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入推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课堂”走深走实,夯实学院思政教育品牌,教育引导全体师生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21年7月,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追革命烈士足迹、寻共和国之根”社会实践调研,先后组织了5支队伍共50余人前往广西兴安、全州、灌阳,贵州遵义和宁夏西吉、固原、银川等地开展实地寻根调研。每个队伍深入各县市的纪念馆、博物馆、党史办、县志办等地查阅资料,重温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寻访革命后人、党史专家、基层干部等,开展深入交流,再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以及一线基层干部的奋斗热情。
通过实践调研,实现在重温烽火岁月中、在敬仰革命英烈中、在体悟家国情怀中和在涤荡思想灵魂中寻根固基的目的,促使师生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理念。参与寻根调研的师生纷纷表示,要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风雨无阻,一往无前,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走长征路,读长征史,登胜利山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可知古今;懂史,能明大义;用史,方续荣光。为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光辉历史,7月11日至7月15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追革命烈士足迹,寻共和国之根”社会实践调研第三分队在学院党委书记万玉青的带领下,党委委员、副院长宋小兵,党办、思政部负责人,思政教师一行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固原市西吉县开展实地调研。调研队先后前往由“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闽宁镇、中国最美乡村龙王坝、将台堡革命旧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
在永宁县闽宁镇,调研队走访了第一批异地搬迁的农民,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实地考察闽宁镇的镇史馆,深入了解闽宁镇百万移民攻坚战略,带领山区群众走出大山,摆脱地理性贫困的历程,深入了解闽宁镇由“干沙滩”变为“金沙滩”的历程,得知闽宁镇因扶贫而生、为脱贫而建,自诞生之日起,血脉基因里就植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更加深切体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闽宁的生动实践。
在西吉县中国最美乡镇“龙王坝”,调研队看到各式各样的农家小院、窑洞宾馆、错落有致的梯田等等,这些特色景观见证着龙王坝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数十载,村民们在黄土地上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龙王坝赢得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成功地实现了从一个贫困村向脱贫致富先进村的华丽转身。
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将台堡革命旧址,调研队了解到这片被打上深深红色烙印的黄土地,曾经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革命力量的大汇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也深刻感悟到红军三大主力在历经千难险阻后会师的胜利喜悦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看着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正面镌刻着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1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时刻感受着红军长征精神的无限光芒。
在六盘山,调研队走长征路、读长征史、登胜利山。大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纪念馆分为“序厅”“红军不怕远征难”“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不到长城非好汉”五个部分。大家紧跟讲解员的步伐,认真聆听红军长征在固原的故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固原的革命故事,感受着红军长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毅精神。馆内“回汉民族一家亲”的蜡像场景及回族群众热情欢迎红军的到来与支持红军工作的巨幅画面背景,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宁夏民族大团结的喜人景象。
学院党委书记万玉青表示,通过红色寻根调研,让我们更加自觉从党的光辉历史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这种力量,源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源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实干精神,源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赤子情怀。
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记忆
7月8日至7月11日,学院“追革命烈士足迹,寻共和国之根”社会实践调研第一分队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锐的带领下,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艾苏龙等12名师生来到长征重要事件的发生地遵义市,先后来到遵义市档案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苟坝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地,并现场聆听贵州省红色旅游专家黄先荣讲述长征故事。通过查阅红色资料,聆听红色故事,参观红色旧址的形式进行红色活动,追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前行的闪光足迹。
