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治理智慧 | 延边州电教馆李明姬馆长:以数字化促进边境地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2023-01-14 12:26:00
OMO Education
  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实践中,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以及制度优化,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并考验着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及教育治理智慧。
  为了汇集和推广区域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企业项目参与者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线上线下教育融合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课题组于近期举办“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治理智慧”系列分享会,旨在与多方管理实践者一同激荡改革思路,分享治理智慧,推动转型进程,让更多学校受益。
  本期分享会,课题组邀请到延边州教育局网信办副主任、延边州电化教育馆馆长李明姬,与我们一起分享,如何在边境民族地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整体性变革,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嘉宾简介
  李明姬,延边州教育局网信办副主任,延边州电化教育馆馆长,延边州教育学院教育技术教研室主任,延边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兼职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评审专家。曾获2019年延边州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19年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秀管理员。参与《2020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学习发展报告》撰写工作,主持并参与《基于吉林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朝鲜族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等6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本文根据嘉宾发言及互动交流内容整理)
  一、主要项目
  立足本地实际的数字化应用
  延边州的教育数字化发展,一方面紧跟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也立足于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与实践需求。从2009年开始,延边州踏上了教育信息化之路,直至今日,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是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2018 年,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了朝汉双语架构的州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平台集成了信息发布、教育资源、教学应用、学习空间、名师工作室、空间活动、区县互联七大功能模块,涵盖了门户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数据统计、安全监管六个子系统。
  二是区域特色数字教育资源研发。2009年开始,延边州受教育部的委托,每年承担民族地区、民族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工作。近几年,主要开展了初中数理化、中小学心理健康、小学音乐、标准朗读教材等多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逐步实现资源数字化的目标。除了教育部给延边州的项目,还注重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资源,如延边州所特有的汉语和朝鲜语文两种学科的标准朗读数字教材,然后免费共享给全国朝鲜族学校来使用。
  三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开展各类场景下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教研实践,探寻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新思路新方法,结合延边州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探究民族学校金达莱课程建设,广泛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民族团结之花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开遍延边大地。
  (二)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 
  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以网络学习空间为主阵地,以“教学助手”应用为实践场景,形成了州县校“1+ 8+N”的三级建设和应用模式,实现了“网络体系化、校园数字化、资源普惠化、应用多元化、治理精准化”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样态。
  经过三年的实践,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应用,延边州实现了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混合式研修文化,构建起“双线”家校共育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教育资源供给质量,也为本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2018-2021年,珲春市等三个区域先后被评为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珲春市第一小学、图们市志诚小学等8所学校被评为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延边州《新时代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延边教育发展》作为案例被载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百度文库编著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中。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教研实践 
  2021年开始,延边州参与中央电化教育馆的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中师生行为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自动生成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报告,为精准教学反思、精准教学帮扶、精准教学指导提供数据支撑,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从去年年末开始,我们将智能精准教研实践研究工作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并且正在与中央电教馆进行沟通,希望能够让更多学校参与进来。
  二、多方协作
  区企合作及学研合作的实践经验
  (一)企业选择:六大标准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是技术的供给与服务者,承担着技术指导与升级维护等工作。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以下六条企业选择标准。
  1.在国内具有一定实力。对于大型的教育数字化项目,一般不会选择本地区的企业。因为所在的区域相对而言经济不太发达,因此企业也缺乏承担大型工程的实力。
  2.在国内具有实践基础。例如,当初选择武汉天喻作为资源平台的合作商,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相关的平台建设经验,可以落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一条线工作,确保国家、省、延边州的资源平台都在一家企业的产品上运载,实现互联互通。
  3.专门服务于教育领域。有些平台虽然免费而且市场空间很大,但因为不是专门为教育服务的,因此功能繁杂但很多功能老师们用不上,甚至会给老师带来不便。而有些互联网大厂虽然很有实力,但因为经营范围太广,因此很难将关注重点放在教育领域的项目上。因此,最好选择专门服务于教育领域的科技企业。
  4.教育者参与开发研究。例如,当前教育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方面,希沃公司的产品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其产品研发会基于一线教师的想法。只有教育者参与开发的产品,才能够符合一线教师的实际。
  5.能够提供免费试用。教育数字化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其投入都需要大笔的经费,加上建成之后涉及的用户面广,因此在建设的时候需要审慎。企业最好能为区域或学校的提前部署提供免费试用,从而促进技术的供需匹配。
  6.有教育情怀。尤其是在边境地区,受经费以及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开展数字化工作是很有难度的。但如果能用教育情怀来看待这份工作,那么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因此,需要将一个企业在运营公司、改善教育方面的“真心”,作为选择合作企业时重点考虑的内容。
  (二)学研合作:双向服务 
  从2019年开始,延边州电教馆尝试着跟高校合作,以“双向服务”的形式,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推进,以及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
  一方面,邀请高校专家提供专业指导。让高校专家学者提供政策性的培训和指导,并让他们参与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等活动,为改善教学与管理实践提出意见建议。
