科研项目-异形件三坐标测量柔性夹具设计及测量方案研究,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能像他们一样优秀,是马玉辉一直以来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心愿,马玉辉成天都“泡”在学习里,除了在教室上课,就是在3D打印中心实践。
  只要准备好了,机会随时就会来。自2022年6月起,马玉辉一直参与学校部分文创产品的设计、建模、打印及相关工作。2023年3月,在智能衣柜演示模型项目中,马玉辉负责整体设计、建模与打印、单片机编程与调试工作。同年6月,在与哈糖工坊、湖北省博物馆的合作项目中,马玉辉负责三维模型的设计与修改、模芯样品打印,全权负责与哈糖工坊对接。
  高强度的学习日常使马玉辉特别忙碌,只能顺便打打比赛。2023年5月,马玉辉获得学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赛一等奖、数字化建模大赛尺规绘图赛项二等奖。同年6月,他又闯关第六届湖北省“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获铜奖。
  如今的马玉辉,已是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在工作中,他仍然保留着好的科研习惯,爱思考,爱钻研。刚学会的软件中批量改名字的插件不顺手,马玉辉就开始琢磨调整。“既然能批量修改3种特征的名称,也一定能批量修改4种。”他坚信,理论上能成立的事情,在实践中肯定也能实现。不到两天,马玉辉就把改好的小插件共享给实习所在单位同事,大大提高了全部门的工作效率。部门领导专门发来邮件肯定他的功劳,同事也都说,这很“马玉辉”!(通讯员:蒋媛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