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吴贤文:我在吉首大学实现自身价值!
2023-05-24 11:22:00
中国教育在线湖南站

  人物简介


图为吴贤文教授

  吴贤文,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锰锌钒产业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先后获吉首大学学士学位、中南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入选了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以及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系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湖南省“三区”科技人才、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和Rare Metals 青年编委、Batteries和Frontiers in Chemistry期刊客座副主编。牵头出版了《电池材料—合成,表征与应用》等一套五部锰锌钒产业技术系列丛书。担任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新能源专家组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及其它课题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no-Micro Lett、Energy Storage Mater、Chem Eng J、J Energy Chem等能源与材料电化学领域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7余篇,引用次数达5028次,H指数因子41。其中,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8篇、热点论文12篇。

  “我走了一条艰难而正确的路”


图为吴贤文教授在鲁迅故居

  吴贤文于1983年出生于农村,但他却靠自己坚韧的脚步从农村走向了城市,又从城市走向了国外。

  当父亲吴昌意回忆起吴贤文的小时候,总会感叹其生活的不易。由于家中生活条件不好,吴贤文读五年级时,才第一次知道了米饭的滋味。家里每周给他买3斤米,配一些下饭菜,再给5块钱零花钱,这就是吴贤文每周的口粮。原本吃完家里带的饭菜后,可以花钱在学校买,但因为小时候穷怕了,懂事的他,一周下来,或一分钱也不花,或只花了一两块钱买一些糖果回来与家人一起分享。

  2014年,吴贤文回到了吉首大学。回到母校,他总说有一种难以言语的亲切感,专业的对口加上他的亲身经历,他知道学生在什么时间段应该做什么事。“这小伙子懂得感恩,回到吉首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了他大学时代的第一任辅导员张克梅老师,对她嘘寒问暖并虚心向张老师请教学习”。意外看到这个场景的陈莉华老师对其这样评价。

  回忆科研之路,吴贤文一路走来十分艰辛。“那时候真不容易,坐公交车单程接近一个小时,还要走15分钟的路程。”他刚回到化学化工学院参加工作,电化学这个方向实验条件十分简陋,带着学生不得不去湘西高新区的“锰锌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验室组装电池。虽然实验室里面是一台20年前“南京南大仪器厂”生产的手套箱,已经十分破旧,但那里至少能完成科研使命。

  吴贤文常说实验室是他家,实验是他种的瓜。没有资源,就寻找资源;没有平台,就找机会搭建平台。2015年至2019年,他和其他几位老师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省级平台“2011协同创新中心”从无到有,从培育建设、如期转正到顺利结题验收。以此为契机,他与团队共同建设了电池方向的科研平台,通过选型、招标、验收,实验室前后购买了200余万的设备,其科研条件直追国内211高校。

  “做脚踏实地的科研人”

  古人云:“食不果腹,寝食难安”。我校高度重视人才福利待遇,在政策倾斜和支持下,解决了吴贤文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吴贤文依托“锰锌钒产业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购买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并从事科研创新工作。


图为吴贤文教授在实验室

  锰锌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创建契机在于当时湘西地区锰锌钒资源丰富,但其利用方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低,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在吴贤文和其他几位老师的齐心协力下,锰锌钒产业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并且争取到了数间科研实验室,其科研条件逐渐完善。协同创新中心团队自创立至今培养了研究生近200人,本科生约1000人;科研成果屡获大奖;“一种高效节能的高纯氮化锰生产方法”“一种环保高效生产电解金属锰的方法”“锰矿加工及尾矿处理”等发明专利50余项均实现了技术转让或转化,为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200多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申报“杰青”项目时,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准备。项目申请书中需要撰写两个方面,一是总结个人学术成绩、创新点及科学意义。这部分内容吴贤文不仅学习了很多经典范本,不断研读优秀的亮点和写作思路。二是提出拟开展的研究工作。这部分内容在撰写过程中,也来不得半点马虎。吴贤文曾和学生反复探讨、交流想法,甚至每个版本都会让他的每位研究生提出见解和看法,一番争论之后,他也认同或吸纳学生的部分意见。

  在采访中,他谦虚地说,“省杰青”只是一个“人才”头衔和荣誉,不能改变什么,也不能代表什么,只是对他现阶段科研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我应该以此为契机,一如既往地拼搏、努力,站在新的科研起点和创新高度,把更优秀的科研成果发在祖国大地上。”


图为2023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

  “我与吉首大学共成长”

  “人在哪里,办公场地就在哪里。”这便是吴贤文的真实写照。即使从2018年开始,爱人去脱产读博、儿子不到1岁,家庭沉重的负担没有阻挠他从事科研工作的坚定决心。儿子在早教中心学习,他便在那看文献;儿子在画室培训机构,他就在那修改论文。即使出差,笔记本电脑也形影不离。

  吴贤文拥有多重身份。他曾是研究生秘书,担任研究生秘书多年期间,曾多次评为研究生教育先进管理个人;他曾是学院工会委员,曾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和首届十佳青年教工;他是学院教工党支部副书记(2019年9月起)、教工党支部书记(2020年11月起),主动积极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竭尽全力做好主题教育的工作,先后为学校、省巡视组、中央巡视组介绍学院教工支部活动开展情况,并组织迎检“五化建设”评估工作。

  “吴老师就是我心中的好朋友、好大哥、好老师!”同学们对他予以高度赞扬。在学生心里,吴贤文如光一般,照亮前路;亦如雨,滋润人心。

  吴贤文指导的学生大多在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985、211或双一流高校深造读研,指导的学生屡获佳绩:胡颖荣获2018年“吉首大学孝心大学生”,吕世强、段荣琼均荣获“吉首大学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阳思念、崔佳捷等10余位学生在湖南省挑战杯、互联网+等创业大赛和学科专业竞赛中斩获一、二等奖。

  吴贤文在谈及工作经验时,他说:做任何事情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好学、苦炼内功、谦虚低调、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加强锻炼、勤于思考、善于交际,擅长资源整合,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综合能力。

  用心做教育,用爱做人师。吴贤文扎根湘西大地,进一步壮大研发团队,攻克更大的难关,为科技腾飞插上翅膀。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吉首大学 通讯员:李诗怡 符传山 杨思思)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