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双创”有生态沃土,更有雨露阳光
中国教育在线讯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华东交通大学收获1金4铜,《佳时特:智能化制造助力中国智造》金奖项目排名江西高校第一,实现该校在“双创”领域的又一历史性突破。
常态化创新创业团队100余支,每年超过3万人次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科技园成活3年以上的创业企业超过40家……近年来,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该校紧紧围绕“交通特色、轨道核心”的办学定位,构建了“培养对象、实践训练、支撑平台”多元分层递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师科研、人文教育”多维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了全省和全国交通类高校中唯一一家获得“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3项殊荣的高校。
精耕细作“双创”生态沃土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双创”沃土。仅电子创新基地就接连培养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张海龙、“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张海强等手握30余项国家专利的“校园发明家”,腾杰工作室获评“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不少“双创”项目已成为团队添薪接力的“传家宝”,在多届学生的手中,创新升级、精益求精,一代更比一代强。
本届“互联网+”大赛获全国铜奖的该校“轨检卫士”项目,已拥有三代产品。第一代是可避让列车的全自动铁路轨道检测机器人,可在“非天窗”时期实现铁路边运营边检测;第二代是可折叠的便携式轨道检测机器人,可以满足对偏远地区或灾害易发区的远程操作;“而第三代则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设计的‘迷你版’,目前还处于研发改进之中。”团队成员张亮亮介绍道。
“轨检卫士”的核心是解决检测精度、数据传输的问题,针对这两大关键技术,团队已进行过数十次的研发探讨。“她就像是我们团队的孩子,学长学姐陪她走过幼年,而我们与她度过了青少年。”团队成员荆蕾笑着说。随着“轨检卫士”一代代完善,团队成员们也在持续成长。
除了重点培育校内“双创”项目,学校还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经该校经管学院MBA中心余得生、文涛老师指导,以校友刘华为负责人的《佳时特:智能化制造助力中国智造》项目赢得角逐“互联网+”大赛的机会,在58个金奖项目中排名第15位,并现场吸引了39个投资意向。
该项目致力于自主研发数控机床以实现进口替代,针对现有市场无法兼顾高精度、低价格的痛点,开发了S系列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虽然我们已填补了国内精密制造的空白,但能在目前国内覆盖面最大、影响力最广、最具权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一展身手,推广宣介、碰撞交流,对公司的成长壮大很有意义。”刘华十分感谢母校的支持。
给足雨露阳光般的好政策
一颗种子破壳萌发、茁壮成长,既要有良好的生态土壤,更离不开充足的雨露阳光。给足好的政策,就是“双创”之花竞相绽放的雨露和阳光。
自2013年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来,华东交大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在实施“1+4”创新创业导师制、“双创”学分积累转换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的激励举措,给予获奖团队及指导老师奖金、科研工作量和职称评定、保研政策倾斜等特别奖励。比如,获得国赛金赛(特等奖)项目的指导老师(排名前2),在满足职称晋升基本条件下,可直接晋升一级(校聘职称),这在全省高校尚属支持力度之最。
“好政策令师生深受鼓舞,投身‘双创’的热情与干劲更足了!”收到学校10万奖金的国赛金奖“双创”导师余得生,希望发挥丰富的校友资源优势,与其他导师一道寻找打磨更多的优质项目,在更广的平台亮相历练。
该校“双创”经验已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校党委书记万明表示,“双创”工作要全校一盘棋,上下联动、精心组织,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的作用,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目光长远、瞄准前沿、注重积累,着力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通讯员:黄晓鹤、胡嘉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