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企业网络最大内部威胁:流氓系统管理员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网界网  2010-10-09    

  对于公司网络来说,最大的内部威胁是什么?正是那些掌握高科技知识的雇员,他们能够组建网络,修改网络,比任何人更清楚网络上的内容以及网络的运作方式。如果数据库、网络或系统管理员变成了流氓----他们盗取数据,为自己设备秘密访问权限,甚至安放逻辑炸弹摧毁数据,偷窥敏感数据,那么他们就成为了严重的内部威胁。实际上,与其他类型的雇员相比,拥有特殊访问权限的IT雇员通常会被视为重大风险和潜在威胁。

  全球金融服务公司Computershare的首席信息安全官Donna Durkin称:“他们的高风险与他们潜在的破坏能力相关,因此他们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雇员。”

  雷神公司内部威胁技术执行总监Mike Theis也认为,与公司的其他雇员相比,系统管理员和那些有着特殊访问权限的用户具有更大的潜在威胁。他称,在他作为联邦政府和商业部门调查员的数十年工作经历中,有一半的案件来自这类威胁。

  Theis称:“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蓄意为之。有时候,他们只有想把工作做好,但是他们作法违反了公司的规定。”

  有时候,IT雇员迫于诸如业务或销售经理的压力不得不通过违反IT规定进行操作,如违规添加网络打印机。

  关于访问特权的一个重点是,确保随着IT雇员工作的调整,让他们拥有适当的资源访问权限。仅在北部地区,Computershare公司内就有大约 100名IT雇员拥有特殊的IT资源访问权,不过公司每月会对这些雇员的资格进行审查,以确保他们拥有与他们工作角色相匹配的系统和数据访问权限。

  Computershare正在从Durkin所说的人工资格审查向自动审查系统过渡。他们采用了Sailpoint研发的自动系统。以前的人工审查需要业务和IT经理以及人力资源部门输入数据,现在软件能够通过多种应用让数据库符合预置的规定和条件。

  随着内部威胁越来越受到关注,Computershare也将重点放在了这一不断增长的现实问题上。据Verizon的2010年数据泄漏调查报告 显示,大约48%的数据泄漏源自内部威胁。该报告对2009年发生的275起数据泄漏事件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这一威胁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6%。

  Verizon报告指出,诸如黑客等外部威胁所窃取的数据远高于内部威胁。但是报告指出,内部威胁事件中,90%是蓄意和恶意行为,它们通常涉及到 滥用特权。报告强调,这些雇员通常都得到了超过他们工作范围的特权,并且没用受到充分的监管。调查还发现,在与内部威胁有关的犯罪中,24%与工作调整有 关,这些雇员或被解雇或被在公司内部重新安排职位。

  系统管理员知道他们权力的重要性,也知道他们的权力会被带有不满情绪的同事滥用。

  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高级系统工程师Angelo DiPietro称:“内部威胁非常严重。你不清楚那个人是谁。那个人可能就在你身边。当他们的生活出现问题后,他们就会爆发。”

  DiPietro清楚,有着网络信息访问特权的IT雇员会误入歧途。他称:“出现好奇,他们将会登录一些地方。”他强调试探系统的限制是人类的天性。

  为了应对这一嗜好,发现任何恶意行为,安全专家称公司需要监视那些拥有网络特权的人。在这方面,德国商业银行通过软件来监控雇员的行为。他们使用 ArcSight企业安全管理器和企业随机密码管理器来监控系统管理员和其他雇员的行为。DiPietro称:“自从我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所有的雇员都 很规矩。”

  Lieberman公司的密码管理软件通常为视为是一种“报警电话”,他们给予最高IT经理批准账户临时提高访问域的权力。批准提高一个账户的权限需要多个不同经理的认可。

  当超过时限后,德国商业银行使用的这套系统会自动重置账户的权限。提高权限的申请会被以多种理由被拒。DiPietro称:“我已经拒绝了许多次申请。”

  这种情况显然对前旧金山市网络管理员Terry Childs刻骨铭心。Childs被授权帮助建立旧金山现代FiberWAN网络,但是两年前他拒绝向经理交出网路路由器的密码。很明显,Childs 担心自己会失去工作或被重新安排职位。Childs的这一行为导致他被警方逮捕,并被判有罪,获刑四年。

  作为陪审团成员的思科认证互联网专家Jason Chilton称,他发现这一案件中,最困难的部分是谁是合法的密码拥有者,因为旧金山市对此并没有特别的规定。

  Chilton称,他发现尽管Childs“可能有一点偏执”,但是他还是值得同情的。他的问题是,他没有被很好的监控。他被授予了绝对的权力。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