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打造职教类型凸显、学校特色鲜明的立体化“三全”品牌,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至学生管理与服务全过程。
铸造“三全育人”的前沿阵地 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以党建为引领,形成以学生事务大厅为服务主阵地,党建长廊、校史陈列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三个主题综合站为文化主阵地,宿舍楼栋为育人主阵地,学生寝室为管理主阵地的“1+4+N”学生社区基本架构,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三全育人”的前沿阵地,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多种空间资源打造升级 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三自工程”
依托学校现有的空间资源,完善学生文、体、艺活动场地与设施,引进、开发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和项目,以“一站式”管理服务中心为运营平台,实施“寓教育于生活”的理念,落实“三全育人”、“三自工程”的学生工作管理目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综合素质。
学校社区服务中心拟选择在学生男生公寓、女生公寓以及大学生活动中心同时进行改造建设,总面积约620㎡,拟建设以下四个功能区:党团与思政工作区、事务服务区、休闲交流区、运动健体区。社区建设工作从今年开始稳步推进,目前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上墙制度及社区值班表等已经逐步完善,已在女生宿舍楼建立一间生活服务驿站,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已入住管理,计划对大学生活动中心8个房间进行全面改造,目前已建成服务大厅、学生健体室、党团会议室,其他场地仍在改建中。
建设三全育人前沿阵地,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学生社区各个队伍进驻,能够起到凝聚大思政全员育人合力的作用。学校以一扇门进出,一站式管理为总目标,积极推动校院力量下沉一线,思政力量扎根一线,辅导员队伍常驻一线,服务保障围绕一线,六支队伍常驻社区,成立社区领导小组,依托书记面对面,校长约吧活动,倾听学生意见建议,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辅导员队伍入住一站式学生社区,常态化开展与学生共餐同住,心理健康老师走进学生宿舍,把心理健康活动办在社区,实现心与心的零距离,不断提升服务育人的亲和力。
将现有空间进行升级提升赋能,能够构建场景式全场域育人环境。学校将现有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改建成学生社团与学生社区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中心,不断提升现有空间,因地制宜将现有的学生活动中心打造成有鲜明思政元素、有社区管理服务、有社团活动文化的育人空间。建设有学生党团文化、师生交流、生活服务等不同场景的区域,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接地气的管理服务。
打通信息助力渠道,打造一张网育人工程
学校初步建成了融迎新、学工、社区、班级管理为一体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助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拟开辟学工系统网上办事大厅,及时对学生各类管理与服务作出响应,打通信息助力渠道,同时,在社区设立生活服务驿站,定期为学生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小事,提供常态化便捷服务,将一站式服务社区切实打造成真正的一站式、只跑一次的学生事务服务平台。
健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完善了《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办法(2023修订)》《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等系列学生考核评价文件。同时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切实做好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的认定及成绩评定工作,按照团省委的要求,结合赣青二课系统平台,推进学生第二课堂考核认定工作,草拟了《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和《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草案),逐渐在系部试点推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学校紧密围绕培养“有德、有能、有技、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构建 “学生四维引导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调研,收集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出台《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坚持面向人人,坚持以德为先,进一步整合活动分类,完善对体育、美育、公益实践等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办法,调整岗位工作类加分,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为提质培优增质提速 不断完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学校于2023年12月份草拟了《江西应用工业职业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草案),规定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部分。德育测评包含对学生政治态度、法纪观念、学习态度、集体观念、生活态度、社会公德、品行修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道德品质评价。学校依托PU口袋平台,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及实施,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客观记录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情况。今年下半年,按照团省委关于赣青二课系统平台建设的工作需求,正逐步推动完善平台数据导入和系统建设工作。
学校将通过构建 “学生四维引导评价体系”,从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不断完善德育评价标准。同时出台《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公益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办法,客观记录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充分运用劳动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育人体系
学校自办学以来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全体师生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立足岗位,尽职尽责,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人心。
弘扬劳模育人文化以劳模精神感召师生
学校将劳模精神融入政治理论学习,邀请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全国教学名师、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为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作《不忘初心 铸魂育人》专题讲座。讲座中,曲建武教授分享了自己从一名普通的辅导员到学校学生处处长,从学校党委副书记到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又重新回归辅导员岗位的历程,深情的表达了“一生即使一无所有,有了学生便有了一切”、“做一辈子辅导员最幸福”的感悟。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一张张温馨感人的照片,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件,一次次不远万里的家访、一项项真诚地资助讲述了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点滴故事,阐释了铸魂育人的“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展现了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忘我,对学生的无私关爱与呵护。三个小时的讲座,曲教授字字珠玑、情真意切,现场气氛热烈。全体教职工纷纷被曲教授几十年来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爱生如子的真挚情怀感染。
学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发布了全国道德模范和全省道德模范事迹展,推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吾声初心”线上宣讲全国道德模范故事,组织全体师生学习研讨,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弘扬工匠精神。
夯实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拓宽劳动教育实践渠道
学校修订了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大一年级开设16学时的劳动教育课和16学时的劳动实践课。修订了《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劳动岗位,充分挖掘校内各处室部门的育人职能。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融入教学当中,通过每周的劳动周教育课程,适时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组织开展校园卫生、教室清洁、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设置部分勤工俭学岗位等,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助力校园文明建设。学校积极选树先进典型,连续三年开展“德蕴薪传”最美师生评选等活动,为师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树立师德师风红旗标杆,并在每年年底对“德蕴薪传”最美师生进行事迹发布和表彰工作,持续发挥“德蕴薪传”的品牌影响力和感染力,广泛而深远发挥道德引领作用。下一步,学校将协调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现途径,构建较为完整的劳动育人体系。开拓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明确专业课、实践类课程劳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做好学生的劳动教育。
探索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当代劳模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典范,探索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学校通过探索思政教学改革和劳模育人体系,努力拓宽思政课现场教学模式,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依托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力争让思政课“活起来”,也“红起来”。
学校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第二课堂”,在校园内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真正做到“以劳育人,以劳增智”。学院将劳模精神融入育人工作、融入校园文化、融入课程和实践,使劳模精神化为践行力量,在不断挖掘、凝练劳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承的育人体系。(来源: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作者:刘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