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一重要论述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职业教育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教育类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高技能人才,与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职业教育与整个育人体系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必须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让不同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因此,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跳出职业教育看职业教育、办职业教育,深刻认识职业教育新类型,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把职业教育置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中看待,着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要求。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痛点难点,如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感较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侧存在矛盾、校企之间互通配套机制有所欠缺等,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紧跟并研判行业产业发展趋势,适时改善专业结构和调整专业布局,寻求不同专业间的契合点,组建课程、资源和师资共享的专业群,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
正确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嬗变、“理论”与“实践”的落差、“供给”与“需求”的错位等。因此,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认真梳理和摸排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矛盾,比如,是未捕捉到机遇还是自身谋略不足,是资源匮乏还是进取意识不强,是人才制约还是方法不当,是内功不够还是宣传有短板等。要通过认真查找问题,找寻解决矛盾的方法,挂图作战、倒逼完成,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高水平职业教育的需求。
正确处理好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育人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有着共同的目标定位,即两者共同适应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就职业教育自身而言,应用性、职业性与技术性是其明显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典型特征,且职业教育有独特的理论基础、教学方式、运行机制、技能知识以及发展规律。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习惯模仿普通教育,导致其类型特征不明显,这是没有处理好职业教育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表现。因此,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坚持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以现代经济体系及产业需求、产业变动为导向,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在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学生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正确处理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统筹好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通用课程和行业特性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职业教育不仅对于服务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探索个人兴趣与潜能,提高个人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具有特殊价值。因此,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注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和各功能要素之间的协同性,既要宏观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需求变化,让专业围绕产业升级而“转”和市场需求而“变”;也要注重微观层面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特色教材开发、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等。要注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开放性和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环境的协调性,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经费、资源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系统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建设,推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布局、教师培养、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切实打好系统构建组合拳,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作者:万玉青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