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科技助教 育向未来——高校如何借助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
2023-09-11 14:58: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数字化成为世界范围内引领未来的新浪潮。在2023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大学发展目标的使命召唤。以数字化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高等教育现代化,已经是刻不容缓。

  当下,高校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智能科技和优秀企业的助力。腾讯教育长期致力于做教育行业智慧化升级的“数字助手”,在助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与众院校有着深入合作和实践,以智能科技助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科技研究。在9月8日腾讯生态大会智慧教育专场上,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行业负责人石梅介绍了腾讯教育“连接兴教,云智乐学,协同共育”的战略新理念,推出EduLink教育连接器,并表示“未来,腾讯教育也将始终坚持科技助教、育向未来。”

  以人为本 智慧通达 优化校园服务体系

  高校数字化转型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师生为导向,使人工智能等科技在教师教学、学生个人服务、管理者决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多个校区分散各地,难免会对教学管理和资源分配等带来一定的挑战。“学科的布局各有特色,必然带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何海涛曾言。为此,中山大学提出了“未来中大”新蓝图,旨在打造智慧化、泛在化与生态化的校园。何海涛介绍,针对三校区五校园的业务特点,中山大学的信息化建设起了以师生为中心的“一事”“一码”“一门”,即打造跨校区便捷服务、连接“人”与“服务”、提供以“我”为中心的精准服务。在建设过程中,中山大学与腾讯教育合作建立了电子签章系统,打破了原来“线上提交、线下审核”的线上化瓶颈,为师生连接起智慧校园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学校借助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打破信息壁垒,为3万名师生提供丰富、快捷、方便的一站式智慧校园移动服务。

  据了解,腾讯教育此次推出的EduLink教育连接器,连接用户、应用和数据,通过开放教育AI PaaS、低代码开发、教育号和教育智脑四部分能力,提供腾讯统一身份认证,可以助力高校打破教育资源限制、打通信息孤岛、升级交互体验,向老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与生活服务,向管理者提供安全高效的管理服务。“首先要让大家有意识,充分理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许多内容是需要连接起来的,连接起来才能打通,才能提升效率,去解决以前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石梅表示。

  拓展思维 拾级而上 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2023年6月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教育优质均衡,支撑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强国。

  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高校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以更高的战略眼光来布局,以创新思维培养和建设高质量人才,为建设数字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建设协同发展的科研算力服务。

  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和算力技术快速迭代带来了科学范式的快速变迁,为高校科研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科研和教学工作需要海量计算和模拟,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可以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基础动力,但是,以本地建设为主的科学计算集群,周期长、花费大、规模小、规格少越来越无法满足各学科的科研需求,科研上云便成为科研人员的必然选择。

  高校可依托云平台,借助云、大数据、AI等技术能力,完善科学计算、科研数据共享、科研协作等精细化服务,实现“有组织的科研”;科研人员也可以通过高性能服务平台,提高云上科学计算效率和体验,使科研工作提质增效。

  例如,此前,上海交通大学便采用腾讯专有云构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云计算平台,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基础算力,通过针对科研需求的功能增强,定制科研环境模板,实现科研自动化,将基础平台提升为具备特色的科研云。通过灵活的资源管理与账号管理,实现了教学实训资源的灵活分配。

  据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付曼青介绍,“腾讯教育搭建了一个‘1+4+N’的科研融合算力的解决方案,即一张底层算力网络,加上四个科研平台,包括作业调度、科研大数据、科研算法、建模以及协同平台,再支持上层的各种应用。通过科研算力高效融合、科研数据安全聚合、科研算法学科交叉的方式,支撑高校科研创新和学科交叉。”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人才培养方向发生转变:一些传统的行业逐渐被高新技术行业所取代,社会对一些创新人才的需求渐趋增加,这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亟须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打造一套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校企深度合作是塑造产教科融合的深信路径,教育机构可以采用多种合作形式,探索产教科融合的新模式和新举措。”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晖如是说。

  高校在企业合作时,需摒弃“流于表面”的缺陷,不局限于签约、互访等事宜,更需进行深度实践,充分发挥好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与价值。高校可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专业目标岗位要求,将优秀企业的特色实战植入到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依托企业打造的专业师资培训和教学实训平台,让学生获得培训考核和生态企业实习的机会,进而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生态闭环。

  例如,此前,清华大学车辆运载学院将腾讯自动驾驶仿真系统TAD Sim教育版用于学校科研和人才培养,学校科研团队与企业联合构建学习型自动驾驶策略训练系统,该系统支持随机复杂的交通流仿真场景和本地多节点并发,通过强化学习专用接口,助力高校师生更好地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叠加,将会颠覆人类的认知边界与认知方式,给人类带来一场全新的认知革命。教育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同样备受瞩目,高校应以战略眼光谋篇布局,做好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依托前沿科技,建设智慧校园,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数字中国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