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暑期学子三下乡,沉浸式体验耘禾技法,传承稻作文化
2024-07-12 10:56:00

  浑水朳,脚耘铲,浮萍踩泥软。田里草,稗禾光,青禾头穗弯……这是在上饶市万年县裴梅镇荷桥村体验耘禾技法。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这是在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草坪村学习插秧文化。7月9日,暑期“三下乡”期间,我院文法学院“探寻生态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服务队和传媒学院“启航”社会实践队成员们分别到上饶、抚州沉浸式体验耘禾技法,传承稻作文化。


  “生长期180天、株高180厘米、谷芒1.80寸、亩产180公斤”,7月9日,文法学院“三下乡”队员们认真聆听万年县裴梅镇相关负责人对万年贡米的介绍,与稻秆“比身高”,使队员们对贡米稻秆的“个子”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


  在实践地,队员们手拿贡米谷穗的标本,触摸饱满金黄的穗子,了解到贡米驯化的“四个传奇”:不怕冷、不施肥、不除草、不打药,不由得惊叹万年这片土地的神奇与伟大。一曲方言清唱的“耘禾歌”,更是点燃了队员们对农耕文化的激情与热爱。随后,大家参观了稻米加工厂,了解万年贡米的种类,见识了稻米加工的过程。


  走进荷桥村贡米稻田,队员们挽起裤腿,手拿耘禾棒,深一脚浅一脚,把杂草打结,埋进泥土。耘禾过程中,队员们“快点耘禾快点长,指望丰收哇(娶)新娘……”的歌声回荡在盛夏的山谷。


  稻粮文化赣鄱情。7月9日,传媒学院“三下乡”学子们在资溪县乌石镇草坪村同样体验了一把农耕文化。队员们撸起袖子弯下腰,把培育的秧苗一株一株从秧田均匀地移到稻田中。汗水湿透衣背的同时,大家也深深感悟到“锄禾日当午”的不易。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一番辛勤劳作,暑期“三下乡”的队员们都深刻感受到乡土气息的流动,收获了劳动的喜悦,体会到农耕文化的魅力。(文/李星 肖沁怡 程怡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