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季 | 电气工程学院欢迎你!
2022-06-15 22:42:00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百年名校。前身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创建于1918年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第一所以“职业”冠名的学校。学校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设有23个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46.5%,双师素质教师占90%以上。

  学校是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唯一的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全国首批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的试点院校。

  为了让广大考生更加了解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将陆续推出学院介绍系列文章

  欢迎考生报考我校

  今天

  我们一起跟随杨战民院长

  走进【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01学院简介

  电气工程学院,源于1918年中华职业学校时期的机械科,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学院遵从黄炎培先生“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办学思想,立足市场,服务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中奋进,在探索中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努力已成为一个职业特色明显、产学研成效斐然,规模效应显著、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优势凸显的院系。学院每年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目前建有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现代通信工程、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等四个本科专业。

  电气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研究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科)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电力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工程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电工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电子工程师理事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委员会单位、江苏省光伏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学院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如ABB、施耐德、GE、罗克韦尔、国电南自、金风科技、华为、汇川技术等一流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

  02数说学院

  ◆教职工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28人、博士56人;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岗1个;

  ◆江苏省最美高校教师1人;

  ◆全国劳模1人;

  ◆全国技术能手1人;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7人;

  ◆教育部行指委专委会成员6人;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人才1人;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B类)人才1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

  ◆江苏省技术能手1人;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2人;

  ◆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

  ◆国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

  ◆教育部电气自动化双师型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

  ◆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个;

  ◆江苏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

  ◆江苏省唯一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培训和鉴定基地及维修电工示范基地1个;

  ◆“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2项、铜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2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9项;

  ◆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获奖100余项;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立项2项;

  ◆近五年主持省(厅)级以上教科研课题26项(其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

  ◆近五年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

  ◆授权国家专利493项;

  ◆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

  03专业设置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敬业乐群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熟练掌握自动化领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与自动化相关的装备制造、自动控制、试验分析、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毕业3-5年后,能够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现场工程师、现场工艺师、企业技术骨干等。

  主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控与PLC应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与创新、智能化产品设计与创新等。工业自动化方向: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人工智能等。建筑电气自动化方向: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概论、信息系统与综合布线、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梯控制技术、智能照明技术等。测控智能化方向:信号与系统、精密测控与系统、无损检测技术、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

  主要专业实践:金工实习、电工实训、电子产品装调综合实训、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自动控制综合实训、智能控制系统综合实训、智能化产品设计与创新实训、智能供配电综合实训、建筑智能化综合实训、智能测控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自动化技术与应用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控制自动化等自动化相关领域的装备制造、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现代通信工程(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及信息通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现代通信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够在现代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智能系统工程等领域从事通信设备的设计制造、测试维修、工程应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实践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数据通信、接入网技术、光传送技术、5G技术与应用开发、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广电网络工程、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等。

  主要专业实践:电工技术实训、程序设计实训、电子CAD实训、电子产品装调实训、通信工程制图实训、通信线路实训、数据通信实训、通信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综合实训、通信设备测试实训、通信系统应用开发实训、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实训、通信工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现代通信工程专业就业面向现代信息通信产业以及5G+各种垂直行业应用,从事通信产品设计、制造、工程建设以及网络运营维护等整个产业链。能够在移动、电信、广电等运营商从事通信值勤、督导、技术管理等;在通信工程建设行业从事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网络建设、通信系统运维、优化等;在通信制造行业从事通信系统或设备的技术开发、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在社会各种行业应用中从事5G+智能系统开发、通信系统建设等高技术技能工作。

  ‍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敬业乐群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熟练掌握新能源发电领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与新能源相关的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运营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程序设计与创新产品开发、机械基础、电控与PLC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能计量技术、供配电技术、光伏发电原理、光伏逆变控制、光伏电站设计、智慧能源概论、风光储一体化技术、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设备、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储能原理、储能系统设计、储能功率转换与控制等。

