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京医科大学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共绘“双一流”医科大学新蓝图
2024-10-11 11:26:00
南京医科大学

  10月10日,南京医科大学创新发展大会在江宁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洪兵,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昊,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鲍军等领导出席大会。

  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代表、兄弟高校代表、省内外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学校现任校领导、老领导、老同志代表,附属医院和教学单位代表、校友代表、师生医护员工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由校党委书记兰青主持。

  校长胡志斌作题为《坚持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双一流”医科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报告。他表示,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南医始终秉承育人初心,传承发扬办学特色,坚持科技服务健康,秉承家国情怀,在奋斗与贡献中与国家同向,在创新与发展中与时代同行,走出了一条以医济民、以学报国的办学之路。他从坚持思政领航、筑牢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科建设、建强科研平台、强化有组织科研、大力实施临床提升战略、全力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奋力擦亮社会服务品牌等方面,全面回顾了学校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成就。他强调,迈向新征程,南医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殷殷嘱托,传承固本、创新强基,加快教育、科技、人才联动贯通,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双一流”医科大学,聚焦新医科建设,提升医学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医学人才中心;坚持向新而行,以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以新致远,坚持转化赋能;扎根中国大地,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争创临床医学高峰,深化校地共建共赢,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立足新发展起点,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抓机遇、促改革、谋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学校新的更大贡献。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致辞。他指出,校地双方在教育发展、卫生健康、医疗服务、防疫应急、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科研成果转化、附属医院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共建硕果。希望以南京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为新起点,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江宁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紧扣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持续深化全方位的校地合作,不断加强精准化服务保障,更大力度推动学校创新资源就地转化,助推南医大全面打造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

  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作为校地合作单位代表致辞。她表示,“十四五”以来,校地双方高起点推动南医大常州医学中心、常州校区、第三附属医院建设,高强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科创平台建设、产教融合赋能等领域协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希望校地共同书写南医大常州校区发展新篇,共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工作机制,倾力打造“新医科人才培育示范”新高地;共同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实践,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广泛覆盖,积极塑造“校地合作医卫提升”新典范;共同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程,携手共绘“产学研协同融合”新画卷,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树立标杆、贡献力量。

  合作院校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致辞。他表示,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渊源深厚、区位相近,两校守望相助、携手共进,围绕学生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内容,开展全面互赢合作,共同推动医工结合战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和良好的合作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两校强化使命担当,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民族复兴,继续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双向赋能,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携手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办学质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讲话。她高度赞扬了南医人传承博爱奉献的家国情怀以及在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并从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的角度,对学校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二是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三是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南医智慧。希望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勇担使命,积极作为,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视频讲话。他对南京医科大学的办学成就和蓬勃发展表示肯定。希望南京医科大学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学校事业创新发展,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坚持内涵发展,推进多学科协同发展,打造更多的医学优势特色学科;积极推进转移转化,将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强化产教融合发展成效。中国科学院将持续关注、支持南京医科大学建设发展,强化交流与合作,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携手走好向“新”提“质”之路,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洪兵讲话。他表示,作为南医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为学校近年来取得的高质量发展成绩感到自豪。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疾控局推进的相关重点工作,他就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医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加强医学生人文法治教育,强化遵纪守法意识。二是要大力培养立足基层的顶尖创新人才。织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培养好百姓健康守门人,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注重培养兼具临床、预防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着眼全球科技竞争,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领军人才,聚焦医学科技领域创新与战略问题,推进卫生健康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要坚持结果导向,推进医学教育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抓好强化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两方面。四是要深入推进医教协同。高校需重视与属地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沟通,优化招生专业与规模,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希望南京医科大学始终瞄准国际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前沿,把学校的各项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之中,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1月5日发现的编号为346150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医大星”。紫金山天文台吴雪峰副台长现场宣读国际命名公报,并向胡志斌校长颁发“南医大星”命名证书。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缨讲话。她肯定了学校九十年来扎根江苏,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生物医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徐缨部长指出,新征程上,南京医科大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新医科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医学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聚焦改革与创新,持续推动“双一流”建设,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引,统筹医学教育、科技、人才及体制机制改革,紧跟医学前沿,依托学科优势,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强化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坚持融入江苏,服务江苏,更好助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医教研资源综合优势,主动服务健康江苏、健康中国战略,强化校地融合、校际联动、校企合作,深化医教协同,加强医防融合,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全省人民生命健康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九秩育英才、医心铸未来。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无数南医人的成长与蜕变,迈向新征程,南医人向建设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坚毅前行。

  (通讯员 郭原君 田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0-11 09:45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9-12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