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安徽:逐步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
2020-09-08 14:48:0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
作者:

  疫情防控期间,安徽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战时状态战时打法,指导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实现全省高校线上教学全覆盖,通过电视频道、网络平台实现全省800多万中小学师生在线教与学,切实把“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落到实处。

实现高校线上教学全覆盖

  面对疫情,安徽省教育厅先后下发多份政策文件,安排部署“停课不停学”相关工作。在统筹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和平台的基础上,灵活组织大中小学的在线教学,实现了多数年级在线教育教学地区和学生的全覆盖。

  在基础教育方面,自3月2日起,安徽省全面实施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全省800多万师生通过电视频道、网络平台开展教与学。截至4月8日,省资源平台总浏览量达6.5亿人次,平均每日在线人数293万人,平均日浏览量2193万人次。

  在中职教育方面,成立线上教学工作专班,制定线上教学计划。整合开发教学资源,开通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爱课程“中国职教”、智慧职教等资源。统筹组织录制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视频资源。

  在高等教育方面,截至4月3日,共有119所高校开展线上教学(含2所部属高校),累计在校开课49078门,在线上课744581门次;在线教学教师44635人,线上教学1693211人次;在线学习学生1117055人,在线学习71367838人次,实现了全省高校线上教学全覆盖。

六大实践落实在线教育

  加强组织领导

  安徽省教育厅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组织各校认真制定线上开学方案和线上教育教学方案并审核备案。

  组织全省各校开展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以评促建,提升各校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水平。

  开通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安徽省高校疫情防控培训”专题,为全省师生做好心理疏导、防控知识提供保障。

  提供服务保障

  主动对接各种课程和资源平台,支持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库、各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资源。

  各市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分担录制播出中小学校、中职线上课程,覆盖全省各学段、各学科所有国家规定开设课程的版本教材。

  组织全省各校开展线上教学示范高校、线上教学优秀课堂、线上教学名师、线上教学新秀、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线上优秀教学成果奖等项目建设工作。

  创新开学方式

  全省高校精心组织线上开学典礼,号召每位师生以实际行动为国分忧,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创新教学模式

  全省高校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在线教学方式,主要包括直播、录播、SPOC等授课形式。针对教学平台拥堵现象,教师们准备了教学预案,如选择利用腾讯会议、企业微信、钉钉、QQ屏幕分享等方式进行直播,使用微信群、QQ群进行互动交流、辅导、答疑、课业批改等,确保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加强质量监管

  每周对各校在线课程、师生教学情况、教学质量、典型经验(案例)进行摸排了解。

  一是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高校线上教学情况进行实地督导,指导各校科学、有序、有质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二是开展线上教学问卷调查,覆盖全省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共回收有效教师问卷11596份、有效学生问卷88035份、有效家长问卷55707份。

  三是各校定期对线上教学质量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教学质量报告。

  聚焦特殊群体

  高度关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线上学习帮扶落实工作,“一人一案”精准施策,确保一个不落。

存在的问题

  总的看来,安徽“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线上教学平台种类繁多,各类教学资源存在孤岛、碎片化、覆盖面窄、质量不高现象,缺乏与教材配套的系统化数字化资源,尤其实习实训类课程资源匮乏。

  与常规教学相比,线上教学的间接性让教师难以即时、全面对学生的真实课堂状态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对于学习自主性、自律性较差的学生。

  从传统教学方式转到线上教学方式,部分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在线吸引学生的能力,线上交流的方式又缺乏课堂严肃性和约束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互动性较差。

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安徽将认真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综合改革,进一步普及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不断探索“互联网+”条件下教育发展新模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结合智慧学校(校园)建设,整合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加强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和适应在线教学相关技术和技能。

  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活动,发挥网络学习空间在智慧学校建设和应用中的核心枢纽作用,逐步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

整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