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豫章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当年国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办学旧址,追寻松林中那只“醒狮”,汲取鹤琴先生当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力量,在实地寻访走读中,在鹤琴先生说的大自然、大社会中,跨越时空,与泰和那片山林对话,试图了解先生当年办学的决心与不易,将“活教育”思想薪火相传。
实践队员们从学院的陈鹤琴纪念馆出发,队员夏怡婷作为陈鹤琴纪念馆的讲解员向同学们系统讲解了陈鹤琴先生的生平事迹、办学历程、办学理念等。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感染着豫章师院的每一届学前学子,大家在陈鹤琴先生的雕像前庄严宣誓:“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铿锵的誓词在特教楼中回荡,此次重走鹤琴之路也正式启程。
实践队来到了泰和县上田乡(今属澄江镇)新池村文江自然村, 这里有所南昌实验新池分校旧址,是国立幼稚师范附属小学的前身,也是陈鹤琴以“活教育”思想办学的起点。实践队员站在南昌实验小学新池分校旧址门前,望着丛生的荒草、满布的苔藓、脱落的墙皮,在岁月的痕迹中不禁想象起当时陈鹤琴先生认真教学的场景,在这教书、生活的身影以及学子们刻苦求学读书的画面。
听说大家要来,乡里的党支部书记严超凡早早地在门前等候,他高兴地说:“我去过你们学校参观陈鹤琴纪念馆”。他指着胡瑾卉说,当时给他讲解的就是这位老师。在旧址门前,严书记将当年1939年日军进攻南昌、省政府几千人迁往泰和、二十多所知名院校分布全县、教育人士聚集于此的旧事娓娓道来,他说陈鹤琴先生也是那段时间从上海辗转来到此处,当时的泰和是整个江西省的政治文化中心,陈鹤琴先生也在此孕育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听完严书记的讲解,实践队员支欣不禁感慨道,“陈鹤琴先生一生都在为学前教育而奋斗,无论条件多么的艰辛,物质基础缺乏,依然保持着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探索中国学前教育之路,我也要向陈鹤琴先生学习,学习他坚持追求理想,能吃苦,脚踏实地的精神,做一名优秀的幼师。”
“书记,请问陈鹤琴的这张合影是在哪里拍的?”实践队员艾婷拿着《陈鹤琴,一切为儿童》这本书中的图片急切地询问严书记。严书记指着旧址旁边的小陡坡,告诉大家当年他们拍照的位置。当局在“大岭山”划了340亩山坡地用于“幼师”建设校舍,而在山上盖房子,并非易事,山上都是坡地,到处是密密的松林,陈鹤琴先生就是在此带领师生开山筑路,搭建校舍,开辟校园。大家在陈鹤琴与师生开山筑路时的地方留念,留下了一张特别的今夕合影,向陈鹤琴先生致敬。
在山上办学,水和路都是要解决的大问题。松林小路上,实践队员还发现了著名“双龙泉”的位置,但因山路封闭,无法看见泉水。实践队望着山上“双龙泉”,想象清泉从毛竹制成的水管,汨汨流进坡下清澈的校园,想象着陈鹤琴和“醒狮”们在松林间山地起伏、杂石遍地的山路中竟开出一条坦途,这份毅力和坚持,真如猛狮一般,令人敬仰。在这样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坐落在山林间的国立幼稚师范学院终于1940年建成。“从学校的建造起就贴近大自然,再加上山间的松林、小路、野石、草地,真是儿童最好的读书游戏的好地方。”实践队员占雨琴不禁感叹道。
重走鹤琴之路的旅途到这告一段落了,当时学校人声鼎沸、书声琅琅的情景虽然不在,可“活教育”思想却在大家心中不断回响,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供稿:魏亚冲 编辑:赵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