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英国 043 中国申遗第一人
2023-09-04 17:39:09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留学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许多人都想要留学,那其中中国人在英国 | 043 中国申遗第一人?针对这个问题,下面中国教育在线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侯仁之祖籍山东省恩县庞庄,生于直隶省枣强县肖张镇。其父侯天成,字佑忱,毕业于基督教美国公理会1867年创办的顺天府通州潞河书院(燕京大学的前身之一),毕业后搬家到直隶省枣强县的肖张镇。
侯仁之的父亲工作忙碌,教育他的主要是母亲。他的母亲信奉基督教,为侯仁之兄弟俩订阅了上海广学会的《福幼报》等多种启蒙读物,还为他们讲《圣经》故事。侯仁之因而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1932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获得奖学金支助。侯仁之在此经历四年本科学习,在洪业和顾颉刚教授的训练与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生涯。1936年本科毕业后,侯仁之奉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顾颉刚之命,留校做研究生兼助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平,顾颉刚离校南下,侯仁之遂转为洪业教授的研究生,此时侯仁之的研究方向已向历史地理学发展。洪业教授对侯仁之说:“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 师。”他建议侯仁之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深造。1940年,侯仁之在洪业的指导下完成研究生论文,获硕士学位。按照洪业的安排,本来侯仁之要赴英国利物浦大学深造,但因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该计划只好搁浅。
抗日战争胜利后,侯仁之回到燕京大学。按照洪业的安排,侯仁之在1946年8月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在利物浦大学,侯仁之成为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主任、历史地理学奠基人之一亨利·克利福德·达比(Sir Henry Clifford Darby,1909年-1992年)教授的学生。在达比教授的学术理论及研究方法的指导下,侯仁之取得了新的学术突破,1949年7月获得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北京的历史地理》。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包括文物考古在内的部分学科的学术研究,侯仁之自此重新开始研究活动。后来,侯仁之进一步深入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继续为北京市的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并组织于1986年完成了他久已计划的《北京历史地理图集》的编绘出版,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已体现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在北京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侯仁之为保护莲花池、万宁桥、卢沟桥等北京古城遗迹、遗址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根据侯仁之(北京大学)、郑孝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单士元(故宫博物院)三人的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文物保护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1984年,侯仁之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进行研究,在妻子的协助下完成了论文《从北京到华盛顿 ———城市设计主题思想试探》。在康奈尔大学研究期间,侯仁之得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国尚未参加。1985年4月全国两会开会时,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正式提交了自己起草的提案,认为中国政府应尽早批准该公约,并由其他三位全国政协委员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共同签名。该提案最终促成198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侯仁之因此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经他努力,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通过上文的内容介绍,大家对“中国人在英国 | 043 中国申遗第一人”大家是不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呢?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详细、更多的相关内容,则可以继续关注本频道,也可以向本频道咨询。
>>免费领全球留学白皮书,了解各大学报考条件、费用、开学时间、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