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弄鸟吟花别有情 ——读陶今雁先生咏物诗词随想
2024-04-25 14:30:00

 

  陶今雁(1923—2003 ),江西进贤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参与发起江西诗社,曾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滕王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研究工作,是著名的唐宋文学研究专家、唐宋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0 年出版专著《唐诗三百首详注》,迄今已出八版,总计发行量超一百万册。先后出版诗文集《雪鸿集》《秋雁集》《寒梅集》,主编《中国历代咏物诗辞典》。

  (作者:周文)

  “从来骚客爱芳春,弄鸟吟花适此身。乐在歌诗不知倦,先生龙马是精神。”这是三十多年前陶今雁教授与胡守仁教授相唱和的一首旧体诗。两位先生都是“骚客”,在“弄鸟吟花”上,陶先生比胡先生的干劲更大,收获也更丰。

  江西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时,曾经将70周年校庆搞得热热闹闹的傅修延老校长写过一篇广为传扬的《青蓝湖叙事》,通过老校区青蓝湖中的锦鲤、黑天鹅、荷花等物事呈现诸多“精彩美好的瞬间”,提示人们努力“留住师大人的集体记忆”。文章中说:“中文系陶今雁教授多次向学校建言在湖中种植荷花,老先生有很深的菡萏情怀,临终前还要其弟子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要求。”

  的确,“菡萏情怀”在陶今雁的生活和诗词作品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见于正式出版的诗文集,陶先生咏荷最早的诗作是1944年“农历七月抄”《重过荷池二首》,最晚的是2001年12月10日的《荷塘三首》。前者咏荷池,无一字描荷叶荷花,却处处有荷,天不容美、芙蓉失色、艰难苦恨、凄清寥落之情态毕现。后者属晚年忆旧之作,写的是故乡风物,“一别荷塘五七秋”,良辰美景宛如旧:“南接青岚百亩塘,花开风送远闻香。昔邀同学常游此,多在黄昏月色凉。”“三阳(陶先生老家)荷”是镌刻在诗人心头的风景,充盈其中的自然、清丽、香冽、绵远,在诗人笔端汩汩流淌,洋溢着既古典又时尚,养眼养心养“通感”的纯美。这是经过时间筛选和沉淀之后定格了的美。如“满湖荷叶满湖风,豆荚黄时花正红。日夜湖风送香气,村村如在万花中。”(《三阳山歌二首》)“湖上女郎歌断续,荷花深处采菱还”(《旧日杂忆十五首》)“爽气千重生绿竹,清香十里散红蕖”(《故园》)“菱叶初生好泛舟,荷花出水豁吟眸”(《忆蓝苍湖旧游》)。2001年11月28日作《忆少时朝凤庵前荷池游泳事》:“庵前池内满芙蓉,每趁看牛泳此中。母过牛拴人不见,荷花深处摘莲蓬。”这诗真动人。这不就是“诗中有画”么?“画”上有荷叶荷花和莲蓬,有母有子有牛有鱼,还有曲曲折折的故事,碧波轻漾、莲叶微颤、香气暗涌、凉风拂面,其清新灵动,堪比“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陶先生这类美不胜收的咏荷诗词,咏的是故乡的荷、记忆里的荷,抒发的是对故园和亲友的无限怀念与眷恋之情。这种诗,读的人会陶陶而醉,写的人也会陶陶而醉。

  形成对比的是,陶先生没有咏过也没有见过校园里的荷,却多有相关的郁闷与感叹。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内有两口水塘,大的叫青蓝湖,小的叫四方塘(方池)。陶先生极想这两口塘里有荷,能够观赏到身边的“荷塘月色”,见到“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那样的月下荷花,闻到“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但始终未能如愿。他因此而遗憾,也在诗词中毫不掩饰地作了表达。如1992年12月作《临江仙˙方池》:“难数丝丝垂柳,因风袅袅娉娉。青蓝亭畔有书声。锦麟常游泳,好鸟间飞鸣。   良夜几番来此,徘徊待月东升。方池惜乏芰荷馨。何年谁播菂?流眄自生情。”这是满怀希望。1993年5月作《杂诗五十首》,两首写荷。第四十五首:“西江老学府,梅竹未安家。更有明池水,难寻菡萏花。”失望了。第四十八首:“故国荷花媚,漫湖映日红。凉风送香气,朝夕沁脾中。”眼前无荷,只好回望故乡。