  主要专业实践:电力工程基础创新实训、电工实训、电子综合实训、电气控制综合实训、风光储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程序设计与创新产品开发实训、电能计量实训、光伏发电系统综合实训、风力发电系统综合实训、储能系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电力储能以及智能电网等新能源相关领域的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运营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物联网工程技术(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工艺设计、技术实践能力与实现能力,能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胜任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解决较复杂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强的技能、创的精神”特质,能够从事物联网工程技术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开发、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物联网概论、单片机原理与创新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物联网感知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软件工程;自动识别技术、PLC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Web开发技术;电工实训、程序设计实训、电子CAD实训、电子产品装调实训、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训、智能网关系统综合实训、移动端程序开发实训、物联网应用系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面向物联网高端产业领域,从事物联网终端、网关等典型物联网设备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主要岗位物联网硬件开发工程师;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技术方案设计、功能开发、产品交付及软件质量控制、运维等工作,主要岗位物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网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智能化演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专业未来结合人工智能,打造AIOT,全面赋能实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04学院风采

  特色学生社团

  节能与科技发展协会

  

  协会项目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省赛特等奖

  节能与科技发展协会成立于2018年9月,以“和谐、热情、求实、拓新”为工作理念培养创新人才,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意识、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社团成立四年来,已申请专利近百项,且取得众多团体奖项:第七届“互联网+”国赛金奖1项,第六届“互联网+”江苏省赛一等奖1项;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苏省特等奖1项;iCAN江苏省赛一等奖3项;发明杯国赛三等奖2项等。团队成员也获得多项个人荣誉:国家奖学金1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1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1人,江苏省最美职校生标兵1人,成绩瞩目。

  科技发明与创新创业协会

  

  协会开展团日活动

  科技发明与创新创业协会成立于2016年,社团以“树立时代精神、启迪创新思维、探讨学术科研、锻炼实践能力、展现个人风采、丰富校园生活”的宗旨,立足电气工程学院发掘和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协会切实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和提高会员的多种能力;立足校内,走向校外,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协会提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大赛等知名赛事的参赛与实践平台,屡获佳绩。

  能源发展与创新协会

  图片协会成员在学院第二届“小工匠”比赛后留影

  能源发展与创新协会成立于2016年,始终贯彻“根植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秉承以往“发展·服务·创新·一流”的工作思路,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以"科技开拓新知,创新引导主流"为宗旨,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知识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协会成立至今在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32项,授权专利56件,获批立项学生项目19项。尤其是2021年以来协会克服疫情影响,围绕技能大赛集中培训、创新创业知识讲座、科技月系列活动等主题,开展活动二十余场,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信息通信创新协会

  

  专业教师给社团成员进行培训授课

  信息通信创新协会是一个专业技术性社团组织,自2016年创办以来,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训练及比赛,多名社员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发明杯等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授权专利50余项。协会主要由现代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历的老师指导,校企合作教师兼任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开展社团活动。社团主要以培养学生信息通信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目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之下,开展通信系统开发相关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电子CAD绘制,通信网络运维等技术技能相关的创新活动,并依托校企合作优势逐步形成社团特点与优势。

  创新创业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

  电气工程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双创竞赛,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别参赛作品共计800余件。其中,连续两年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1项、江苏省特等奖2项;第十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1项;获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等40余项奖项。

  

  

学校品牌项目

  电气工程学院坚持扎根优势专业,发挥专业特色,全面提升师生能力,开设学院品牌项目,如:电气论坛、博士论坛、小工匠创新文化月活动等,助力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电气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坚持以“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为理念,在坚持思想引领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从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各类活动,近三年荣获了“五四红旗团总支”、“优秀学生会”、“团务宣传先进集体”、“青年大学习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学院积极举办辩论赛、冬季长跑、线上读书分享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笔靓丽的色彩。在各项体育赛事及文化活动中,多次斩获团体第一名、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