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更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980种和8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有455种和40类,但是发现身边的不少人对名录里的大部分物种却很陌生”,CM公益传播的一位项目人员表示,“谈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时,我们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这一概念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物种,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增强关注与保护意识和行动”。“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项目在这样一个初心下生长出来。
该项目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从3月份启动的诗歌征稿活动,面向全国的诗人、诗歌爱好者和公众征集诗歌,以珍稀物种名称为诗歌名进行诗歌创作。诗歌征稿达到一定数量后,便进入第二阶段: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传播推广诗歌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项目组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所举办的系列活动就属于第二阶段的工作之一。
“这个项目的诞生和推进,我们挺感恩的,这个项目是在多方的助力下生长起来的”,项目工作人员认为,“从萌发开展这个项目的想法开始就得到了很多个人与组织的认可与支持,很高兴有那么多人在关注和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项目由CM公益传播携手《诗刊》社联合发起,有我国诗歌界的顶级刊物一同发起,更有效地触达并影响更多诗歌相关人员的关注和参与。“本项目有两个主要互动群体,首先是希望更多文学界人士思考文学创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的关系,在往后的创作生涯中,让这个议题进入其创作视野;其次是以诗歌的形式影响更多喜欢诗歌的人们,让他们通过诗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
项目的发展预期确如发起方所想,面向全国的征稿启示发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众多投稿纷至沓来,也涌现出诸多佳作。在项目组看来,诗歌创作不是唯一目的,能将这些诗歌推广并应用到更多场景,让更多人读到并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才能发挥项目的真正意义。
正值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项目组携手多方参与共创,让部分投稿作品得以走到更多人的视野。
持续的诗歌推广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自4月19日在网络平台发布舒婷、余秀华、王计兵、陈年喜四位特邀诗人的作品起,陆续在《社刊》社、中国诗歌网、CM公益传播的自媒体平台传播其他特邀诗人的作品,后续还将持续从众多投稿中择优发布推广。项目工作人员认为,持续的诗歌推广不仅是对创作者的感谢和激励,也是持续影响文学界,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过程。
多方共创呈现多样诗歌展
项目的发起方之一“CM公益传播”一贯主张以“跨界联动,多方共创”的理念操盘社会倡导项目。本次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诗歌展也不例外。天虹和黑龙江省的万达广场分别在各自多家购物中心或商场落地诗歌展,触达各自的客户群。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也是诗歌展的共创方之一,其把动物园变成了诗歌的展示空间,让参观的客群一边看动物,一边邂逅诗意。
上图为天虹深圳君尚3019购物中心诗歌展一角
万达广场大庆让胡路店诗歌展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天虹与红山动物园还以共创方的身份,面向各自的客群发起了各自专场的诗歌征集活动,激发粉丝参与创作的热情。红山动物园专场还邀请到本次项目的特邀诗人于坚、李元胜、龚学敏以及韩东等人在5月22日莅临红山动物园,现场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诗歌创作相关主题沙龙、诗会,活动还全程直播,与更多网友共享互动。并由沈志军园长带领参观动物园,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主题沙龙环节
“多方共创的做法是很有挑战的,需要在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尊重共创方的诉求,也要接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例如共创方的预算、对项目的理解程度、共创方之间的开放和包容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共创的效果和主办方协调沟通各方的压力大小,也会出现不同共创方会做出不一样的线下诗歌展”,项目工作人员认为,在执行过程中虽然有不少困难,但看到各项合作一一落地还是对‘跨界联动,多方共创’这种理念和实践充满了信心,在资金一向不足的公益类项目,这一操作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方向。由此而得出的实战经验或可助益同行的其他主题的公益行动。
不同媒介对项目广泛传播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系列活动中,于微博平台发起#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话题活动,刘敏涛、贾乃亮、毛晓彤、马天宇、李兰迪、谢可寅作为本次活动的公益传播大使纷纷发微博支持,多位特邀诗人与投稿诗人也带话题发布各自的诗歌作品,本次项目的多家合作机构也纷纷参与话题和互动。其他社交媒体也有不同的传播呈现和扩散。
除了线上传播之外,天虹贡献了全国范围内的商场室内外大屏和电子屏近2000块以及黑龙江省的万达广场也贡献多块室内外大屏用于投放本次活动的公益海报,倡议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多方助力本次活动,后续还有计划
“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由CM公益传播携手《诗刊》社联合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对项目组提出的科普疑问与专业性问题给予了耐心指导和支持,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还邀请了自然影像中国为项目公益提供了很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精美照片用于线上线下的活动推广。作为共创伙伴的中国诗歌网、微公益、微博环保,作为公益伙伴的野生救援WildAid、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无境深蓝、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作为支持媒体的公益时报、界面新闻、凤凰网公益、网易新闻公益频道;作为支持伙伴的文学思明和杨锦斌工作室等合作方都以各自的方式为该项目提供了支持。
据悉,本次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系列活动只是该项目的阶段性行动。后续项目组还将继续联合更多方,陆续开展相关行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