  陶先生一定觉得水塘里种荷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是简单事而不是复杂事。这种事怎么就没人理睬呢?怎么总是不见动静呢?失望之情与日俱增,终于忍无可忍,不吐不快。于是有了 2002年元月24日的《忆二池二首》:“青蓝湖畔水荒芜,烈士亭西亦不殊。早岁要求种莲子,莲花身影至今无。”“两池如得种芙蓉,风送清香满院中。美化校园空气净,凭栏赏览快心胸。”意犹未尽,同日再作一首《种芙蓉》:“种植芙蓉信可歌,陶情剧赏出池荷。秋收莲子冬收藕,为药为粮益太多。”过了不久, 2002年5月19日,又来一首:“八亩方塘直秽芜,缘何竟不种芙蕖?豫章处处花园化,死水年年相称无!”(《过显微亭下书所见二首》)这就不是简单的失望和遗憾了。

 

    都说陶先生温润如玉,在校园种荷这件事上,却是如此执拗,很不寻常。

  他的硕士门生杜华平就是当年替先生“建言种荷”的人,现在还在做教授,给人讲诗、教人写诗。杜教授多次在回忆乃师的文章中说到过这档事。去年纪念陶先生诞辰100周年,杜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现场感赋五言律一首,用了“青鸟频过眼,红莲总入肠”句,怕人没在意,加以说明:老校区两个水塘,陶先生向学校领导和总务处提过好多次建议种荷花。因为是弹坑湖,这两个湖长不了荷花。本人写过反映陶先生建议的文章,被傅修延注意到了,后来他当了校长,才下决心想办法,通过打涵管的方法,注入泥巴种成了荷花,实现了先生夙愿。杜教授证实了傅修延文章所叙:在校庆70周年时的夏天,也就是陶先生谢世差不多七年的时候,“两个湖中都有荷花盛开,栈道上观鱼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陶先生‘夏日荷花艳,拂清风,香气盈襟’的愿景终于实现,老人家九泉之下定当含笑。”

  老人家九泉之下肯定含笑。然,终归是含笑于九泉之下。

  江西师大可能不止一两个人对陶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执拗报以善意的微笑,认为老先生很可爱,但对校方有些误解。我倒觉得这个挺难说。陶先生晚年虽然外出活动少,但他非常精明而且生活经验丰富,青蓝湖是日本鬼子炸弹炸出来的深坑别人知道他会不知道?就算青蓝湖水太深不宜种荷,后来挖的四方塘也不能种吗?青山湖里不是也有荷(陶先生诗里写到过),那儿的水不深吗?

  我到过陶先生故乡近处的抚河故道,那里有“三江黄马,十里荷花”。那是大抚河以前的河道,现在的分洪通道,很多地方依然水深流急,却因荷叶田田花香十里成了一个诱人的风景点。莲的品种很多,一般的也许只能在浅水里生长,有没有可以在较深的水中生长的呢?值得探讨。再说,竖涵管注淤泥种荷花这种事,早点做了它又有什么不好呢?

  陶先生有很深的菡萏情怀,但他“一生风骨爱梅花”。 

  吟咏、赞颂梅花,是陶今雁诗词十分抢眼的内容,滚珠溅玉,俯拾皆是。昔年作品如《咏梅二首》:“铁骨铜筋立峻峦,漫山冰雪不能干。愿教天下平倭将,都学梅花肯耐寒。”“玉骨冰心尘不染,耻随流俗视平生。愿教天下贪污吏,都学梅花一样清。”这是1944年写的诗,今天读来,依然“现实感”满满。他晚年咏梅尤为频密。如1991年作《采桑子˙梅》:“春温不妒群芳艳,淡薄岩栖。玉骨冰肌,花萼偏开大雪时。  愿同松竹盟三友,共战寒威。世誉花魁,破腊年年志不移。”1995年元月作《咏梅二首》,其二:“冰肌玉骨净无埃,万木凋残特地开。不向凡花矜丽质,偏能斗雪促春回。” 1996年2月作《赋梅》:“今年春节冱寒侵,益见芳梅抗雪心。争得此身如彼健,严冬岁岁立高岑。”…… 这些诗中,梅花最突出的特质是“战寒威”、“抗雪心”,“冰肌玉骨”、“耻随流俗”。

