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4年学生工作“关键词”
2025-01-12 18:42:00
作者:

岁聿云暮望来路,时和岁稔启新程。2024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工作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对标审核评估要求,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着力构建“大学工”格局,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1.培根铸魂。大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开展“礼敬国旗·争创一流”教育月、“从‘新’出发 ‘生’启征程”新生入学教育、“回忆 感恩 未来 奉献”毕业教育等系列活动,举办“理想·前途·人生”报告会,参加学生达1.4万余人;开展“悦学习·跃青春”青年团干学习荟、学生骨干“思想汇”,举办“青马工程”高级研讨班等,覆盖2600余人。全年发展团员301人,推优入党377人。入选团省委重点建设团课1项。校团委获评全省共青团工作“竞进提质奖”。以“传承五四薪火 奋力挺膺担当”“身边榜样 奋进力量”为主题,召开表彰大会2场,表彰国家奖学金3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745人,校五好学生标兵10人,校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168人,校优秀毕业生765人,校优秀团干、团员1642人。王贵红励志事迹感动全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等百余家媒体报道。骆群曙获评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荆楚楷模”,唐长春入选“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

 

“礼敬国旗 争创一流”升旗仪式


《身边榜样·奋进力量》2024年优秀学生表彰暨事迹分享会

 

2.强基固本。制订《辅导员招聘考核工作方案》,引进专职辅导员31人,选聘班主任168人。组织辅导员赴长沙、金寨、红安、罗田等地开展“大思政课”实践研修4次,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培训12场,选派18名辅导员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主题班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主题班会活动指引,举办主题班会(微课)竞赛。开展“书记校长有约”午餐会,关心帮扶一线辅导员成长发展。开展应用型研究,立项党建思政、学生工作、学风建设、生涯教育等校本课题114项。优化辅导员、班主任测评体系,表彰优秀辅导员、班主任37人,16名辅导员晋升(档),干事创业活力不断增强。为辅导员配备电脑122套、打印机38台,办公条件显著改善。

 

辅导员赴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开展实践研修


辅导员赴长沙开展实践研究


3.学风引领。坚持“一盘棋”抓学风,出台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大力开展“三早”“师生共读”试点等,产出一批优秀成果。以“共享考研经验 助力梦想起航”“共筑优良学风 助力成长成才”“专业深耕提技能 笃志前行育学风”为主题,召开学风建设推进大会3场;表彰优良学风班级50个、学习进步奖935人。试点班级(寝室)优化重组,引导学生分类发展。八号书院、晓起书院、八雅书院等先后投入运营,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不断优化。实施“生涯引航”计划,高标准建成大学生生涯教育研究院,常态化开展个体测评和团体辅导。面向2024届毕业生、2024级新生举办生涯嘉年华活动2场。在“长河杯”大赛中首设职规赛道,举办职规训练营,学生在首届全国职规赛湖北省赛区获银奖3项、铜奖8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17583名学生报名参加第二届全国职规赛。

 

学风建设推进会现场


大学生生涯教育研究院揭牌投运(接待大厅)


2024级新生参加生涯嘉年华活动


4.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安全巡查、隐患排查、下沉公寓等制度,定期研判安全工作,强化网络舆情监管,做好重点时期、重要区域、重点人群安全防控工作。联合属地消防、网安、禁毒、疾控等单位,开展国家安全、消防安全、禁毒反恐、反诈防骗、安全法治、传染病预防、心理健康、防溺水、防酗酒等专题宣教活动60余场,强化案例警示教育,实现学生全覆盖。学生公寓更换(维修)干粉灭火器940具、消防应急灯2906盏、消防栓1167件、消防通道643处,增装监控探头667部,安装烟感探头7263个,全年未发生消防安全问题。健全特殊学生群体台账,持续开展精准教育帮扶,实现闭环管理。编写学生安全案例手册,为辅导员提供应急处突工作指引。

 

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会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讲


5.精准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库6672人,全年资助总金额破亿元。其中,评选发放国家奖助学金6051人、2433万元;国家助学贷款登记近6000人,其中国开行通过学校放款4668人、6239万元;设立勤工助学岗位1000余个,近2万人次参与,发放津贴500余万;办理学费补偿169人、学费减免133人,发放国家助学金(退役士兵专项)777人次,合计930万元。开展“资助工作大接访”,电话回访200余人,召开座谈会5次、问卷调查2次,全年未发生越级投诉。开展诚信感恩教育,编印《国奖生的故事》,开设“我的勤工助学故事”专栏,启用第三方评价,做好服兵役资助政策宣传,增强资助育人成效。持续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活动,郑贵一荣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王志获评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

