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以“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服务地方”为办学定位,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深耕于传统与现代兼容、开放与自由齐驱的姑苏大地,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商科人才。
学科建设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现有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5个专业。学院成功立项会计学和金融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充分发挥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引领效应;成功建设数字金融产业学院,产业学院集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支持、社会培训、企业真实场景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人才输出。
师资力量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师资梯度合理、潜力巨大,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正高级职称15人,副教授17人,讲师35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比为47.7%,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博士学位人数占比50.7%。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一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名。
科研实力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4项、市厅级项目30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发明20余项,主持各级各类教改课题20余项;学院积极推动“学业导师”制度建设,开展学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拟筹建“数字经济研究所”和“反垄断研究所”,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此外,江苏省首家建设银行校园e银行落户我院,学院将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积极打造社区银行。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已有会计学专业相关实验平台,包括S+Cloud 认知实践教学平台-数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和B+Cloud 专业课程教学平台-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此外在建的实验平台包括商务函电教学系统软件、国际结算教学系统软件、互联网—国贸仿真平台、商务数据分析教学与实训平台项目采购,包含基础模块(必选)和可扩展模块、百度智能云数据可视化-Sugar BI,一系列教学平台的建设将情景模拟与教学实训打造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竞赛荣誉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聚焦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学业导师制度,开展学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动员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科研创新赛事。近三年,各级各类科研竞赛活动累计获奖179人次,其中团队获奖18项;国家级科研竞赛活动中共获得24项个人及团队奖项,多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各级学生工作奖项及荣誉称号累计获得192项,主要包含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学生干部、毕业生、三好学生等荣誉。
国际化办学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境外多所院校建立了长期、密切的人员互访、学生交换及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学院依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美121项目举办金融实验班,共培养学生144人。除此之外,学院形成了多模式的学生交流项目,包括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全球交换生项目,覆盖美、英、日、韩、澳等国家的十几条短期游学项目,以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韩国西江大学等硕士研究生推免升学项目等。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依托苏南地域优势,坚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与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农业银行苏州分行、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吴中经开区税务局等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设了一批集实习、就业、产学研合作于一体的优质校外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与校地联动,共建、共融、共享优质社会资源,为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园活动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开展 “经济文化月”“财经交流季”等品牌活动,还与东吴证券、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等合作单位共同举办第五届“郑商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苏州城市学院赛区比赛、股神大赛以及金融防诈骗宣讲等系列活动。同时,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围绕学生较为关注的课业学习、考研升学、就业求职等主题开展“学长学姐帮帮帮----学业帮扶系列活动”。
优秀校友
杨文韬,男,汉族,中共党员,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会计学专业学生。本科期间曾获人民综合奖学金一等奖、社会工作奖一等奖等;曾组织团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暑期社会实践苏州大学校级项目1项;曾担任工商管理系团总支副书记;2021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期间在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券商实习,拟就职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院长寄语
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数字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今天,优秀的经管学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扬责任意识、进取精神、全局观念、使命担当。我们热烈欢迎广大青年才俊报考我院,砥砺前行,共创辉煌!
——苏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兼)
周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