  陶先生喜欢以梅赞颂人民领袖。如1977年《满庭芳˙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敬赋二首》,咏周恩来“皓月襟怀,红梅志节,一生有党无家。”1993年12月作《望海潮˙毛泽东百年诞辰感赋》,起句是:“疏梅冲冻,潜鳞跋浪,东风吹醒芳菲。”

  陶先生喜欢用梅花勉励后学、寄望后人。曾子鲁是他带过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之一,陶先生有好几首咏梅诗是写给这位大弟子的。如:“凄风厉雪满山回,意气崔嵬独有梅。绝壁沍寒经久战,千红万紫逐春来。”(《雨雪感赋赠子鲁》)

  更多更常见者,是陶先生以梅自喻自勉自励。如1978年作《元旦》,有“磊落梅花经雪后,迎来万紫映千红”,是借雪后梅花盛开表达劫后重生的欢欣。1991年《庚午除夕题辛未联后作》:“少小雄心万里赊,见闻依旧井中蛙。虽曾暂走荆湖路,终竟长羁赣水涯。三径荒芜余菊蕊,平生风骨爱梅花。青阳默默催除夕,霜鬓题联换物华。”诗题中的“辛未联”,写的也是“白雪全消,三径荒芜余菊蕊;青阳复始,一生风骨爱梅花。” 2002年12月,陶先生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不断撩动诗兴的仍是梅花。如该月29日作《一串红雪中怒放》,“一串红”只是引子,咏的是梅花,寓意深曲:“一串红鲜艳,依然斗雪开。腊月行将至,惜乏报春梅。”同日作《临江仙˙忆梅》:“曾记珞珈东路畔,梅花如雪成排。经过浩劫尚能开?故园梅更好,早已化尘埃。

  唯有东湖梅健在,偶从电视开怀。红霞(红梅)万树暗香来。梅花何日得,亲手傍窗栽?”次年2月28日,先生溘然长逝。

 

  1962年所作《答中文系诸同志三首》之第三首:“桂香时节别匆匆,不觉梅花又战风。料得从容归去也,满山应是杜鹃红。”这首诗为作者和他的好友所钟爱,陶先生自己多次书以遣怀和赠人,书法家康庄、程维道等也屡次书此留念。


  陶先生喜欢荷花,深爱梅花,但咏得最多的却是菊花。专咏或主咏菊花的诗词超过了50首,涉菊之佳词丽句更是琳琅满目。

  陶先生咏菊,常将菊花和别的花对照着写。如《次韵刘邓二君见示咏菊四首》之二:“春不争光夏不荣,万山木落见风情。清标赢得陶潜爱,岂羡花王动帝城?”诗中的“花王”是牡丹。这首诗是他与刘方元、邓志瑗二位教授的酬唱之作,他们三人既是同事、好友,也是患难之交。又如《咏菊二首》其一:“襟怀耿介拔群芳,耻与秾妆校短长。桃杏春华心未競,荷榴夏艳意何伤。迎来白帝生佳色,战罢金飙吐暗香。独爱此花风骨好,不贪温日傲寒霜。”这是将菊花与别的花作比照,用后者衬托前者的“风骨好”“傲寒霜”。又如《次韵子鲁咏菊》:“独傲秋霜志气贞,清标拔俗岂天成?不同桃李争春色,却共梅花斗雪情。”

  陶先生咏菊,总是成菊在胸,信手拈来。如:“少种黄华爱独专,不知天下菊多般。今看红白黄争放,照映苍颜忆旧山。”(《黄菊》)“秋来遍野吐芬芳,牧竖由来为赏光。自有天生高格调,不须骚客费平章。”(《野菊》)

