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暨第四届“AMD中国加速计算竞赛”圆满落幕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ZOL  2014-06-24    

  2011年10月27日至29日,在“2011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上,由AMD公司举办的2011年暨第四届“AMD中国加速计算应用竞赛”评选结果和颁奖活动分外引人关注。在充满喜庆和学术交流氛围的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孙凝晖研究员,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云泉研究员、、山东省计算中心主任顾卫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迟学斌研究员、AMD公司开发合作总监楚含进先生和山东省业务经理吕雪岭先生为获奖的参赛队和选手颁发了证书和资金。至此,经时8个月的2011年暨第四届“AMD中国加速计算应用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AMD公司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的同时,十分重视技术交流及中国本土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在总结历届组织“AMD中国高校加速计算应用竞赛”经验、深化新技术在中国高校教学和科研中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深化公司与高校多方位战略合作的基础上,举办了“2011AMD中国加速计算应用竞赛”。 这是AMD倾力支持中国提高高性能计算与应用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AMD关心中国特别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关注中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实际举措。竞赛活动引起了中国高校、相关科研单位和行业的高度关注,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百支团队参与。与前几届竞赛相比,本届竞赛参与团队更多、课题研究范围更广、论文质量与实际应用价值有了显著的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在更多学校产生明显效果,参赛学生更加注重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相结合,使OpenCL在APU和GPGPU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尤其对于广大师生在开放架构语言OpenCL在高性能领域的应用有了深刻的实践和提高。通过紧张激烈的初赛、复赛、决赛,经相关专家科学、严谨、公正的裁定,10个参赛队进入决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参赛队脱颖而出,分别赢得竞赛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AMD公司举办的中国加速计算竞赛活动,以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参与人员多,集专业学习与实际使用、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等特点,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在比赛过程中始终倡导开放,公平,创新的原则。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孙凝晖研究员称赞说“此次比赛的一个重大提高之处是添加应用结合环节,获奖学生不但知道他们的作品为何获奖,还为他们的后期开发和为学生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这是AMD此次大赛和产业合作的实际表现”。中国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云泉说:“连续四年的合作,已经使竞赛成为年会的重要压轴项目,每年的大赛使得学生有很好的锻炼和一试身手的机会,希望AMD把这项影响很大、效果很好的活动持续办下去”。AMD加速竞赛活动受到“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代表的高度关注,竞赛活动内容中面向大会的主题演讲、培训、课题汇报和专业讨论成为年会热点。出席“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的代表普遍反映:竞赛代表了当前技术的热点,中国高校在该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体现了国际知名公司和技术产品上与中国高校的合作,为进一步将相关内容引入教学和科研创造了条件。AMD公司楚含进先生表示,将通过总结历次竞赛活动的经验,扩大竞赛规模,通过这个初步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进一步密切公司与中国高校和科研部门的技术交流,推动OpenCL和加速计算在中国普及,切实的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先进,标准的服务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在科研学习研究中展现他们的创新和应用能力,有机会和国内外的专家交流,扩展视野。

  此次竞赛,AMD公司的技术研发、产品、市场等部门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其中,技术软件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们为竞赛提供了技术支持,指定专人担负技术辅导和方案评选,由公司总部顶尖的技术专家们担任评审委员,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亲自电话交流和现场面试决赛团队,并将技术讲座与团队课题汇报结合,与更多关注OpenCL和加速计算的研究人员共享经验,保证了竞赛的圆满成功。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