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西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2022-09-21 18:07:00

  根据《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现将报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要求

  考生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认真查阅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及招生单位有关管理规定、招生简章和报考点公告。

  (一)报考时间和地址

  1.2022年9月24-27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10月重复报名)。

  2.2022年10月5-25日(每天9:00-22:00)网上报名(逾期不接受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教育考试院、设区市教育考试中心、高校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二)报考点选择

  1.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1)我省高校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考生[含普通高校(包含联合办学点)、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就读学校所在设区市报考点。共青城市区域内6所高校考生优先选择共青城市教育考试中心报考点,考生也可选择九江市教育考试中心报考点报考。

  (2)部分高校报考点考生:江西师范大学、部分南昌工程学院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选择江西师范大学报考点;江西财经大学、部分华东交通大学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选择江西财经大学报考点;南昌航空大学、部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选择南昌航空大学报考点;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警察学院、豫章师范学院和南昌医学院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选择江西中医药大学报考点。上述10所高校剩余考生也可以选择南昌市教育考试院报考点报考。

  2.非应届毕业考生:非应届本科毕业生、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的考生、国(境)外留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或 2 年以上的考生,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应选择户口或工作单位所在设区市报考点,其中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考生,也可选择考(学)籍所在设区市报考点。

  3.在校第二学士学位本科生:以2023年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报考的,可选择就读学校所在设区市报考点报考,如就读学校已设置高校报考点的,也可选择本校报考点报考。以往届生身份报考的第二学士学位在读本科生,可选择户籍所在地报考;如须选择就读学校所在设区市报考点报考的,必须提供现培养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4.在校研究生:请选择就读所在设区市报考点报考。

  符合我省报名要求的考生一律不得跨设区市报考,因报考点选择有误或未按规定提供相关材料而造成报考点不予网上确认的,责任由考生自行承担,请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网上确认所需材料,选择正确的报考点进行报考。

  (三)网上缴费

  我省统一实行网上缴费,凡选择在我省参加本次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的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名考试费、材料费等共计180元,在网上报名时通过网上支付缴费,网上缴费成功后,才能视为有效网报信息。对网上报名成功未完成网上确认的考生或者多次缴费(每位考生网上确认后只收取一次报名费),12月底将由研招网信息平台数据核查结束后退回原支付账户。对网上确认成功后的考生,一律不予退费。

  (四)报名注意事项:

  1.符合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将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2.符合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条件(如在部队荣立二等功等)的人员,应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3.残障考生如需组考单位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化考试便利服务的,请于报名期间与报考点和招生单位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准备。

  4.每位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考生在提交网上报名信息和网上支付报名费前,请务必仔细核对各项信息。网上报名成功后,请打印报名清单并牢记本人在网上报名中生成的考生报名号。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按照招生单位的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

  我省所有报考点均采取网上确认方式,所有网上报名成功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网上报名所选报考点要求进行网上确认。请考生在网报期间一定要认真阅读所选报考点发布的网报公告,按报考点要求及时上传相关材料。未按时上传提交确认材料的视为放弃报名。

  (一)网上确认时间

  1.网上确认时间:2022年11月1日-11月4日。

  2.材料上传时间:2022年11月1日9:00-11月4日17:00,逾期不能上传,审核不通过需要补充上传材料的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5日12:00。

  (二)网上确认要求

  1.考生须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确认系统,按报考点要求,上传本人图像照片、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毕业生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生证)及其它相关材料,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选择户籍所在地报考点的考生须提供本人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

  选择工作单位所在地报考点的考生须提供工作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和工作单位缴纳的2022年8、9、10三个月及以上的《江西省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或《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证明》或考生本人作为单位法人的纳税凭证等证明材料。

  2.对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提供届时可毕业的证明或完成学业情况的证明或说明,具体如下:

  选择考(学)籍所在地报考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考生,须提供准考证(自学考试)或学生证(网络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还须提供网上自行打印的成绩单。

  在国(境)外获得学历证书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国(境)外留学考生须提供由就读院校开具的届时可毕业的证明或完成学业情况证明。

  应届生须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生证)。

  往届生须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或学历证书。

  在校研究生、在校第二学士学位本科生以往届生身份选择就读学校所在设区市报考点报考的,须提供现培养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因更改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原因造成未能通过学历(学籍)核验的考生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簿、本人所在地户籍部门出具的规范的身份证号变更证明。

  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3.无法提供相应材料的考生,网报期限内请重新选择符合要求的报考点报名。

  4.对在往年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而被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考生,在暂停年限期间不允许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和网上确认。

三、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并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四、初试时间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定于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少数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6日。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一)我省各报考点不接受单独考试的考生报名,请报单独考试的考生与相关招生学校联系。  

  (二)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查阅军队相关部门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三)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选择我省各报考点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考生,请于2022年10月7-24日22:00(逾期不再受理)前将本人身份证(扫描件)、《报考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1份(扫描件、签字并加盖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通过研招网系统上传备案,材料核实时间为2个工作日(周末除外)。符合条件的考生备案通过后直接选择相应报考点进行报名。如超过2个工作日(周末除外),未反馈备案结论,请拨打咨询电话0791-86765376。如发现考生材料造假,将取消考生的报考、录取资格,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六、全省报考点安排



  注:报考点地址如有变动,以各报考点最新公告为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2-21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