  近处有水塘却没有荷花,梅花虽好手难栽,陶先生便在自家的小小园子里种上菊花,聊寄诗兴。“架上葡萄叶渐黄,岁时代序又重阳。庭前瘦损陶潜菊,塞外飞来白雁霜。”(《架上》)这是咏养在花架上的菊。“阶下霜花数种开,争奇斗艳我低回。茄红白紫盈眸是,不见黄华亦怆怀。”(《阶下赏菊有感》)这是咏长在台阶下的菊。“圃内阳晶少,冬临始渐开。唯余墙畔种,破蕾待春来。”(《墙菊待春开》)这是咏墙脚下的菊。“旬前插菊俱成活,待到端阳再整枝。病脚锒铛容复健,花光应胜旧家时。”(《插菊》)这是咏抱病插菊。“秋临小圃阳光短,过了重阳始盛开。若看五颜齐吐艳,应须阳月到阳台。”(《小圃菊花》)这是咏小圃望菊……陶先生啊陶先生,种菊种得多认真,咏菊咏得多细致啊!

  陶先生不光倾情咏梅、咏菊和咏荷,也常咏别的花,无不活色生香。

  咏月季的如:“红妆未肯学妖邪,四季如春是此花。陋室生辉荆自喜,小窗流韵客常夸。插枝著蕊分朋友,悦目怡情共物华。生意欣欣开不败,愿输芳泽遍天涯。”(《咏月季》)这首诗将夫人也拉进来一并咏了,诗序曰:“怡元(注:陶夫人巴怡元)年来于工作之余,悉心培植月季,窗前四时花光夺目;并插枝分赠同好,感而有赋。”咏杜鹃的如:“廿年不见杜鹃花,何处飞来五柳家?记得井冈消岁月,满山红艳夺朝霞。”(《杜鹃花》)陶先生咏杜鹃多与个人身世直接关联,传递出来的是丰富复杂的心绪,较具代表性的是2002年元月23日作《忆杜鹃五首》,“忆及四十年来与杜鹃因缘”。咏茉莉的如:“茉莉花如雪,冰心不染尘。夜深人已寐,犹为吐清芬。”( 1984年6月《茉莉》)“何处清香至?庭前茉莉开。谁知三载后,令我复低回。”( 1987年6月《茉莉》)“不避骄阳似火烧,冰心依旧见风标。窗前驻足闲观赏,尤喜清香暗暗飘。”(1995年7月《茉莉》)这是三唱三叹,突出的是茉莉这种小花的“清芬”和“不染尘”。咏桂花的如:“茶花红谢木犀黄,金粟玲珑彻骨香。独与长春(月季)分冷暖,一年何止艳秋光?”(《四季桂始放》)咏美人蕉的如:“群芳谁赞美人蕉,长夏花开韵独遥。随地安家真健者,平生耻学牡丹娇。”(《美人蕉》)

