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学生点燃的教学改革
——内蒙古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侧记
■本报记者 郝文婷 通讯员 丁燕
2011年,一场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在内蒙古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展开。“以项目、模块划分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一个项目,在此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的新模式代替了以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而点燃这场改革导火索的却是学校的22名学生。
2011年的暑假,由于承办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学校要求学生全部离校。但是,电子信息工程系的22名学生却找到了系主任张云龙,请求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为了中运会的安保工作,我们只能回复这些学生必须离校。”张云龙回忆说。10天后,他却意外听说,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回家。白天,他们跟着老师上课,晚上就住在凑钱合租的房子里。
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暑假不回家都要留校学习?“老师现在的教学方式,我们很感兴趣。感觉就像在和师傅学技艺,而不是要死记硬背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们直言。学生们口中的老师,其实是企业里的工程师。2010年,学校和宁波一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内容之一就是企业派出4名工程师到学校参与教学工作。渐渐地,这4位教师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话不仅触动了张云龙,也引起了学院领导们的高度重视。有感于这22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该校副院长侯建平将他初拟的《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转型的若干意见》递到了学校党委书记敖旭鹏的手上。就这样,一场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学校迅速展开。
2011年秋季开学,学校在两个系、4个专业的新生中先行试点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新的教学方案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对教学环节进行重组,以项目、模块划分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学院首先广泛调研摸清各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然后列出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知识、技能需求,再梳理、分析任务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设计若干教学项目(单元),最后制定每个项目(单元)的实施方案。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分为维修电工、电子产品组装与维护、工业电气自动控制、工厂供配电、自动化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7个模块。其中,维修电工模块共有30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由若干个子任务构成。“现在,每节课老师都要首先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哪些本领。”院长任雁秋说,“课堂从一个个具体任务入手,中间随时穿插相关知识点。这种带着问题听课的方式,学生愿意接受。”
史建国是电气自动化2011级学生,他说自己很幸运赶上了教改班。第一节课他就发现,老师上课的方式和高中时完全不一样。“比如老师教我们做一张桌子,他会把材料准备好,然后指导在哪个地方钉钉子。”史建国说。
改革带来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变化。课堂下,学生们主动走进图书馆,主动向老师请教。“我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喜欢学习,每完成一个任务都特别有成就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李海琴说。作为学习小组的组长,李海琴还要帮助其他3个组员完成任务。“每个项目完成后都有测试,每个人都要独立通过,否则整个组都要重新学习。因为担心拖小组的后腿,每位同学都很积极地学习。”李海琴说。
改革也同样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袁静宇是生物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2010年9月,她腿骨折,按照医嘱,需在2011年9月重返医院取出钢钉,但她直到2012年1月才去医院。“当时教改已经开始,我们4位老师一个团队,共同负责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由于每个人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如果一个人请了假,整个团队的教学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我决定等团队教学任务告一段落再去医院。”她这样解释道。
在学校的“十二五”规划中,记者看到,学校今后的实验实训等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都将以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导向。同时,还将出台政策鼓励各专业进行积极探索,学校对每个教改项目给予1万元经费支持;为保护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教师教学工作量按照为学生实际服务的有效时间进行核算。
“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敖旭鹏说,“过去,我们年年都喊抓教学质量,结果感觉就像重拳打在了棉花上。这次,我们终于找到合适的道路,高职教育就是要强调学生对就业本领的掌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