7月8日,调研队来到遵义市档案馆(市地方办公室),查阅各类珍贵的县志、地志及史料汇编,参观档案馆举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建党百年专题图片展。档案馆内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张照片、每一篇日记,诉说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诠释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为国、为中华民族所做的奉献及光辉事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不懈奋斗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
7月9日,调研队开展了以“聆听革命故事、探寻长征精神”为主题的调研活动。遵义是长征重要事件的发生地,有着丰富的长征文化遗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上午,调研队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一张张图片、图表和一个个实物模型、模拟场景,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接着,大家前往遵义市长征学学会,聆听贵州省红色旅游专家黄先荣讲长征故事。下午,调研队到达茅台镇四渡赤水纪念馆,通过馆内的文史、文献、图片、文物及实物资料,全面系统地解了红军当年生活、战斗历程。
7月10日,调研队前往苟坝会议会址和娄山关战斗遗址开展了“参观革命旧址,感受伟大转折”为主题的活动。在苟坝会议会址,调研队观看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情况,何锐带领党员同志在会议会址前重温入党誓词,明确肩上责任与义务。娄山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调研队参观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娄山关红军纪念碑、娄山关红军战斗陈列馆,在毛泽东诗词墙前,集体朗诵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通过查阅档案文献,回望奋斗历史,仿佛1935年的那段历史就在眼前,当年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进入黔北重镇遵义后,转战遵义三个多月,足迹遍及黔北大部分地区,留下了诸多堪称经典的史实,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遵义会议”、事关红军在遵义生死存亡的“苟坝会议”、 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奇迹的“四渡赤水”、长征途中最具重大战略转折意义的“娄山关大捷”等。
调研结束后,调研队师生们纷纷表示,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要踏着先辈的足迹,坚守初心、牢记宗旨、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走进红色兴安,追寻长征足迹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砥砺初心永担使命。7月7日至7月9日,学院“追革命烈士足迹,寻共和国之根”社会实践调研第二分队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淑华的带领下,11名师生来到红色圣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实地调研,先后走进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红军堂、界首红军街、兴安界首光华铺阻击战纪念地、老山界、龙塘寨、衡州会馆、红军标语楼、兴安县党史办、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等地,还特别寻访了红军张育华的儿子张国军、红军李喜生的女儿李丽群。
7月7日,调研队第一站到达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走进碑园,映入眼帘的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红军长征烈士纪念雕塑。群雕由青年红军、女红军、老游击队员、儿童四个巨大头像和“红军”“送别”“远征”“渡江”“永生”五组雕像组成,生动地表现了红军突破湘江战斗前后的历史画面。
走进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红色讲解员生动地讲述了湘江战役的历史。红军长征途经桂北湘江地域时,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湘江战役打响了。一场场赴汤蹈火的阻击,一次次九死不悔的坚守,为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打下基石。数以万计的红军将士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这场战役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7月7日下午,调研队位于兴安县界首镇老街北端湘江西岸的红军堂,红军堂紧临湘江水,原名叫三官堂。湘江战役期间,红一、三军团的临时指挥部在此设立,朱德、彭德怀等曾在这里指挥光华铺、新圩阻击战,以保证军委纵队安全渡江。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将三官堂改称为红军堂。在红军堂,赵淑华带领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从红军堂走出来,穿越界首红军街,调研队走到了界首渡口,首先看到的是“界首渡口”四个大字的碑刻。界首渡口是湘江往来的重要古渡口。在界首渡口,赵淑华给队员们讲了一堂生动、感人的党课,讲述了界首渡口堪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第一渡”的由来。
在兴安界首光华铺阻击战纪念地,调研队全体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纪念碑鞠躬默哀,缅怀革命先烈,祭奠英烈忠魂。
7月8日上午,调研队实地调研了老山界。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站在老山界的山脚下,面对陡峭险峻的山势,我们能深入感受当年红军将士克服万难突破艰险翻越高山,能深刻理解陆定一笔下“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更能深切体悟到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随后,调研队探寻了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经过地龙塘寨,在龙塘寨范主任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1934年,红军长征中央第一、二纵队及红五军团经过龙塘寨,并在此阻击桂军,之后到达雷公岩,翻越老山界。同时,大家还了解到现在的龙塘寨除红色文化外,寨里老百姓通过种植红枫、红豆杉、饲养虹蹲鱼,开设民宿、农家乐等走上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7月8日中午,调研队走进华江乡同仁村的“衡州会馆”。这座坐落在老山界脚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临时指挥部,前临大路、左靠龙塘江、后靠大山,通向千家寺的方向是开阔地。师生们了解到,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为了不打扰民众,部队的指挥所大多设在庙宇、会馆。
缅怀英烈,丰碑永存在。华江红军烈士纪念碑前,赵淑华带领全体队员在此鞠躬缅怀。