  有幸被陶先生所咏的花很多,另如茶花、石榴花、水仙花、樱花、海棠花、牵牛花、柚子花等等,且咏花常常连带着咏草木、咏瓜果蔬菜,如咏松、竹、柳、乌桕、冬青、泡桐,咏丝瓜、葡萄、南瓜、冬瓜、苦瓜、藜蒿等。1987年6月作《丁卯仲夏小园杂咏十首》,串起来咏了十几种花、果、菜,妙不可言。他不光吟咏,而且亲手植草培花育果种菜,活儿干得漂亮,诗写得更漂亮。陶先生在“花事”上是很下了些功夫的,选种、插枝、治虫、授粉、移栽、搭棚、除杂、采光,无不亲力亲为,堪比花工和菜农,这在“教授诗人”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且看他怎么种南瓜咏南瓜:“早年喜忆大丰收,近岁频仍愿未酬。去岁决心停播子,今年技痒又从头。”(《种南瓜纪感三首》)这是说决定种南瓜。“叶绿花黄映鬓皤,雌花不实究缘何?今年难得肥充足,无那阳稀雨太多。”(《时近盛夏,南瓜尚未著果》)这是怕雨水多了影响南瓜结果。“又见雌花即破苞,雄花难觅但心焦。昨晨外采雄花粉,施粉匆匆兴自饶。”“施粉频年乏妙方,但凭毛笔作红娘。人工那及天工好,蜂蝶纷纷何处忙?”(《南瓜施粉二首》)这是说为南瓜人工授粉。授粉这件事是和老伴一块儿干的,要以诗记之加以表扬:“小瓜绿色水汪汪,三日生成半尺长。长势喜人聊可慰,不辜妻子觅花忙。”(《雌花受粉后赋》)“窗前已见第三瓜,绿意葱葱兴自赊。待到秋中黄熟后,子留明岁发新芽。”(《南瓜棚上喜著新瓜》)这是写南瓜上了棚,丰收在望,要留种子。“春后北窗外,还须种南瓜。纵然无果结,花亦乐生涯。”(《明春北窗外拟再种南瓜》)这是说今年种了明年还要种,不管它结不结果……这哪里是咏南瓜,这是咏生活、咏亲情、咏自然、咏诗画。


  在陶先生笔下,花花草草无不性情跃然,既是花的特质,更是诗人赋予它们的品质。如“我爱阶前茉莉花,清贫不肯慕荣华。问渠何以超凡俗?为有风情信可嘉。”(《茉莉二首》)“牵牛纺线植为邻,缀目张纲亦费神。唯恨不如蛛网美,此虫满腹是经纶。”(《结网牵藤有感》。注:“牵牛”是丝瓜)“莫谓吊兰非艳妆,胸怀志意不寻常。为憎人世多氛沴,净化朝朝乐未央。”(《吊兰》)“东邻送我太阳花,万紫千红映日华。剧爱光明恶阴暗,年年槐序动诗家。”(《太阳花》)“石缝生涯不厌贫,前经秋旱亦精神。鸡冠特立红光艳,可警贪夫起懦人。”(《石缝鸡冠花》)“叶形似虎耳,由此得嘉名。茎紫贪伸展,石间犹钻营。”(《虎耳草》)琢磨琢磨看,这咏的是寻常花草吗? 

  陶先生爱花,不惜以浓墨重彩描摹和传递百花之美,却毫不含糊地表示了对牡丹、桃花、李花和昙花的厌恶。有诗为证:“不种牡丹花,欣羡豪华,年年门外种丝瓜。三伏贮阴凉气动,客至常夸。   藤蔓走龙蛇,生意堪嘉。朝朝分绿上窗纱。磊落沉沉收获日,喜愧邻家。”(《浪淘沙˙丝瓜》)“群芳喜尔态从容,春夏秋冬色泽同。不似名园桃李艳,须臾飘落总随风。”(《月季又开二首》)“随地安家性不娇,骚人宜赞美人蕉。平和纯朴风期见,耻作桃花逐水飘。”(《分栽美人蕉二首》)“阳台怕见此花开,顷刻凋残剧可哀。往事匆匆春梦逝,不堪回首话寒灰。”(《昙花》)陶先生是仁者,爱人及物,他当然不会作贱自然界的任何花草,他是以花喻人,他对人的品格有旗帜鲜明的取舍与褒贬。

  陶先生也咏鸟咏虫咏鱼,没有咏花的多,却也美妙。如:“故园田垄内多塘,就里乌鱼必几双。每见雌鱼领群子,浮游水面网难防。”(《乌鱼二首》)把乌鱼写得活灵活现,没有生活体验,是写不出来的。咏燕的较多,如:“冲风无敌手,掠水不沾身。细雨归来晚,偎头笑语频。”(1945年《燕三首》)“风似张弓雨似箭,远山无影近无踪。坚强唯有冲天燕,展翅依然舞太空。”(1946年春《燕》)多么形象而细腻。咏蝉的也多,如:“户外玄蝉彻夜鸣,如吟如唱意难平。参天茂树无知觉,唯有骚人最动情。”(1995年7月5日《蝉鸣》)“泡桐蔽日绿阴浓,上有清蝉韵不穷。骆氏高吟成绝唱(骆宾王《在狱咏蝉》),谁能健笔与渠同?”(1995年7月7日《闻蝉有感》)“北迁三载隔蝉声,此地俄闻倍有情。庭树婆娑未棲鸟,喜君来作不平鸣。”(1987年8月7日《庭院闻蝉》)

