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创新!第三届中部智库论坛在汉江师范学院举行
11月23日上午,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高起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暨第三届中部智库论坛”在汉江师范学院崇文楼C101报告厅隆重举行。开幕式上,十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蔡贤忠,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中石化十堰分公司总经理朱成文致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大学荣誉教授迟福林,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二级教授肖德作致辞演讲。
来自中部地区部分高校及省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湖北省社科院、中改国浩自贸港法律研究中心、湖南省委改革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负责人,十堰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总商会、市广告协会、市林业产业协会、市装饰行业协会、市企业信用协会、市新丝绸之路交流促进会等有关部门代表、团体负责同志、企业家以及汉江师范学院师生代表近300人齐聚一堂,紧密围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和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的重大难点和热点问题研讨交流、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由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汉江师范学院科研处、汉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大学商学院承办,湖北省开放经济研究中心、中石化十堰分公司、十堰市工商联、汉江师范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协办。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和分享报告三个阶段,其中,开幕式、主旨报告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红斌主持。
蔡贤忠代表中共十堰市委、市政府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十堰位于湖北西北部,秦岭南部、汉江中上游,是连接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独特,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十堰的发展得益于二汽、丹江口水库等国家工程的战略布局,在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双重洗礼下,形成了开放、包容、拼搏、担当的城市特色,被誉为“大山里的深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来,十堰市始终把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高效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高度肯定了库区水质安全工作。当前,十堰市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十堰篇章。蔡贤忠真诚希望专家学者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献智献策。
谢红星在致辞中指出,我国中部地区占有全国1/4的人口、1/10的国土面积。湖北省地处中部,承接东西、连接南北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农业大省、生态大省。高等学校在中部崛起中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谢红星认为,湖北作为高教大省在向高教强省转化的过程中,应为中部崛起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作用。通过教育先行发展来推动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有效路径,要建立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响应湖北省委、省政府对于建设教育大省的期盼、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朱成文表示,中部地区崛起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力量和高端智库力量同频共振,融合发展,向“新”而行。希望以本次论坛的成果为高起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不断取得新成效。
迟福林发表《湖北有条件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致辞演讲,他指出,湖北作为科教资源大省、制造业大省,要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他建议,湖北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趋势,把科教人才优势、科技创新优势转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在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上走在全国前列;要把科技人才优势发挥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解决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要把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的突出优势发挥好,并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参与科技攻关,加快形成人才价值实现的制度环境。
肖德在致辞中把十堰独特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十个地”,以《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中部崛起》为题演讲。他以汉江师范学院为例,介绍了我校从师范学堂到本科院校的历史变迁与办学历程,指出汉江师范学院与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同频共振,始终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理念,坚守师范底色、立足地方需求、锚定办学定位,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汉师力量,诠释了地方师范院校的坚守奋进。肖德提出,新时代地方师范院校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使命担当,锻造新时代“大国良师的使命;以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长期扎根基层办学优势,成为湖北中部崛起基层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起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主旨报告。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内涵、战略意义、实践内涵以及发展方向等提出要积极探索以新产业为实践载体,着力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未来产业的关系,不断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民营经济、资本市场投资者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举全民之力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作《以制度型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提出我国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引、以制度型开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战略导向,坚定不移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转型的战略路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二级研究员马骏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报告。围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与推进监管创新等多方面展开分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她建议中部地区要形成若干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若干区域性城市群和都市圈、构建若干科技发展创新高地、建设若干新型能源建设新基地、建设若干内陆开放通道和载体、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新高地、建设若干世界级旅游休闲基地。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秦尊文作《汉江生态经济带与中部崛起》的主旨报告。围绕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演进情况,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从十堰走向国家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与中部崛起关系紧密、十堰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作为三个宏观层面做了全面系统解读。
中改国浩自贸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淳作《更高起点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三点建议》的主旨报告,从集中区域优势、强化服务优势以及光大海工优势三个方面,为中部地区的崛起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兴华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与中部地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主题发言。他建议,一是在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的同时,发展新的高质量城市,实现双轮驱动,带动城市群城市带布局;二是推动制度集成式创新,在中部六省之间相互借鉴、交流推广;三是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周边城市发展高端制造业,依托城市群的各自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四是加强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化、更加人性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大力促进科技和教育的开放创新;六是中部地区的城市群之间要通过产业关联形成合力。从总体来说,可根据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在国家层面出台中部六省城市群城市带现代产业发展规划,以统筹协调推动中部地区的真正崛起。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同新作《以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主旨报告。他从制度型开放的角度探讨了中部崛起的新动力、新动能,提出中部地区需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化进程。
湖南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唐超雄作《湘鄂联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主旨报告。他建议,以“武汉——长株潭都市圈”联动为牵引,争取将武汉长株潭都市圈联手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写入“十五五”规划,和成渝分别担当中部、西部地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世界先进制造业聚集区等。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飞作《在高水平开放中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主旨报告。他提出中部地区应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服务贸易发展,借助RCE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会,提升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提供坚强支撑,成为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下午,湖北大学商学院院长程时雄主持分享报告环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清、王磊,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院长、教授涂正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凯,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叶茂升以及汉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Muhammad Zada、Adeel Riaz、Addis Amsalu Kendu分别围绕主题作分享报告。
此次论坛,与会各位领导、专家通过报告的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地围绕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的重大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独立客观研究和评论,以良好的学术氛围,展现了一场思想碰撞与学术交流的盛宴,为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建言献策。与会企业家代表和师生纷纷表示,本次论坛紧扣“高起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主题,政府、高校、智库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将中部崛起进程中的经验与沿海开放的实践成果交融互鉴,是一次积极且富有意义的探索。会议成果为我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宏伟征程中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持,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部实践探索乃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部篇章的实现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石琰鑫 王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