7月8日下午,调研队参观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标语楼。墙壁上一幅幅“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当红军有田分”等标语,仿佛将大家带回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真切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军的伟大功绩,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兴安县党史办,唐秀琼副主任与调研队进行了座谈,她进一步介绍了兴安的红色党史,讲述红军长征时期在兴安的红色故事。同时,还赠书十余本,希望调研队能够互相学习、交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千年灵渠,潺潺流水。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9日上午,调研队走进了兴安灵渠,领略千年古灵渠的神韵与魅力。走进灵渠展示中心,调研队进一步了解到,灵渠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调研队在兴安博物馆,查阅书籍。其中《残阳如血》《灵渠研究》两本书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相关的史料。
为更好地继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7月9日下午,调研队特别寻访了红军张育华的后人,走进红军张育华儿子张国军的家中,尽管张育华已经去世十多年,但是儿孙们仍时时缅怀着他,在他们眼中,张育华是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红军张育华是江西南丰人,14岁左右参军,后跟随部队离开故土,进行长征战略转移,在湘江战役中受伤被俘,受尽折磨,依然坚定信仰。只要是党的号召,张育华都会不畏生死、冲锋在前,后在抗美援朝中,他积极报名参加,终因旧伤复发而未参战。
调研队还寻访了红军李喜生的女儿李丽群。红军李喜生是福建长汀人,16岁左右开始参军,在部队担任卫生员。在湘江战役中,因受伤被俘。李喜生经常对后辈说,“你们的幸福生活是我们讨出来的,你们要听党话,跟党走,做遵纪守法的好人”,虽然红军李喜生在2000年去世了,但是他的话一直激励着后人们。他们说父亲留下了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如今,艰苦奋斗的红军精神、严于律己的家风已经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百年党史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7月8日至7月11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追革命烈士足迹,寻共和国之根”社会实践调研第四分队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国红的带领下,11名师生来到湘江战役发生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开展实地调研。调研队先后走进全州县史志办、全州红色传承中心、易荡平等烈士陵园、湘江战役纪念馆、文塘后龙山战斗遗址、大坪渡口、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以及湘江阻击战最惨烈的觉(脚)山铺、米花山红军烈士墓、水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梅塘红军宿营地,调研队还邀请到《湘江作证》副主编、《红军血战全州》编委蒋廷松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专题课。
7月8日上午,调研队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刘国红详细解读了实践调研活动的目标,并活动提出要求,希望全体队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作风投入到此次实践调研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坚定信念,在实践中交出优秀答卷,圆满完成各项调研任务。
调研队前往全州县史志办调研,史志办办公室副主任蒋晓琼热情接待调研队一行,将《红军血战全州》书籍赠送给调研队。蒋主任简要讲述了湘江战役的历史,强调最惨烈最悲壮的湘江战役都发生在全州县境内,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全州的一草一木。在全州红色传承中心,周雄主任给大家讲述了一家五代人为红军守墓的故事,并赠送《历史的见证》《信仰的力量》书籍。
7月8日下午,调研队邀请到《湘江作证》副主编、《红军血战全州》编委蒋廷松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作为全州县著名的寻访红军故事当事人,蒋老师操着浓重的全州口音给大家讲了湘江战役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回答,整堂课生动热烈。
7月9日上午,调研队到达易荡平等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烈士,蒋廷松老师讲述了革命烈士的故事,无数红军以血肉之躯,铺垫了长征夺取胜利的道路,留下了英雄绝唱和壮丽篇章,大家深受感动。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刘国红带领调研队全体党员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难忘的文物、一个个逼真的场面,调研队共同追溯湘江战役的“红色之路”,无不被红军战士当年长征的艰苦岁月和为革命胜利所展现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崇高品质所感动。
7月9日下午,调研队沿着崎岖的山路先后到达湘江阻击战最惨烈的觉(脚)山铺、米花山红军烈士墓、水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及梅塘红军宿营地,得知米花山就是才湾村村民蒋忠太一家五代人为红军守墓的地方,队员们驻足凝视,向烈士墓鞠躬寄托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在梅塘村,至今还流传着“担瓜情义重,义好水也甜”军民鱼水情的感人语录,大家一同观摩全州至今保存的最大红色公祠——乐耕公祠,聆听老村支书讲述当年红军宿营公祠的故事。
7月10日上午,调研队到达文塘后龙山战斗遗址,为纪念牺牲无数的烈士,当地群众将此山改名为军家山,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前往文塘战斗遗址纪念碑路上,随处可见当年红军用石头堆砌的防护墙,尤其看到埋葬红军的“万人堆”“千人坑”时,大家肃穆良久,心中充满悲壮。
7月10日下午,调研队前往被称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第一渡的大坪渡口。湘江水波涟涟而平静,但当年的渡江故事使大家热血澎湃。
