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金陵科技学院:让学生在口述历史中传承南京文化
2023-11-29 12:57:00
金陵科技学院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畔,一段《梅花三弄》的悠长琴声从乌衣巷口飘出,向行人展示着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独特的文化魅力。弹奏者是金陵古琴馆的桂世民先生,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金陵琴派的传承人。

  古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乐器之一,因地域差异与教学传承不同演化为多个派别,其中南京的金陵琴派发展源远流长。金陵琴派源自于明代皇家乐宫,明末衰落,清初兴盛,发展历程跌宕起伏。由于古琴教学的复杂性、音乐市场的流行化等原因,年轻人学习古琴艺术的兴趣和精力愈来愈少,对古琴艺术的当代保护与传承研究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为了能将古琴艺术很好地保护传承下去,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的戴欣佚、邹雨橙老师带着学生进行金陵琴派的口述历史访谈和数字化记录工作。戴欣佚介绍,桂世民先生师承古琴大师梅曰强,经过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挖掘、整理和创作了大量相关文献,包括古谱、书籍、影像等,这对古琴艺术的研究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6月起,邹雨橙带领学生开始对金陵琴派进行文献调研,现在已经收集到金陵琴派的相关文献1368份,包含528份纸质文献、248份音像出版物和电子文献、592份实物文献。邹雨橙发现,非遗的数字化过程极大地依赖传承人的生产活动,但作为非遗文化生产者的传承人,既要专注技艺的修炼提升,又要致力于非遗活动的线下传播,往往难以分出更多精力来充分参与非遗的文献数字化过程。为了避免这一矛盾,邹雨橙团队加强和桂世民的联系,尽可能增加到琴馆调研采集文献的次数,在5个月内多次到桂世民的金陵古琴馆,旁听练琴日常,聆听他讲述传承故事,加深对古琴艺术传承活动的了解。同时,邹雨橙也会主动告知文献收集进度以及已有文献种类,并通过与桂世民及其爱人、弟子的交流,斟酌更合理的分类方法,探寻可能被遗忘的文献。在分享与启发交织间,团队收集到了跨越几十年的珍贵文献,包括桂世民的各类手稿、早期参加不同活动展览的记录等。

 

  学生成员杨梦婷在团队中负责音像出版物与电子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她告诉记者,在整个金陵琴派的数字化保护过程中,她深刻感受到南京文化的独特魅力,团队还专门制作了一份古琴旅游打卡册,上面印有金陵琴派的介绍以及南京博物院、秦淮非遗馆、南风畅丝弦古琴文化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金陵古琴馆等打卡地点,便于古琴文化的宣传。

  对学生而言,参与口述历史记录整理的过程同样也是深入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这对他们成长成才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今年7月,金陵科技学院成立“南京学”研究基地,人文学院教师已带领学生做过南京溧水骆山大龙、南京云锦文化、南京金箔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历史与数字化记录工作。学校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魂脉”与“根脉”,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南京文化的研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京、融入南京、爱上南京。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