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英国丨039 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
2023-09-10 16:42:16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现在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留学可以开阔眼界,也能学习不一样的教育体制,而且国外名校众多,教育水平也一流。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中国人在英国丨039 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这个问题
1887年4月13日,丁文江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米巷一所被当地人称为“丁家花园”的富宅里。1901年(14岁),丁文江离开家乡,到新式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上学。
1902年(15岁),丁文江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期间,从友人处看到了吴稚晖从英国寄来的信说:“日本留学生终日开会,吃中国饭,谈政治,而不读书”。又说,英国生活便宜,中国留学生一年要五、六百元就够了。
1904年(17岁),于是丁文江决定离日赴英留学。丁文江在英国苦学,一年跳三级,1906年(19岁)考入剑桥大学。但半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1908年(21岁),丁文江考入学费较低的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并获得双学士学位文凭。
1911年5月(24岁),丁文江回国,搭刚通车不久的滇越铁路到云南、贵州等地考察,并详细记录了沿途所见矿产、古道和少数民族风俗等。9月,参加清政府举行的留学生考试,与中国早期地质事业创始人章鸿钊相识,被授予农商部主事。1912年(25岁),民国成立后,丁文江到上海南洋中学教书,并编著了《动物学》教科书。
1913年(26岁),丁文江应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聘请,任该司地质科科长。由于我国缺乏地质类人才,丁文江与章鸿钊等创办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和地质调查所,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的准则,为中国地质学者树立了实地调查采集的工作典范。
同年,丁文江与梭尔格、王锡宾一同调查了正太铁路沿线地质矿产,给“太行山”定下了新的地理学上的定义。他认为从河南济源至河北阜平这段近乎南北向的山脉,才是真正的“太行山”,而从阜平至山海关这段近乎东西向的山脉,叫“燕山”。同时对洋人调查中国地质结论不轻信盲从,并纠正了德国人李希霍芬的错误,写下《有名无实的山西铁矿—新旧矿冶业的比较》的著名论断。1914年(27岁),丁文江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进行了一年的地质调查,又纠正了法国地质学家戴普拉等人关于滇东地层、古生物、构造等方面的认识错误。
1917年(30岁),蔡元培主政北大时,听从丁文江建议,聘请李四光和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区来北大任教,使得北大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步入世界前沿。同年,丁文江随梁启超等人赴欧洲考察,并列席巴黎和会。
1933年(46岁),丁文江和翁文灏等人一起编辑出版了《中华民国新地图》、《中国分省新图》,成为中国现代地图的先驱。1950年代中国和印度边界谈判,《中国分省新图》就是主要依据。
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不仅建造了中国地质学的基础,还擘画了它健康发展的路径。在中国地质事业初创时期,丁文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学术界的政治家”角色。他创办了中国最早成功的专门地质教育机构——地质研究所,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地质调查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关)——地质调查所,他还在该所确立了绵延至今的研究精神。在丁文江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成绩卓著,早在19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除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关于中国人在英国丨039 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这个问题本文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那么可以持续关注本频道。
>>免费领全球留学白皮书,了解各大学报考条件、费用、开学时间、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