调研队最后一站到达位于全州县城中心路关岳庙(马皇庙)内的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蒋廷松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此旧址发生的历史事件,1931年1月2日,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率领红七军进入全州。1月3日,红七军在全州关岳庙内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抛弃了“左”倾冒险计划,决定去湘、粤、赣革命根据地与朱毛红军会合,从而挽救了红七军,扭转了危局,成为红七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被誉为红七军历史上的“小遵义会议”。
调研队成员表示此次调研活动非常充实且受益匪浅。在回程当天的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调研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震撼了心灵,是一次精神补钙之旅、一次初心之旅、一次灵魂洗涤之旅。缅怀先辈、重温历史,不忘革命传统,保持初心,继续前行。刘国红强调,全体成员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面向未来,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学院发展的全过程,奋斗新时代,砥砺新作为,以“赶考”的心态弘扬革命精神,以“标兵”的姿态深化综合改革,以“奔跑”的姿态续写学院发展史,向历史、向组织、向师生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追革命烈士足迹,寻共和国之根”社会实践调研第五分队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胡晖的带领下,10名师生来到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发生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实地调研,调研队先后走进灌阳县文物管理所、灌阳县史志办、新圩阻击战陈列馆、新圩阻击战纪念园、酒海井烈士纪念碑、唐景崧故居等地,寻访了红色故事“祖孙三代保红旗”的黄合林曾孙媳李青鸾一家,战争的惨烈、烈士们的大无畏、百姓的拥护爱戴无不让队员们动容。
7月13日,调研队一行前往灌阳县文物管理所实地调研,得到文物管理所文所长的热情接待,文所长说:要了解灌阳县红色文化,必先了解灌阳县历史。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故事……再现了灌阳人民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世代相传,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创造了灌阳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调研组长彭晔深有感触地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7月13日下午,调研队前往县史志办,查找一手资料。史志办熊主任为大家介绍了灌阳县历史,尤其是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再现了革命先烈们经历的峥嵘岁月和英勇光辉的斗争历程,并赠送《红军在灌阳》《中国共产党灌阳历史》《湘江丰碑》等书籍,详细地介绍了灌阳在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光辉历史。
7月14日上午,调研队前往红五角星造型的新圩阻击战陈列馆——新圩镇枫树脚。馆内的黄伯伯热情地接待了大家,他的父亲曾经亲历了长征,从小就听父亲讲述关于长征的故事。黄伯伯2014年退伍后,组织筹建了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黄伯伯为大家生动地讲解了新圩阻击战激烈的战斗过程,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付出极其惨烈的牺牲,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将士马革裹尸,湘江水鲜血染红,才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参观完后,大家纷纷表示,红军将士“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精神,是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铭记革命历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随后,调研队一行寻访了发生在当地的红色故事“祖孙三代保红旗”的故事原型黄和林一家,与黄和林的曾孙媳妇李青鸾同志进行了现场访谈,她向队员们讲述了当时收留、救治红军战士以及保红旗的整个经过,并展示了当时存放红旗的木箱和红旗(复制品)以及当时红军战士留下来的一个墨盒和一把剑。当年红军一句话,黄家三代人,坚守了45年,他们的行为生动诠释了“信仰的力量”。李青鸾同志最后寄语我们:要把红色精神传承好。
7月14日下午,调研队一行来到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园内最为瞩目的是高达34米、红军帽造型的主墓冢。拾级而上,走近红军帽“帽檐”之下,一个个英烈名字镌刻在石板之上。讲解员说,这些英烈正是1934年被国民党投进酒海井里惨遭杀害的红军烈士遗骸。酒海井烈士纪念碑不仅代表着当年被国民党和反动民团残忍杀害投井的100多名红军烈士,也代表着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所有红军的英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向红军烈士默哀,行三鞠躬礼,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随后,大家一同参观了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史实陈列馆,学习新圩阻击战的革命历史,馆内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诉说着红军当年在长征中不惧强敌、不怕牺牲、艰苦战斗的革命英雄历史,深刻反映了革命先烈们为革命胜利和人民幸福不屈不挠、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7月15日上午,调研队一行来到灌阳县新街镇江口村,寻访灌阳名仕——唐景崧故里。这里曾是一门同胞三进士(唐景崧\唐景崇\唐景崶)故居,又同时为三翰林的地方。唐景崧故里的寻访,让大家更深体会了每位公民都应当有爱国如家的家国情怀,感受到名仕们崇教尚学的先进思想、家风良好的家学渊源。
7月15日下午,队员们返回住所,不顾疲劳,整理本次调研活动动资料。并以本次调研活动所搜集的素材为蓝本,结合思政教学,深入探讨、制作红色教育思政微课,为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只有把传承红色基因根植于学院教育教学中,丰富红色教育的内容,才能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7月19日上午,胡晖组织调研队全体成员召开寻根调研总结会议。会上,胡晖强调要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将调研收获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研队队员表示,永远铭记和珍视湘江战役红军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文/江西工贸职院 陶欣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