  陶先生以康为名以雁为字,咏雁的诗作有十几首,细读起来十分有趣。如1944年作《闻零雁》:“连朝阴雨下寒天,自笑如豺瘦可怜。零雁飘飘向何处?夜深应莫问团圆。” 1993年元月作《又闻雁声》:“鄱南昔日雁飞声(予家在鄱湖南岸,雁声日夜可闻),异地重闻别有情。雪虐霜饕留脚印,南征北战结军营。因防弓矢常衔苇,为送音书不计程。节义凛然骚客颂,以君为字励平生。”1995年11月有《雁二首》:“塞北秋来雁,江南踏雪霜。弋人心惨毒,日夜信难防。”“雁是忠贞鸟,终生不变情。南州有骚客,与尔共心声。” 2000年10月又有《雁二首》:“知候信禽君莫罗,秋南春北爱山河。永怀昔日鄱湖水,常喜长空列阵过。”“自古忠贞有颂声,渡鄱竟以字余名(名康字今雁)。谁知多病江城困,羡尔年年事远征。” 2002年11月30日《闻雁声二首》是陶先生的咏雁绝响,似藏有生命密码:“信步俄闻过雁声,雁声每动故乡情。故乡北与鄱湖近,冬日常看雁阵经。”“字行回首豫章城,无可如何插建成。五十四年如掣电,就中奥秘有谁明?” 

  花鸟虫鱼皆为“物”,“弄鸟吟花”是“咏物”。陶今雁先生正式出版的《雪鸿集》《秋雁集》和《寒梅集》共收录旧体诗词 1860余首(不含对联),他是当代“江西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之一。“咏物”诗词逾两百首,在他全部诗词作品中占的比重不轻,是不可忽略的文化存在。

  咏物即咏人,咏物即言志,咏物皆寓意,咏物遣诗兴。陶先生深谙其中奥妙,演绎得出神入化。他“宗杜”,写的不是“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闻吹笙”(李商隐《二月二日》)那种咏物诗,心摹手追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那样的诗语与诗境。

  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自是旷世之作,《画鹰》《归燕》《瘦马行》《苦竹》《病橘》《枯棕》《为农》《园人送瓜》也是好诗,“穿花蛱蝶深深现,点水蜻蜓款款飞”“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也是绝妙好句。尤其读陶先生咏雁的诗,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杜甫的《归雁》和《孤雁》。

  陶先生晚年“咏物”主要是咏花鸟,诗词兼备,数量多,质量高,在思想和艺术上臻于大美。这是他诗词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美好事物所作的诗性记录和传颂,有闲情逸致,无无病呻吟。

  陶先生爱荷,是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质的推重,也是对一种自然恩赐的珍重,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杜华平理解甚深,曾在文章中说:莲香满园“是先生一个美丽的梦,是从古典时代带来的,从清真的词里,濂溪的文中,从释迦牟尼的莲座上走出的梦。”(《菡萏情怀,诗家兴味——怀念我的导师陶今雁先生》)陶先生爱梅爱菊爱燕爱雁,他的另一位弟子戴训超教授说:“很显然,在诗人笔下,无情无性之花鸟已变得有情有性,已完全人格化了,寄托的是诗人刚直的个性、不屈的斗志和高洁的心灵。”(《陶今雁先生古典诗词创作给我们的启示》) 

  “潜心为美豫章城,植草培花别有情。闻道振翎将出谷,好迁乔木啭流莺。”(《赠玉兰花》)这首诗很见陶先生“咏物”的心迹。他是真正以诗为生命的人,有敏感、细腻而强健的诗心,对“物”有特别的体悟。他也是真正具有寒梅、芳菊、清荷和秋雁品格的人,晚年更是到了超尘脱俗的境界。除了这些之外,陶先生热衷于“咏物”,咏得又是那么有特色有高度有深度有奇趣,我感觉还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原因在起催化作用。

