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共襄多元文化互鉴,同筑艺术融合桥梁” 吉林外国语大学举行第十六届国际文化艺术节
2024-06-13 08:58:00
吉林外国语大学

6月12日下午,吉林外国语大学第十六届国际文化艺术节在校园里盛大启幕。

本届国际文化艺术节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对话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背景下,以“共襄多元文化互鉴,同筑艺术融合桥梁”为主题,精心设计了12个户外主题文化艺术展区,突出专业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充分展示了世界各民族文化风情和艺术特色。

国际传媒学院展区,国际学生们表演太极功夫扇

东方语学院展区,同学们以“新质生产力+文旅+语言”为核心,设计了15个中外文旅之门,展现东方国家的文旅特色

推动跨学科、跨专业交流,构建具有世界多元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是国际文化艺术节的主要目标。“吉外人,世界行。让我们通过15个中外文旅之门,近距离感受中、日、韩、阿拉伯、蒙、泰、伊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著名旅游城市文化特色,感受东方国家的文化魅力。”东方语学院展区讲解员、英韩专业大四学生李悦的精彩介绍,吸引了众多师生。在她的介绍下,各专业同学们通过歌舞和器乐表演、展品制作体验、美食品尝等,让师生们身临其境,感受东方国家的文化内涵。“真是不出校门,就能来一场世界文化之旅。”李悦兴奋地说。

英语学院展区,同学们展示英语国家文化风俗

中东欧语学院展区,同学们展示中东欧地区六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语联世界,言通未来”是中东欧语学院展区的主题。俄语、 波兰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捷克语、乌克兰专业的同学们用语种国家的特色美食、手工艺品以及歌舞表演等,呈现中东欧国家的文化魅力。“这是学院全体师生筹备了一个多月的成果。从构思策划到制作展板、舞蹈排练,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创新实践中,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中东欧语学院乌克兰语专业大三学生王艺儒说,“通过语言感受文化,通过文化熏陶语言,这是国际文化艺术节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作为外语学习者,我们有责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专业所长,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努力传承世界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

国际商学院展区,同学们设计制作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

国际艺术学院展区,同学们在“吉外直播间”表演原创快板《吉外的故事》

从校园出发,面向城市,走向世界,是国际艺术学院展区的设计思路。师生们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将视觉传达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专业特色融入到学校、长春乃至世界的发展进程中。“一通和”主题设计展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4届毕业生燕钰的毕业作品,也是他献给长春的一个毕业礼物。“作为一个安徽人,我在长春这个城市学习生活了四年,对我而言,它已经不只是一座城。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宣传和推广长春文化,去表达和展现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在展区的“吉外直播间”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一学生周秀泽正在表演原创快板,“希望借助传统曲艺表演艺术讲述吉外近30年的办学历程,传递‘会通中外、砺志敦材’的校训精神。”

国际关系学院展区,同学们模拟演绎中华法系审判场景

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展区,同学们演绎中国茶艺

人工智能学院展区,同学们用展示科技的力量

在人工智能学院展区,师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语音识别、智能推荐等,感受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人工智能专业大三学生吴哲介绍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此次展出,我们将理论解析、案例分析以及互动体验充分融合,让师生们在参观过程中既能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又能感受到智能科技的无穷魅力。希望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期待,进一步激发同学们深入学习和研究探索的热情。”

第十六届国际文化艺术节历时一个月,包括开幕式暨户外主题文化艺术展、“拥抱世界”文化论坛、高雅艺术欣赏——交响世界、“吉外人·世界行·向未来”交流互鉴讲堂、中外文化品牌系列活动和闭幕式文艺演出暨颁奖典礼等六大特色板块。通过举办十佳歌手大赛、礼仪风采大赛等活动,充分展现大学生的才艺;举办莎士比亚戏剧展演、微课设计大赛、多语种演讲大赛等专业活动,激发专业学习热情;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举办交响音乐会、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中外师生感受文化艺术魅力;开设“文化信使讲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举办世界多元文化知识竞赛、“地球村”开放日等活动,为学生们开阔国际视野,树立“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努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

国际文化艺术节是吉林外国语大学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策划、组织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是学校美育教育、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在加深专业认知、提升文化品位、开阔国际视野、推动跨学科跨专业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学校专业实践的品牌课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孕育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