  另一方面,为高校提供实践经验与场景。需要认识到:当前我们教育领域缺乏的不是技术人才,而是能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复合型人才。因此,2019年,我们开始和延边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合作,培养一支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队伍,来对当前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进行补充。具体而言,每学期会组织 三至四位一线教师到延边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分享一线的实践状况,此外,电教馆也会带着延边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参与到一线的课题研究中来,帮助他们进入实践场域,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应用为王
  确保技术赋能教育的关键所在
  当前,延边州的教育数字化项目建设与管理,主要采用“区县规划,学校按需自主购买”的方式。在州级层面,我们主要为学校提供政策导向及应用服务的指导、对做得好的学校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并在资金及人员方面提供保障。对于全州统一的资源平台,进行资金投入及应用管理,指导全州二百多个基础教育学校来使用。除此之外,近几年也在筹划建设全州统一的数字基座,让各县区的系统和应用都能接入。
  技术赋能教育,关键在于应用与实效。也就是说,学校要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来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技术应用为抓手撬动学校教与学模式及管理的变革。以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普及应用工作为例,延边州遵循“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技术赋能教育。
  一是组建团队。包括:建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电教馆和学校负责人共同组成的管理团队;与高校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教授合作,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智囊团队;分批遴选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组建延边州智慧教育培训讲师团。三支队伍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数字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普及工作。
  二是立足需求。以区域特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例,因为全国只有我们在开展,因此,一方面,要事先对教师的需求进行调研;另一方面,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教研员、技术部门、一线教教师的共同策划和设计,从而确保资源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示范引领。每年认定30所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试点校,并实行动态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试点校教育教学和网络学习空间交流活动,以点带面,引领学校和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常态化应用。
  四是以培促用。采用从州、县市到学校三级分层的方式完成两轮全员培训,层层推进,为数字化教学应用的落地实施清扫障碍。
  五是以赛促用。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评比、网上微课评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用,推动人人通空间等数字化教学应用走向全面普及。
  四、“三个课堂”
  赋能区域教育整体性转型
  “三个课堂”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赋能区域教育的整体性转型。为此,延边州从技术环境、组织形式、校际关系三个维度开展系列工作。
  (一)构筑“一主,两辅,多点支撑”的技术环境 
  首先,在技术层面,积极构筑“一主,两辅,多点支撑”的格局。“一主”是以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人人通空间为主线;“两辅”是以县区的三个课堂平台和视云平台作为直播辅助;“多点支撑”是以社会免费开放的各种直播系统,如腾讯、钉钉等作为支撑。
  延边州“三个课堂”的实施,主要立足于网络学习空间,把优质资源输送给每一位师生。因此,我们还定期以“线上点播”的方式组织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去年我们组织了为期 5 天的线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我们州共有28,000 多名教师,而当时的培训点击量超过了10万人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名师课堂的落实情况。
  (二)采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组织形式 
  其次,在组织形式上,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形式推进“三个课堂”。
  吉林省推进“三个课堂”的重要抓手是“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项目,即一所城镇学校带领一所薄弱乡村学校,用“三个课堂”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校发展。延边州共有14所学校被评为吉林省双优试点校,并且已经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践,在业务及空间两个维度,实现了“三个课堂”应用的拓展。
  一是在业务上,实现了从课程教学到学校整体管理的拓展。现在双优试点校基于“三个课堂”的传帮带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层面、解决开不齐开不足国家课程的问题,而是应用到整个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等其他问题。以党建工作为例,调研发现,双优试点校通过“三个课堂”形式开党课,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而且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二是在空间上,实现了从结对学校、大学区、到跨县区的拓展。各个县区把双优试点校将两所学校变为一家的管理模式,推广形成本县区大学区的传帮带管理模式。而从2022年12月开始,我们又将其拓展到跨县区的传帮带,形成一个延边州内跨区域的“双优联盟共同体”。比如,两个县区的两个学校都是双优联盟的,他们之间就可以基于自己的学校的长处与短板,在联盟中与其他学校共同弥补,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三)建立平等互惠的校际关系 
  最后,“三个课堂”的应用,还需要在参与的学校之间,尤其是城乡学校之间建立起平等互惠的关系,以此提升校长和教师对“三个课堂”的接受度以及“三个课堂”实施过程中校际之间的协同性。
  一方面,通过思想工作让学校转变理念。在“三个课堂”项目启动之初,调研发现,“输入学校”和“输出学校”这类某种程度上压抑学校主动性的概念,使得参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因此我们每到一个学校,都会向其强调:结对的学校是两个“姐妹”,是“小双胞胎”,不存在孰强孰弱,而是各有优势,比如农村学校相比起城市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更有方法和特色,因此,应该平起平坐、互帮互助。
  另一方面,在行动上促进校际之间的有效交流。当初的调研同时发现,除了技术上的差距,城乡学校的孩子在心理压力、成长环境上的差距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向城市学校建议,通过给农村学校的孩子们赠送校服、打造牌匾等方式,给农村学校树立类似“分校”的角色,从而消除农村学生的“落后心理”。
  通过这些努力,学校对于“三个课堂”,从最初的拒绝,到慢慢接受,最后发展到拥抱这个项目,无论是在理念、形式、或是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观和进步。
  五、问题与希冀
  从宏观层面来看,当前延边州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留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领导者的数字化转型理念,对于区域整体实践具有关键性影响,因此主要领导者需对数字化转型赋予更多关注。
  二是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经费问题,需要进一步争取地方资金,或者尝试促成更多校企合作。
  三是受经费限制影响的教师奖励机制不健全问题。未来可参考发达省市的做法,争取在教师教学绩效奖励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科研奖励,以此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而当下,可进一步通过培训、论坛、调研等形式,改变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教师的理念。
  四是因地区机构设置而造成的教育数字化队伍定位不当、人才不足的问题。以往教育信息化1.0阶段,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因此主要是技术人员在做信息化。很多情况下,受地区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所限,在省级之下并非各个层面都有单独的电教部门,而现有的相关单位更多是以技术装备建设为重心。因此,在当下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时代,需要转变工作思路——教育数字化队伍的人员,不仅要懂教育技术,还得具备管理的思维和能力;教育数字化队伍,应从以技术人员为主转型为以复合型人才为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