  其一,他主编过一部大书、好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陶先生主编并在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近185万字的煌煌大著《中国历代咏物诗辞典》,他在咏物诗方面有广泛的识读和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熏陶多多,沾溉深深。他是认真仔细的人,任了“主编”,就不只是“挂名”,这从他与副主编姚品文教授及各位撰稿人长期而深厚的交谊中看得出来。《中国历代咏物诗辞典》是大部头辞书,分为30个类目,每个大类目内还有小类目,涵盖面宽,适应面广。最为难得的是,书中对所有编入的古诗都进行了注解,对于一些文学知识的出处进行了大量的解读与考辩,这一点和陶先生的名著《唐诗三百首详注》颇相类似。这部书“兼顾辞书编纂的科学性和文学研究的学术性”(《中国历代咏物诗辞典˙前言》),胡守仁教授为之作序,赞誉它是“后出转精”之作。读陶先生的咏物诗,如果联系着读这部书,会有超出预期的收获。


  其二,与教书育人特别是带研究生,为研究生做示范有关系。陶先生教出来的研究生大都会写诗,当年浑然不觉,越往后越悟出和感激导师的良苦用心,多有深情回顾。胡迎建研究员说:“回想当年陶先生蔼然之容,训诲再三,要求我们每一星期要作一诗……又曾率诸门生至人民公园观菊展,限定每人一首七律交卷,其时真有‘风乎舞雩,咏而归’之乐。”(《详明恺切,精益求精——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读后感》)杜华平记忆犹新:当年陶先生写诗,别的导师也写诗,但是逼着学生写诗的还就是陶先生一人。时隔三、四十年了,胡迎建、杜华平这帮“陶门弟子”,仍是江右诗坛的骨干,“为有源头活水来”。菊花这样的题材是最适合训练学生习诗的,那些年,与江西师范学院相邻的南昌市人民公园秋天常办菊展,市中心的八一广场办过菊展,青山湖校区校园内也办过小型菊展。陶先生克服身体上的困难,经常带学生参观这些菊展,观后必定有诗——自己有诗,要求学生也得有诗。《丙寅岁与俊道华平钟东训超人民公园观菊展二首》《迎建俊道华平均以咏菊诗见示用前韵为报二首》等,就是和研究生们观菊展之后所作,既是和诗,也是样诗。


  其三,晚年频密的“弄鸟吟花”,特别是吟咏瓜果蔬菜,与他的健康状况不佳有关,隐含着某种“代偿”效应。陶先生年轻时患有旋晕的毛病,中年身心受创,晚年症状加重,不宜远足,不能坐汽车,连自行车的后座也不能坐,活动范围基本限定在家里和学校,散步只是在校园内的树下和水塘边转转。和他朝夕相对、息息相通的,主要是花草和瓜果蔬菜,让他觉得充实和愉快的,主要是写诗填词。他是真正的“弄鸟吟花适此身”。这是一种文学表现,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他因之充实,为之陶醉,将一些不好的感觉分解、屏蔽、转移、驱散了。陶先生体弱却得享天年,其平静安详相当于无疾而终,“弄鸟吟花”应是他的一种养生之法。他用花鸟和诗歌为自己作了最不费钱又最有价值的人生关怀。如果此一条成立,则陶先生在校园种荷之事上的“执拗”就很好理解了。

  经过长长的时间验证之后,人们越来越发现身形瘦弱的陶今雁原来是高光高能的学者和诗人,既成就卓著又历经坎坷,既庄重谨严又玲珑剔透,既温润如玉又傲骨铮铮,既与人为善又疾恶如仇,既从容优雅又警觉机敏。要“懂”这样一位先生,光读他的《唐诗三百首详注》等论著是不够的,还要细读包括他为数众多的咏物诗词在内的旧体诗词,还要读他主编的《中国历代咏物诗辞典》,这都是陶先生留给后人的珍贵的精神遗产,蕴含于其中的文化价值,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现有的认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