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计算决定未来 数据成就梦想|欢迎来到常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2021-05-16 08:53:00
常州大学
  学院概况
  常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源于原1993年成立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1981年成立的数理学院,为顺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主动优化学科、专业配置,于2020年和2017年分别成立并合署办学,形成了常州市人民政府、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慧科教育集团、常州大学校、政、企多方共建、产教融合、协调育人的办学特色,具有支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办学优势。2020年,大数据学院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
  科学研究
  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拥有江苏省石油化工过程关键设备数字孪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市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及常州市过程感知与互联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项,其中面上基金7项,发表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近500篇;获得省部级或行业类科技奖励10余项。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教授15人,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4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100%,有8人次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此外,合作企业有70余人参与学院的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
  专业介绍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5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6年和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软件工程专业获2021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入选江苏省“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学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深度引入产业资源,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引入阿里云认证体系,构建行业认证和学历教育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学院拥有阿里云本地版实验沙箱、阿里云实验室及各级实验教学平台10多个,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基地。
  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江苏省特色专业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
  “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
  江苏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入选专业
  武书连榜B+级专业以及中评榜四星级专业
  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安全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学习,学生可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互联网安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具有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应用、开发和维护,网络安全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维护的能力。
  02软件工程专业
  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获2021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理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
  江苏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入选专业

  本专业将软件工程、移动架构与开发、前沿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相结合,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和云计算、大数据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大型软件和前沿云计算系统规划、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行、维护等能力。尤其是前沿大数据技术所需要的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大数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化视野、协作品质、沟通能力和创业意识,可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从事软件开发与云平台的规划设计、应用开发和维护管理等工作,同时也能够在大数据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项目管理等工作。
  0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能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经济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经济、大数据分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经济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在科技、教育、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金融大数据分析、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04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5年8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标志着发展大数据成为我国国家战略。2016年教育部为落实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批准设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我校是教育部大数据本科专业第四批获批高校。为更好落实该专业建设,学院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所需要的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大数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应用与数据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综合型专业人才。
  05人工智能专业

  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务院于2017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常州大学为落实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于2019年7月正式向教育部递交了普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专业代码080717T)本科专业设置申请,并于2020年2月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2020年开始正式招生。本专业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化视野、协作品质、沟通能力和创业意识,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的专业人才。
  学生培养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深度引入产业资源,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引入阿里云认证体系,努力构建行业认证和学历教育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阿里云本地版实验沙箱、阿里云实验室、各级实验教学与科研平台15个,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基地。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多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竞赛,获国赛铜奖3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两百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八十余项。
  学院每年有近20%的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院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超95%,平均薪资待遇位于学校前列,约20%的毕业生考取国家公务员、被中石化、国有银行、国家电网等知名国企录用。
  校园文化生活
  学院坚持以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为青年学生能力培养搭建个性发展平台,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文化育人的效果。
  学长学姐如是说
  邵建锋,常州大学计算机专业04届毕业生,江苏易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0年,怀揣着梦想来到美丽的江南常州,进入常州大学学习。大学的四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里的老师,他们不光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孜孜不倦,在生活中更是人生的导师。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把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同步,他们会创造机会让我们参与到课题研究。在我和同学毕业创业的时候,他们用专业的技术和身边的资源为我们一路护航。是他们用实际的行动完美的诠释了常大的校训“责任”。
  陈诚,常州大学计算机专业06届毕业生,普九教育集团股份高管,海狸创客联合创始人,汇弘睿光电总经理
  在常大读书的时候学习的专业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让我和计算机结了缘;再通过老师教、自己学,在软件架构思维、功能应用方面兴趣很浓,非常有感觉。在常大的四年,不仅学会了专业的技术技能,更珍贵的是给我了锻炼的机会,为现在的工作、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婧淇,软件174(大数据)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目前被东南大学录取为2021级硕士研究生
  常州大学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我在常州大学的四年中,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里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展示机会特别多。我先后参加了清华大学主办的创客训练营、阿里云公司主办的大数据实战训练营、慧科集团主办的智能金融训练营、麻省理工学院线上科研项目等。正是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也取得满意成绩。希望大家能够来到常州大学,把握住机会去尝试热爱的事,去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去探寻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方久飞,应数183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第十一届蓝桥杯江苏省赛三等奖、常州大学特等奖学金等荣誉
  在常大的第一年最大的感觉是自由,这些自由表现在学业上,生活上和娱乐上。不过你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应该学会自己把握人生。自由往往意味着选择,在常大的第二年我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数学,也喜欢历史,举起笔就可以计算世界,闭上眼就可以看见真理。选择往往意味着坚持,在常大的第三年我知道了什么是坚持,数学苦旅,寓学于乐,未来我们携手同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