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讯:4月29日江西省教育厅发布《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各市、县(区)教育局,赣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各有关高等师范院校:
根据教育部部署,我省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为适应高考改革要求,省教育厅决定从今年秋季高一新生起,同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使用新教材。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厅〔2018〕15号)精神,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请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
江西省教育厅
2021年4月26日
附件: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厅〔2018〕15号)要求,为保证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注重实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坚持加强省级统筹,强化市县保障、学校具体实施,结合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办学条件实际,有计划、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3.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支撑、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时间和开设科目
(一)实施时间
自2021年秋季起,江西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使用教育部根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新教材,到2023年实现高中所有年级全覆盖。
(二)开设科目与学分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
说明:校本课程不少于 14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学分。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课程的同时,制定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有特色的、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学校应当尊重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权,不得违背学生的意愿指定学生选修某个科目或模块。
(三)课时和学分安排
1.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学校应先开设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不应任意增减课时,也不应把必修课安排的时间过于集中和提前。
2.指导学生选择课程时,应指导学生先选择科目,然后在科目中选择模块。
3.学生在确定选择性必修课程时,语文、数学、外语应必选。同时,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三个科目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以及其他科目自由修习一定的学分,以保证每一学年在大部分学习科目都获得一定学分。学生必须修满144学分方可毕业。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学习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育行政干部、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普通高中校长、教师认真学习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及新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时代背景、目的意义的认识,增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结构内容,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变化和要求,增强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二)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师资培训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和省级抓骨干、市县抓全员的原则,由省、设区市、县(市、区)和学校共同承担。
省级培训任务和完成时间:2021年5月,省教育厅依托“省培计划”负责抓好并完成市、县两级教育行政和教研负责人、市级各学科教研员、县级骨干教研员、高中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设区市培训任务和完成时间:2021年6月,设区市负责抓好并完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有关人员、各学科教研员、高中学校副校长、市直学校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和所辖县(市、区)高一年级各学科骨干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培训。2022年6月底前完成市直学校高二、高三年级各学科教师和所辖县(市、区)高二、高三年级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
县、校培训任务和完成时间:2021年7月,县、校两级负责配合省、市两级培训,全面完成未参加省、市级培训的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2022年7月底前完成未参加省、市级培训的高二、高三年级各学科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学校要整合与开发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完善校本培训制度,抓好校本培训和教研工作。
承担培训任务的各类教师培训机构、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坚持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改进培训方式,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三)提高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
明确课程管理职责。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全省普通高中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并组织开发地方课程,做好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国家和省各项课程计划的同时,加强对新课程的管理、监督与评价;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发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
合理安排课程。学校要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要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课程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做好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开设计划,逐步提高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努力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加强对新教材选用的指导与管理。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以设区市为单位做好新教材选用工作,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公正透明的教材选用与管理机制。
有效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更新配套新教材实施所需教学仪器设备,不断适应新教材实施的需要。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其他实践基地的作用,同时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引导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有计划地改造传统功能教室和实验室,探索建设学科特色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以及智慧校园等教育教学环境,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选课走班的需要。
(四)改革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在学生选课前学校应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应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要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弄虚作假的行为。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学校要主动与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研修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学习研修计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要组织和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及时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五)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建立有利于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考试评价制度,进一步发挥高校考试招生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导向作用。
各地要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督促指导学校充分利用省教育厅已经建好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为高考综合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七)科学制定选课走班制度
学校要制定适合学校的选课走班科目与时间安排表,一般情况下,高二上学期开始走班。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课程表,制订个人的课程学习安排,在相应的教学班流动上课,语、数、外等课程可在行政班完成学习,也可分层走班,实施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双班运行机制。学校在每学期末向学生和家长公布课程设置变更情况,以方便学生及时调整课程修习计划。学校专门成立走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走班教学实施方案及相应管理制度,协调走班教学工作,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八)建立教研科研机制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建立教研科研机制,激发和调动广大教科研人员研究、实施新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配齐配强各学科教研人员,明确新时期教研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教学第一线,跟踪新教材实施工作,加强对教学过程有关实际问题的研究,切实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指导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总结推广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整合各种专业力量,构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专业支持体系;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专题研究,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必要的实践和理论支持。
高等院校是我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重要专业指导力量。教师教育院校要改革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确保师范专业毕业生胜任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高等院校相关教师要先行先研,要积极参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工作。有关高校要组织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深入基层学校,加强与学校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广大教研员和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普通高中要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部门、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的联系,形成自己的专业咨询和专家指导队伍。
四、保障措施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需要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成立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研究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各设区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推进者和指导者,要建立在当地政府统筹领导下的、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层层落实,积极稳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学校要成立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制定和完善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需要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教师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课程改革经验。
(二)经费投入
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满足教师培训、课程实施、教学研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等方面的需要,并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要组织开展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评估,科学测算资源缺口,制订工作规划和方案,加快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省教育厅将积极争取省财政厅支持,对各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给予经费支持。
(三)强化督导评估
设区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对本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专项调研和阶段评估,及时发现、解决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每一所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都能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将纳入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县(市、区)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内容。市、县(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纳入综合督导和责任督学日常督导,作为普通高中学校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四)发挥典型经验带动作用
省教育厅在学校申报的基础上,遴选一批不同层次的学校为我省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样本校,形成在学校层面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省教育厅根据实施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课程改革研讨会和经验交流活动,以先进典型经验带动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实施,推动全省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五)建立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库
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科学利用教育大数据,整合教研、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等部门和学校的优质资源,建立起面向全体学校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网站和数字教育资源库,负责收集新课程的有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整体情况,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及时推送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在线教育课程和学习资源。同时,介绍改革动态,咨询答疑,在线研讨,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渠道。
(六)加强舆论宣传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事关广大学生利益。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广泛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目的、意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争取家长、社会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稿源: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