 

汇编国奖生成长故事

 

6.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举办“阳光心理课堂”“青心护航”心理健康专题讲座20余场,组织“敞开心中一片天 放飞心理健康梦”心理素质拓展活动50余场,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主题班会比赛、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团辅减压等活动100余场,定期推送心理科普文章,面向大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着力培育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健康心态。坚持“重预防、强干预”,完善润心档案,每月专题研判,加大心理问题学生排查、帮扶、干预和救助力度,“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及四级危机干预体系不断优化。全年未发生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心理健康教育创历史最好水平。

 

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大赛


举办“身随心动 快乐起航”户外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7.共建共享。3月举办“赏春品鱼正当时 奋楫笃行向未来”阳春宴,6月举办“品生院‘味’道 创有‘位’人生”毕业宴,9月举办“月满中秋共团圆 情暖新家共成长”迎新宴,12月举办“冬季‘智慧’锅 生院‘文化’宴”火锅宴;聚焦学风建设和生涯教育,举办“甲辰之春”“甲辰之冬”篝火晚会;学生5万人次参与,进一步擦亮“生活+”育人品牌,新华社、中青报、中新网等媒体先后报道。协助开展“四季运动会”“四季菊展”。聚焦青年圈层文化,全年开展“生院飞歌”等特色微型文化活动860余场次,师生9万人次参与;成功召开第12次学生代表大会,举办第22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有力推动校园文化高质量发展。开展大学生寒假、暑假社会实践,4支团队获国家级立项,3支团队获省级重点立项。在2024年“挑战杯”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0项;“创青春”国赛获金奖1项;3家在孵企业在湖北“青创板”挂牌;创历史最好成绩。

 

阳春宴


迎新宴


智汇农场篝火晚会


8.社区服务。学生公寓“二改四”改造760间,新增床位1520张。巴山居、中园、翠微居等10栋公寓外墙翻新,6栋公寓热水系统升级,620余间寝室老旧家具更换;有序完成3批次、3100余名学生寝室搬迁;学生住宿体验感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公寓文明创建,出台师生文明言行、校园环境卫生等建设标准,建成星级文明寝室902间。开展“我为社区办实事”系列活动,全年学生党员骨干下沉社区服务4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3万余小时;“面对面”座谈9场,收集问卷1880份,解决问题700余个。深化“我为同学做实事”,6500余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2.2万小时,覆盖2.7万人次。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获评“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举办“奉献正当时,热血铸青春—献血车进校园”“致敬武汉—晒出你的献血证”等公益活动,430名大学生无偿献血,湖北日报、湖北经视等多家媒体报道。

 

“奉献正当时 热血铸青春”献血车进校园公益活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师生圆桌会议


9.质量攻坚。大力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千企进校园计划”,巩固省内就业基地,拓展浙江、江苏、广东就业资源。全年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行业(区域)招聘会9场,专场招聘和企业宣讲245场,进校招聘企业915家,线上招聘企业340家,供岗8万余个。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0.35%,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入选全省高校院(系)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1个,达瓦排排荣获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以中学校长论坛、校园开放周、利川研讨会、招生年会等活动为载体,构建多方位合作的“校际联盟协作体”,推动大学中学育人一体化建设。2024年,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完成率100%,本科报到率97.74%,再创新高;专科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


党委书记江珩带队访企(谱尼测试)拓岗促就业


举办毕业生校园双选会


10. 数字赋能。聚焦学生管理、学生成长及学生评价实际需求,在“智慧学工”系统上线入学登记、寝室分配、主题班会、下沉公寓、一键投诉等十余项功能模块。建成心理健康一站式大平台,实现心理测评、咨询预约、问题筛查、危机干预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建成学生公寓视频监控、烟感报警系统,基本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监测(控)及数据集成。引进生涯测评一体化平台,满足咨询、测评、探索、学习、决策、行动、记录等多功能需求。为学生服务资源整合、数据资源共享、工作持续改进提供技术支撑,学生事务效率与质量大幅提升。(通讯员:廖汉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