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软考网络管理员辅导笔记(10)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  2011-05-04    

  第十章 Internet

  ☆ 当前信息网络发展的三个趋向:

  (1)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规划和建设;

  (2) 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Internet)的规模和应用正在飞速地发展;

  (3) 商业化的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市场,并正在大力开拓。

  10.1 Internet的形成和发展

  10.1.1 Internet的定义

  (1) 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互联网。

  (2) 窄义上的Internet指上述网中所有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联的集合,其中TCP/IP协议的分组可通过路由选择相互传送,通常把这样的一个网称为IP Internet.

  (3) 广义上的Internet指IP Internet加上所有能通过路由选择至目的站的网络。

  10.1.2 Internet的形成

  (1) Internet是由ARPANET发展和演化而成的,ARPANET是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2) 1972年在首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ICCC)上首次公开展示了ARPANET的远程分组交换技术。

  10.1.3 Internet的发展

  (1) 从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发展的第二阶段,核心是NSFNET的形成和发展。

  (2) 随着Internet规模的扩大,应用服务的发展,以及全球化需求的增长,提出了Internet商业化,并开始建立Alter和PSInet这些商用IP网络。

  10.2 Internet体系结构

  10.2.1 Internet体系结构框架

  (1) Internet的最底层是物理传输管道;TCP/IP协议是实现互联网络连接性和互操作性的关键;在高层,TCP/IP协议为Internet用户提供了终端访问方式的和客户服务器方式的服务工具。

  10.2.2 TCP/IP协议概述

  (1) TCP/IP协议与OSI模型的比较

  A. 第二层表示TCP/IP的实现基础,Others表示MILNET, IEEE 802.3 CSMA/CD, IEEE802.4 Token Bus以及IEEE802.5 Token Ring等。

  B. 第三层网络层中,IP为互联网协议,ICMP为互联网络控制得报文协议,ARP为地址转换协议、RARP为反向地地址协议。

  C. 第四层为传输层,TCP为传输控制协议,UDP为用户数据报协议、NVP为网络语音协议

  D. 在第五~七层中,SMTP为简单邮件传送协议、NSP为名字服务协议、DNS为域名服务、FTP为文件传输协议、TELNET为虚拟终端或远程终端访问。

  10.2.3 TCP/IP协议组

  (1) 数据链路层不是TCP/IP的一部分,但它是TCP/IP赖以生存的各种通信网络和TCP/IP之间的接口。

  (2) 网络层含有四个协议:IP、ICMP、ARP、RARP.网络层的功能主要由互联网络协议(IP)来提供,除了提供端到端的分组分发功能外,IP还提供了很多功能,例如用以标识分组和重组功能,使得很大的IP数据报以较小的分组在网络上传输。

  (3) 第三层最重要的协议是IP,IP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互联网传送数据报,各个IP数据报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4) 需要连接独立管理的网络的路由器可以选择它所需的任何协议,这样的协议称为内部网关连接协议IGP.在IP环境中,一个独立管理的系统称为自治系统。

  (5) 跨越不同的管理域的路由器适用为外部网关连接器设计的协议EGP,EGP是一组简单的、定义完备的正式协议。

  (6) TCP/IP在第四层提供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A. 传输控制协议(TCP)

  TCP可以在众多的网络上工作,它可以提供虚点路服务和面向数据流的传输服务,用户数据可以有序且可靠地传送,当一个分组通过不可靠分组子网时可能发生丢失,破坏、重复、延迟及失序,TCP服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协议可以自动纠正各种差错。

  B.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对IP协议组的扩充,它增加了一种机制,发送方使用这种机制可以区分一台计算机上的多个接收者。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