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学院“摘星”实践队走近“来自星星的孩子”
迎着朝阳,文华学院外语学部“摘星”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本立楼门口拍下了属于“摘星”实践队的合照。为给自闭症儿童带去关爱和温暖,让更多人了解到自闭症儿童这类特殊群体,在经过三天相关注意事项和课程的培训后,他们在分团委副书记刘琪老师的带领下,于2024年7月1日前往武汉市蔡甸区薛峰社区服务中心开始进行为期三天的旅途。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面对的人群便是“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去尽情探索这个世界。“摘星”实践队队员们在到达薛峰社区服务中心后便立刻积极展开了辅助课程的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的课程分为一对一的“个训课”和专注于活动的“感统课”两个部分。为了更深入了解辅助课程内容,让每个实践队队员切身地参与进实践活动中去,实践队将队员分为两组依次跟随薛峰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师进行课程学习。
在感统课的教室中,队员们接触到了许多活动教具。根据老师的介绍,感统课是通过运动和玩耍提供各种感觉刺激信息,提高孩子们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功能和调节感觉信息能力,达到改善平衡功能和运动稳定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钟爱的玩具或活动,在给孩子们上课时,老师会根据不同情况调节课程内容和形式。在今天上午的课程中,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参与其中,体验了荡秋千、玩插板、跳蹦床等具体活动。对此,实践队成员之一——翻译专业2301班的吕沁怡同学分享道:“与这些孩子相处,仿佛让我踏入了一个截然不同、充满挑战却又无比纯洁的别样天地。在体验课程时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活力,同时通过老师的教导也了解了孩子们的性格和爱好。此次活动让我深知,关爱自闭症儿童并不是空口白话,而是要以真挚的感情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与上午的活动不同,下午“写字练习”的课程更多的是教会孩子们如何静下心来拿起笔认真写字。队员们在这一天的感统课的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玩耍时充沛的体力,他们其实与普通儿童并无差别,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来自实践队的另一位成员——翻译专业2201班的杨雨欣同学对此感悟很深,她说到:“教师里耐心的老师和门外默默等待的家长让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有了初步接触,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和玩具。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当我们拿着以爱和耐心铸成的钥匙,才能叩开他们的心门,才能让他们真正的走出封锁自己的小小世界。”
个训课的课程以一对一的形式展开,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并根据计划实施教学,训练内容涵盖口语功能训练、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会交往、模仿以及生活自理等多个方面。在上午的个训课课程中,队员们观察到老师们会运用积木、拼图、卡片等工具帮助孩子们认识动物、辨认形状和颜色,运用小沙锤跟随音乐节奏打节拍,训练孩子们的感官能力和协调能力。下午进行的课程有些特殊,老师会让两个孩子面对面共同练习不同人称的话语,模拟基础的社会交往场景。个训课在很大程度上因材施教,个性化的课程符合每个孩子的特点,可以很好地针对孩子们不同的问题做出相应措施。队员们在旁观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个训课课程的基本模式,也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沟通。对此,实践队的另一位成员——英语专业2203班的张婧雯同学说到她学习到了许多知识,“每个孩子的需求和挑战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陪伴他们的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珍惜他们的个体差异,找到孩子们独特的优点和才能。”张婧雯同学还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细心与耐心,社会责任感与公民责任感,关爱自闭症儿童需要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支持,让他们可以自由展现他们的才华。
最后,在下午的课程即将结束时,实践队队员们还与薛峰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师们畅聊了在教导自闭症儿童时的经历和感受,老师还为队员们介绍了许多相关知识,从理论上更加丰富了队员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在采访的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于这份工作的重视和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这给予了队员们莫大的鼓励,为后面几天的实践活动增添了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的孩子”也并不孤独,有很多人陪伴着他们,也有很多人愿意用一颗颗热忱的心去拥抱星星。天空越黑,星星越亮,自闭症儿童需要爱,爱是让星星更亮的秘诀。以爱为名,拥抱孤独,愿爱无疆,为他们带来温暖,拥抱更加明亮美丽的人生。(通讯员:李瑾怡然 苏可琪 罗雨晨 吴培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