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至20日,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今年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要活动包括高峰论坛、数字化展会、“强网杯”网络安全挑战赛等,期间还将举办电信日、法治日等系列主题日活动。9月14日,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峰论坛在郑州国家高新区网络安全科技馆举办。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峰论坛现场(中国网信网 李晓尹摄)
在网络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表示,当前,信息化发展时代潮流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发生历史性交汇,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着力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全民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以法治为保障,进一步强化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工作创新;坚持以人才为根本,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切实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不断开创网络安全工作新局面。
用“底线思维”应对网络空间安全博弈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官网截图)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表示,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互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其中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安全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的发言权远远不够。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美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博弈的严重性。美国政府的断供已经从芯片和基础软件逐步延伸到网络体系结构,光靠找漏洞、补漏洞远远不能解决后顾之忧,我国的主要运营商已经被列入美国的实体名单,我们需要用“底线思维”应对中美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博弈。
其次,要正确把握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的实质和博弈的策略。在应对断网停服时,既不能“轻敌”,也不能盲目地恐惧。要特别重视网络体系结构、国际组织在博弈中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国际组织比较中立,能够从互联网的本质上发声,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最后,应加大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中精准的科研投入。特别重视开放自主和安全可信的下一代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要集中力量解决核心问题,使我们在高层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网络空间防御越来越强大。
构建新时代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新生态
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郭云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官网截图)
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郭云飞表示,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网络安全人才还存在缺口数量较大、能力素质不高、培训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我们要站在两个大局的视野下看待问题,把人才供给数量、人才培养质量提上去,打一场网安人才培养的攻坚战。
新时代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环境格局和时代坐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标准也要因势而变,需要构建新时代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新生态。为此,一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根和魂”。网络空间开放无界、斗争无形,既是技术的博弈,又是意志的比拼,更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二是解决好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网络安全人才是特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应高于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解决好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要不断拓展人才培养的渠道和方式。一方面发挥示范院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形成人才培养的大格局。
关键核心IT技术自主可控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官网截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表示,当前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网络空间防护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安全防护理念与技术手段,尤其是要创新发展纵深协同的防护技术体系。
二是网络空间的治理形势不容乐观。现阶段,网络空间治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法律法规,有必要构建全社会覆盖、多层次赋能的良好网络空间技术治理体系。
三是网络空间战略威慑能力尚需提升。网络攻击能力的建设是争夺网络空间话语权的重要依靠。“不对称制衡”技术储备不足,技术上尚未形成体系,有必要建立体系化、规范化、精准化的网络空间战略威慑能力。
四是IT产品供应链形势十分严峻。关键核心IT技术与产品及其制造设备受控于人,供应链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亟需打造独立自主和可控技术的产业链。
中美贸易战再次证明,发展核心技术是强国之道,核心技术是大国重器,我国对美国制造业机器核心技术的依赖更为严重,供应链安全受到严重威胁。IT产品产品完全自主可控难度很大也没必要,但考虑到当前网络空间的对抗形势,关键核心IT技术自主可控是我们不得不努力的方向。
来源:赛博研究院,综合自新华社、人民网、网信中国、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以及高峰论坛嘉宾演讲内容整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