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要求,近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金融学院 “小数点”实践队赴瑞昌市夏畈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夏畈镇“青铜故里、剪纸之乡”的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夏畈镇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亲身体验引领当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担当使命、在奋进中成长,以文化复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文化人,非遗技艺绽放时代光彩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剪纸具有群众基础广泛、地方特色鲜明、造型特征多样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小数点”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位于“青铜故里、剪纸之乡”夏畈镇的瑞昌剪纸博物馆,并拜访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朴光先生,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现场创作等方式,走进老一辈的剪纸匠心,聆听非遗心声,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剪纸的历史足迹和当今发展传承情况。
瑞昌竹编技艺是流传于江西省瑞昌市民间的传统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小数点”社会实践服务队通过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竹编传承人田先敏老先生学习竹编技艺,领略和体验竹编艺术的独特魅力。“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轻轻弯曲、巧妙穿插、“巧劲”拉紧,一个精美的竹编小篮筐出现在田老先生手中,引来“小数点”的连连赞叹。在与田老先生的交流中,田老先生表示 “年轻人对瑞昌竹编关注度颇高,但传承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我们应当打破非遗技艺口口相传的困境,让竹编技艺跨越距离走进学校、走进更多年轻人的心中。”
以文育人,谱写乡村教育新篇章
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小数点实践队前往夏畈镇小桥村,在村内进行反诈知识、夏日安全防范点、普通话宣讲等活动。通过教授绕口令、手势舞的方式,在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之余,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在他们心中种下“讲文明 懂礼仪”的种子。活动后,“小数点”志愿者们也为孩子们送上了精心挑选的文具礼品和防暑小风扇,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以文培元,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乡村的动人风景。 “小数点”实践队成员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先后前往码头镇、小桥村等地,对当地村民的走访调研,与村民探讨他们心中的乡村振兴的意义。村民们纷纷表示“近两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伙儿对现在的生活环境特别满意”。之后在与村干部的座谈中得知,当地政府通过细化镇、村、组三级责任,对村庄内外、庭院内外、道路沿线、沟渠等进行全面清理,引导广大群众从“袖手看”到“动手干”的角色转变,织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管理网。座谈后,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长江水岸,参与河道清理和乡村环境打扫工作,并通过向现场讲解的方式向村民宣传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文明举办红白喜事、反对宗教迷信活动等,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为乡村振兴尽自己的一份绵薄力量。
以文铸魂,赓续红色血脉
“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小数点”们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采访到当地两位老党员,和他们进行面对面访谈。在谈话过程中,两位老党员回顾了当初他们入党的契机,诉说了入党的初心、入党时的心情。通过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们深受震撼,纷纷表示:“今后将以优秀老党员为标杆,传播他们所映照的滚烫初心,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拼搏奋斗。”
艰难方显勇毅,实践增长才干。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小数点”们走出校园,来到乡村,服务社会,在这里聆听老党员故事、采访村民群众、深入童心港湾、助力非遗传承,一点一滴、一桩一件都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及自己肩负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将不忘来时路,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之人,做新时代精神的践行者,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来源: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